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权臣王敦简介(东晋王导为何说)

很多人都知道,王导是东晋王朝著名的开国元勋。其实除了他之外,还有周顗(yi,三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历史典故也是和这位仁兄有关。

周顗,字伯仁,是西晋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年少时期就有很好的名声,为人庄重,即使是和他关系很亲密的人,也不敢随便开他的玩笑。

戴若思是有名的俊逸之士,他一向仰慕周顗的名声,于是前去拜见。结果和周顗交谈的时候,他始终不能侃侃而谈,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

州郡也都征辟过周顗,但他都没有受命。周顗成年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从此迈入了政坛,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他刚到荆州,当地人就造反了,周顗很狼狈,因为他没有地方可以据守。陶侃派兵援救,周顗才得以脱身,于是去豫章投奔王敦,王敦收留了他。后来周顗投奔司马睿,担任右长史。

公元317年(建武元年) ,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史称晋元帝。周顗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忠诚,受到了晋元帝的赏识和器重。

东晋权臣王敦简介(东晋王导为何说)(1)

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的世家大族中,王氏一脉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族。左将军王敦和他的堂弟右将军王导因辅佐晋元帝登基有功,掌握了军政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家族,以至民间都说:“王与司马共天下。”

王导为人十分豪爽,喜欢与有才华的人结交。周顗以前生活困苦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

东晋王朝建立后,两人在朝廷一起共事,交情越来越深。后来王导官拜丞相,周顗担任尚书左仆射,两人上朝之余,常常穿着便服互访,关系极为融洽。

周顗补为吏部尚书,不久因为喝醉酒而被弹劾,又因为仆人砍伤人而受牵连被免官。

大兴初年,周顗被召回任命为太子少傅,继续担任尚书一职。他上表推辞,但司马睿没有同意

将他转任为尚书左仆射。

晋元帝有一次宴请群臣,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晋元帝说:"今天各位有名的大臣欢聚一堂,和尧舜时期比如何?"周顗领严厉地说:"今天陛下虽然称得上是圣明的君主,但怎么能和圣世君

王相比呢?"

晋元帝大怒,亲手写诏书下令把周顗交给廷尉治罪,几乎想杀了他。

周顗出狱后,同事们去看他,周顗说:"我犯下的罪,我知道是不会被处死的。"

不久周领和王导一起参加尚书纪瞻的宴会,他喝得太多,失态了。有人便弹劾他,司马睿知道周顗的毛病就是喜欢喝酒,就没有责罚他,还帮他辩解。

本来周顗有很高的名声,后来因为他酗酒,名声才降低了些。当初他担任仆射的时候,几乎就没有清醒的时候,成天都喝得大醉,当时的人称他为"三日仆射"。

有一次他的一个老酒友来看望他,周顗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两石酒来喝,两人都喝得大醉。等到周顗醒来后一看,那个酒友已经因为饮酒过多,酒气烧胸而死了。

东晋权臣王敦简介(东晋王导为何说)(2)

王敦的脾气和王导大相径庭,他为人残忍,善于结党营私。太兴元年(公元318年),王敦被任命为大将军,控制了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荆州和江州。自此,王敦便图谋造反,夺取晋朝的天下。

王敦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晋元帝的耳中,为了牵制王敦的行动,他特地派了镇北将军刘隗和镇西将军戴若思在扬州一带集结兵力。这些措施,更加激化了朝廷和王敦之间的矛盾。

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王敦听说元帝要把刘隗和戴若思调入京城,就立即在武昌宣布起事,率领大军顺江东下,直指建康。

温峤对周顗说:"王大将军这样做好像只是针对个别人,应该不会过火吧?"

周顗回答:"你还年轻,没有什么阅历。皇上又不是尧舜,怎么会没有过失呢?作为臣子怎么能带兵来挟制君主!我们拥立皇上还没有几年,这个时候出这样的事,不是作乱是什么?王敦刚愎跋扈,眼里根本没有皇上,他的欲望难道有终止么?"

