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

李白简介:

李白 唐朝(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屈原之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地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代表着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杜甫称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艺术力量。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反抗传统束缚,揭露黑暗现实,追求个人自由解放,憧憬美好的未来,又在艺术上表现出感情强烈,意境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放,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规范使用汉字、表现汉字之美,大力弘扬汉字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

在五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中,隶书起于秦代,成熟于汉代,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隶书名品迭出。时至今日,经典必然是开创性和划时代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辟一种新的技法体系和风格模式,从而填补了书法史的空白。并且影响后世的书法实践。在此特介绍姜东舒的隶书,其隶书雄健豪迈、劲逸奔放、正大气象、字字都是典范、美不胜收,为我国书坛一道标杆。

姜东舒 隶书 唐朝 李白 〈望天门山〉诗: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2)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李白故乡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图片: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4)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5)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6)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7)

书法局部放大: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8)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9)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0)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1)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2)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3)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4)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5)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6)

书法局部放大: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7)

姜东舒(1922一2008年),山东省乳山市人。1962年,西冷印社第三任社长、著名书法大师张宗祥收姜东舒为弟子。1979入西冷印社,成为社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钱江书法研究会会长,文澜书画社社长,浙江省诗词学会理事,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顾问,山东《羲之书画报》名誉社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咨询。

姜东舒通过大量诗歌的创作,尤其《火山之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他意识到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文化优良传统的紧迫性,认识了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文学与书法虽是不同领域的艺术,但在美学规律上却有相通之处。因此,就不难理解姜东舒为什么对中国古代书法碑帖那么重视,那么专注,几十年如一日地临摹。他的论书诗句:“莫弃前碑谈笔法,须从时代出精神”,就凝聚了他关于书法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观点。

姜东舒在浙江图书馆工作时打下了很深的功底。老馆长、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先生和他研讨书法学问,还破格收他为关门弟子。张宗祥要他吃透欧体八法,再吸收其他名家书法的精华,并告诉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要“一步一趋,决不可浮躁走捷径”。张宗祥的言传身教,深深印在姜东舒的脑海里。他利用图书馆工作之便,潜心观摩与研习了解历代名家真迹和各种碑帖,并细心临摹摘录。他翻书临帖,每天书写不止,不论严冬与酷暑,不辞劳累,乐在其中。每天写四十个斗方,一二千个小楷。他认为书法艺术的灵魂是“神韵”,而神韵的形成虽是作者多方面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主要是依傍作者文学、文化的修养。自古以来,有所成就的书法家都是学者、诗人、文学家。他边抄边学习,斟字酌句,学习古人的诗辞歌赋。学,然后知不足。姜东舒还挤出时间学习中国通史。读史可以明志,“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语)。张宗祥大师溘世后,姜东舒为了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继续潜心研习前人墨宝而取得深厚功底,又以破门而出的胆识,渐臻佳境。姜东舒经过廿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作品可以称是“承前启后”。

2013年4月,《姜东舒书法艺术》集由西冷印社出版社推出,是目前较全面介绍姜东舒从艺经历、学术论文、书法成就的书法集。该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姜东舒书论选载、姜东舒书法艺术评介选载、姜东舒书法年表、姜东舒书法作品选萃。通过阅读该书法集,可以得到有益的启迪,是书法爱好者的良友。为此,将分批次发表姜东舒先生的作品供赏析。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8)

姜东舒小楷书法欣赏 姜东舒书法艺术集(19)

作者说明:“此类介绍文章、作品已发表了二百多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照片。也请关注和点赞。”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