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七夕的正确过法(用七夕水沐手)

这才是七夕的正确过法(用七夕水沐手)(1)

在快节奏的深圳,一直有一群人在致力于慢生活、雅生活的实践与推广。8月25日,2019雅活三地谈在深圳中心书城二楼紫苑举行,“雅活三地谈”活动今年已是第七届。每届邀请不同领域知名文化学者分享探讨雅活,用最浅显的生活常态演绎传统风雅,把中国文化精神物化成一个生活形态。

此次雅活三地谈以“七夕”礼俗风雅为发想,以雅礼仪、雅饮食、雅曲艺、雅香华、雅养生、雅诗歌为展现形式,结合七夕的民俗、饮食、历史典故等进行雅活精神探讨。当天邀请到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王鲁湘,画家、艺术家、书香文化研究院的院长叶放,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连晓东,青年笛箫演奏家贺小帅,深圳戏剧协会主席、诗人从容等,开展一场关于七夕雅活六艺的演绎,探讨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的多种可能。

论道七夕民俗 品味“雅活”之雅

在惠州民间,有取七夕水贮藏的习俗:在七夕当日太阳出来前,各家即到井边或河边挑一担水储藏,称之为“七夕水”。民间传说,七夕水藏于家中常年不坏,且有医治病痛、驱邪扶正等良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七月七,取水吃,也传达出当地人对七夕的一种生活态度,而这种态度被紫苑带到了深圳。

当天的活动以七月七在惠州实地取水的纪录片开场。“七夕水”贯穿整个活动,从嘉宾入场,以“七夕水”沐手,系平安红绳,分享七夕民俗,再到七夕之水箫笛吹响七夕之音,听曲中述说传统七夕礼仪,编七夕姻缘线,剪七夕模样,饮七夕茶与酒,品七夕味道,共话七夕饮食。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雅活”之雅。

王鲁湘为当天的活动做开场演讲,他表示,从罗浮山取来的泉水泡的茶进口柔滑、甘甜。自来水煮的茶会有挂喉、挂舌、挂口的感觉。这让他想到苏东坡当年品天下泉水,说到某地方的水不能饮用,因为那个地方的水有圭角。七夕罗浮山取水已经是一个当地的民俗,为什么要这一天取水?当然和著名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连在一起的。同时他又想起李可染与邹佩珠的爱情故事。“她经常给我们讲的一件事就是她很庆幸这个织女嫁给了牛郎,因为李可染先生是画牛出身的,画了一辈子的牛。”

王鲁湘的演说从古至今,旁征博引。他认为现在来谈七夕,虽然时间有点晚了,但是晚不要紧,因为晚一点使我们能够想起李商隐的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真正美好的爱情故事总是不那么完美,它总会有一点凄凉在中间,这样我们才能把它当成一种追忆的东西,然后细细地去品味它,就像用罗浮山、酥醪观的泉水来泡茶。

叶放表示,关于七夕,小的时候我们被教育这个节是“女人节”,女人节叫“七巧节”,好像男生没有关系。女生要七巧,要有一个好的手艺,重点在于被教育。中国“七夕节”其实并非我们的专利,我们现在讲“七夕”,是因为后边有一个有趣的背景是七个星宿,金木水火土星月,这其实是背后综合了一个宇宙观,星宿崇拜,但是不是中国人特有。

用最古老乐器演绎诗乐唱和

文人论道后,现场迎来一个小高潮,连晓东与贺小帅两位带来几件中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埙、箫,并现场表演。连晓东、贺小帅演奏的是专门为紫苑雅活三地谈特地谱写的曲子,用的是古乐的调。而贺小帅演奏的骨笛是根据在河南出土的八千多年前的骨笛制作的。

诗人从容现场朗诵了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和一首自己原创的诗歌。在贺小帅现场即兴配乐中,诗人将七夕演绎得情意绵绵。随后,七夕取水体验者李健波、蔡佳俊、余瑶也分享了自己对七夕取水礼俗的见解和感悟。

活动现场,还布置有不同主题的风俗体验区,有七夕茶、七夕荷叶酒、体验剪纸、体验编织“相怜爱”五彩线四大区域,参与者通过体验这些具有仪式感的习俗温故传统礼俗,思考探讨人文生活形态。

现场参与者对活动赞赏有加,觉得活动好有仪式感,文化气息浓郁。也有场外观众在直播下留言说,“第一次对七夕这种传统节日有这么深的了解,以前只以为是中国的情人节,没想到除此之外有这么多人文风俗,开了眼界。”“第一次听到上古的音乐,想起《山海经》,内心非常激动。”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