东晋权臣王敦简介(东晋王导为何说)(3)

王敦起兵谋反的消息传来,元帝连夜召众将领进宫商议对策。刘隗认为王氏家族在京城中的势力很大,为了防止他们里应外合。应该先下手为强,把京城中的王氏家族一网打尽。

当时,一人谋反是要株连九族的。王导自知大难临头,便带着兄弟子侄二十多人,到宫门外谢罪。正好周凯也入宫议事,王导连忙高声喊:

“伯仁,我一家老小百余口人就全靠你了!”

不料,周顗听了连头也不回,径直往宫里走去。

进宫后,周顗的态度和刚才完全不同,他极力赞扬王导对朝廷的忠诚,请求晋元帝不要将王导治罪。元帝没有发现王导准备里应外合的证据,觉得周顗说的也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议事结束后,周顗喝了几杯元帝赐的酒,醉醺醺地走出宫门。王导还守在那儿,见到周顗后,又向他高声招呼,但周顗仍然不理不睬,只是对左右的人说:“今年要杀掉一批贼奴,取一颗斗大的金印挂在手臂上。”

王导本来已经吓得六神无主,听了这话更是魂飞魄散。他一直等到天黑,见元帝没有下诏捉拿自己,才惴惴不安地率领兄弟子侄们回府。

东晋权臣王敦简介(东晋王导为何说)(4)

第二天,周顗生怕晋元帝突然变卦,又特地写了一道奏章给元帝,进一步为王导求情。但他所做的这一切,王导一点都不知道,反而以为周顗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从此与周顗结下了怨仇。

不久,王敦攻进建康,将元帝和大臣们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任命王导为尚书令,王导表面上接受,暗地里却寻找时机准备匡复晋王朝。

司马睿召见周顗说:"王敦攻下了建康,两宫都没有事,大家也都平安,王敦应该满意了吧?"

周顗说:"两宫的情况确实如此,但对于我们却还不知道呢。"

有人劝周顗躲避王敦,周顗说:"我身为大臣,朝廷的衰败和我有关,难道我可以躲到草丛里躲命,或者逃走投奔胡人吗?"

王敦一向很忌惮周顗,每次见到周顗的时候脸上都会发烧,即使是冬天也得用扇子扇脸。不久周顗和戴若思被捕,路过太庙的时候,周顗领大呼:"天地和祖宗的神灵们啊!乱臣殿子王敦颠覆社稷,屠杀忠臣,你们如果有灵的话,就赶快杀死他,不要让他再茶毒生灵,危害王室啊!"

话还没说完,逮捕他的人就用戟刺伤他的嘴,不让他再说下去,血一直流到了脚下,他却始终神情自若,看见的人都为他流泪。

见到周顗,王敦对周顗说:"伯仁,你对不起我!"周顗说:"你统兵造反,我统率大军却不能打败你,我就是这一点对不起你!"

王敦被他的话震慑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王敦对周顗的才干十分畏忌,不知该如何处置,就向王导请教。由于王导对周顗的误解,他没有采取对周顗有利的行动。

王导不知道周顗营救过自己,心里还很恨他。王敦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很得天下人的众望,应该进人入三公的行列。"王导不说话。

王敦又说:"如果不是三公的话,那尚书令、仆射怎么样?"王导还是没说话。

"那实在不行,就干脆杀了他们。"王导仍然不说话。

结果周被处死了。

等到后来王导整理档案时,发现周顗当年营救他的奏章,写得非常恳切。

王导捧着奏章流下了眼泪,悲痛得不能自已,他对子侄们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啊!"

周顗领死后,王敦派人抄了周顗的家,结果只抄出几个没有涂漆的装着旧棉絮的竹筐而已,另外还有几瓮酒和几石米,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清廉。直到王敦死后,周顗オ被平反,被追赠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