古人手札为什么第一行写得重(一批近代文士书信整理出版)

古人手札为什么第一行写得重(一批近代文士书信整理出版)(1)

《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

古人手札为什么第一行写得重(一批近代文士书信整理出版)(2)

陈寥士赋红豆诗

作者 郑燕燕 闵艳平 云南人民出版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研究、整理和出版前人的手札(书信),是古籍工作的重要内容。前人手札,也叫尺牍、书札、翰札、信札等,由于书写者多是文人士大夫,因此也被泛称为文人手札、文人尺牍。许多手札特别是历朝历代名儒、文人、书法家的书信,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和书法价值、史料价值,为当代进行多学科研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材料。

赏手札之美韵

最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赵天华编著的《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一书,整理了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收藏的民国时期一批书信、手札、题签等文献,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艺术提供了独特的材料。

方树梅(1881~1967年),字臞仙,号师斋、雪禅、滇癖、梅居士、盘龙山人、红豆老人等,云南晋宁人。他曾在民国时期的《云南日报》、云南通志馆、云南丛书处任编辑,任云南大学文化史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云南文史馆馆员。方树梅对收藏与云南有关的图书和搜集云南地方文献,作出重要贡献。他在1933至1934年间,自筹资金北游访书十二省,搜访到大量云南文献,收获颇丰,结识了各地文士,彼此书信往来,留下大量手札。方树梅晋宁家中有“学山楼”,是他的藏书处所,藏书3万余卷,辑佚云南地方文献甚多,并加以系统整理,装订成帙。他数十年间的编著共有36种,如:《近代滇人著述书目提要》《滇南碑传集》《滇南书画录》《晋宁县志》《历代游滇诗抄》《滇南茶花小志》《乡贤事略》《钱南园年谱》《滇文丛录》等,编入《盘龙山人丛书》。他还将生平所写文章编成《学山楼文集》10卷。方树梅在晚年把收藏的一批近代手札进行装裱整理,并在封面题签、钤印,精心藏护,使这批弥足珍贵的体系性藏品大部分流传至今,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图书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古人手札为什么第一行写得重(一批近代文士书信整理出版)(3)

陈枚功题红豆诗

在《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方先生对手札的归类分册和题签,如北游搜访云南文献师友赠诗册页封面题:“余北游搜访云南文献,陈虚斋、周惺庵、由定庵、袁树圃、赵弢父、萧石斋、宋镜澄、王孟怀、缪寄庵、何小泉、郭维周诸师友诗庄册首,王豹叟、郭理初诸贤诗附于后。”文字后加盖有“方臞仙”印章,封面左下角有“拾伍”二字,似为册页编号。在方树梅整理的基础上,为便于研究,赵天华在编著《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时,按册以英文字母编号,加以分类整理,将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是省内外文士致方树梅手札原件册页,二是方树梅收藏的清代先贤手札、书法原件册页,三是方树梅收藏的石刻原拓册页,四是各类抄本等。

方树梅参与民国时期云南的诸多文化活动,交游广泛、阅历丰富,与其通信者的书法水平和文字功底深厚,因而《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收藏价值,对云南近代的文化史、学术史也有重要研究价值。全书共收录国内名贤如马一浮、顾颉刚、朱师辙、刘文典、柳诒徵、姜亮夫、蔡哲夫、丁槐、李根源、袁嘉谷、楚图南等169位文士的500余通手札,其中多数都是首度公开面世。

《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一书,通过信札彩色影印与录文相结合,立体、全面体现文献价值的同时也传达视觉之美。此外,在图文结合基础上,还有写信人的生平介绍、手札写作背景解读和延展,以便读者理解内容,增强阅读趣味性,同时在查考时可以拓展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应用空间。

识文士之风华

文士名流,艺术佳品。从《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可以看出,方树梅与民国时期的文化界人士交往甚广。他交往的这个文士圈,暂且将其称为“梅文士圈”,这些文士多生于清末,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他们中有的人饱学修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或著书立说来泽润世人心智;有的人在清末考取功名,忠实守护传统文化,并在外来思潮的冲击和洗礼中不断升华;有的人具备传统国学根基,又通过公费或自费出国留学,成为融汇中西文化的新文士。从这些手札作者的职业或学术领域看,“梅文士圈”涉及政界、教育界、史学界、收藏界、美术界、音乐界、诗词界、思想界、佛教界等。在今天看来,“梅文士圈”的这批手札,就是一件件艺术佳品。无论是“荣宝斋制”和“涵芬楼制”等当时流行的高级彩图信笺、诗笺,以及文人雅士自制的美术笺,还是各式精美篆刻印章与挥洒自如的行文笔墨,无疑会让读者欣赏到这批手札中浓厚的中华传统艺术之韵味。

以文会友,雅韵流觞。《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中各类敬词、谦语,贯穿于书信字里行间,使这批手札在整体上呈现出谦恭有礼的特点,加之文士们富有文采且表达方式多样的寒暄语词等,词藻丰富,使得本书在语言学角度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今人了解传统的书信语交际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中,方树梅除日常交往中收到师友们的手札外,还多次发起征诗,以诗会友,集得诗文手札。如函请岭南蔡哲夫、谈月色夫妇作《梅林觅句图》长卷,得诸师友题诗;方树梅北游访书,云南诸师友为他饯行赠诗;建成学山楼,征诗以助兴,得诗编为《学山楼题词录》;分赠知交滇产红豆,作诗四首并撰写《红豆考》《红豆赋》,征题诗词,佳作联翩而至,共收诗词230余首,成《滇南红豆集》,留下一段文坛佳话。从这些诗词唱和中,可以看到当时云南甚至中国诗词学的大体发展成就,特别是反映了当时云南的诗词创作水平。

古人手札为什么第一行写得重(一批近代文士书信整理出版)(4)

袁嘉谷题《梅林觅句图》

纸香墨飞,见字如晤。方树梅所藏手札,大多出于名人之手,他们大多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有较多的传世墨迹之外,大多数名人的手迹并不常见。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手札中,不仅可以亲睹前贤之手泽,也可以欣赏他们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手札是“无意乃佳”的体现,因为多是写给亲朋好友,在放松的心态下,心境与手笔,浑然一体。《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一书中,手札的起首、收尾,行文高低起伏错落,疏密对比等章法跃然纸上,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因人而异,却也常常混用在同一件手札中,行云流水间絮语寒暄,谈笑风生,生动活泼。如云南文化名人袁嘉谷,他的书法出自颜柳公又收钱南园等诸体,自成一家、用笔峭拔、隽秀取胜的书法特点,在写给方树梅的手札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

真情流露,思想碰撞。通过《方树梅藏民国文士手札集》收录的手札,可以窥见当时文士的生活细节,笔墨线条似跳动不息的脉搏,表达着他们的情操、风度、学识,以及他们对时事等的态度。今天的读者在欣赏这些手札的时候,自然地会把前人的经历、思想、性格带入其中。仔细去品味一通手札,只言片语、长短词句,真情流露,有助于读者从更多层面去了解那一时期文士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比如,透过这些手札,会看到一个和普通百姓一样的“抗日县长”张问德,一个平凡的读书人在向其好友倾诉心声,他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在“两足浮肿”中抱怨被疾病缠身的苦闷,在“家室全毁,无可归宿”中诉说被战乱毁去家园后的无助,在“如释重负,心境粗遣”中坦陈功成后的失落……这些私人感情的流露,丝毫不影响张问德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相反使他更具人情味,今天读起这位全国知名“抗日县长”的抗日事迹也更加温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