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灵柩长埋深谷底僧人(重耳的仇人与恩人)

宿敌灵柩长埋深谷底僧人(重耳的仇人与恩人)(1)

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一直记恨着一个人:寺人披。

寺人,阉人宦官的官职名;披,人名。后世太监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阴柔的,有些偏女性的娘里娘气,这位寺人披却身手敏捷、刀马娴熟,曾两次奉命追杀重耳。

有些囚犯不恨法官,反而记恨刽子手,寺人披之于重耳,就像刽子手。大约在姬重耳心目中,寺人披就是一切不明恶意与迫害的具体存在。

寺人披第一次追杀重耳,是在晋献公时期。献公是重耳的爹,听信后妻的话,认为重耳和故太子申生勾结,就派寺人披去追杀。献公敕令寺人披“一宿”至,即过一晚第二天到即可,寺人披却去如疾风,当天就赶到重耳的封地蒲城。重耳不愿与父亲派来的人为敌,闻讯翻墙逃跑,寺人披奔来阻拦,一刀下去,斩断了重耳的衣袖。重耳无奈出逃到母亲的祖国狄国,一住就是12年。如果不是寺人披再次奉命前来追杀,估计他住的时间还要再长些。

这次派寺人披追杀重耳的,是晋惠公。他是重耳的弟弟,追杀的原因,是担心哥哥的存在影响自己的君位。狄国距离较远,惠公命令寺人披“三宿”至,即过三个晚上,第四天能赶到就行。然而寺人披快马加鞭,第三天就到了,他也不管重耳当时正陪狄君在渭河之滨打猎,上来就砍,逼得重耳不得不离开狄国,踏上为期7年的逃亡之旅。

史书记载,重耳即位后,曾言“夫袪犹在”--当年被砍断衣袖的衣服仍保存着。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也没丢弃,可见对寺人披衔恨之深。

也许在重耳看来,父亲想杀自己,是受骊姬蛊惑,弟弟和侄子想杀自己,是担心自己谋取王位,都可以理解,但寺人披一个内侍,与自己无冤无仇,“虽有君命,何其速也?”为什么追杀自己如此心切、执行命令如此彻底?

晋文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寺人披有一天会救了自己的性命。

重耳成为晋文公,是在弟弟去世、侄儿晋怀公继位后。怀公在位不到半年,杀害了重耳的外公、身在晋国的狐突,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怀公被迫逃到自己母亲的祖国梁国避难,就像他伯父当初的选择一样,但他没有重耳运气好,很快被重耳派人杀死了。

重耳不是嗜杀之人,他杀怀公,是提防怀公复辟。但在部分朝臣看来,这是他反攻倒算的开始。惠公时期的重臣、怀公时期也曾领兵攻打过重耳的吕甥、郤芮担心受到清算,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与身处内宫的寺人披联系,计划焚烧宫室谋害新君。

顺便说一下,春秋乱世,晋国尤乱,其乱象在诸国中名列前茅,君主杀公室、臣子弑君之事并不鲜见。当年,晋献公去世时将君位传给骊姬之子奚齐,奚齐刚当上国君不久,就被大夫、故太子申生的拥护者里克给杀了,后来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被立为国君,里克又把卓子给杀了。总的来说,在晋国谋杀国君,臣下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压力没那么大。

是追随吕郤二人谋杀重耳,还是将焚宫阴谋透露给新君,关系着寺人披的政治生命,更关系着晋文公重耳的生死安危。

不知是忌惮晋文公背后的强秦,还是晋文公精明强干的手下,反正不会是预见重耳即将成为明君,给晋国带来繁荣与富强--深受数代晋君信赖,颇具生存智慧的寺人披选择投靠晋文公。

他去求见晋文公,但过程并不顺利。重耳不出意外地拒绝召见他,不过也没有乘势抓了他杀掉--这也反映了重耳的胸襟,他派人指责寺人披以往的追杀行径,“公使让之”。“让”,责让、责备。南阳方言至今仍说“让人”,有的作品中写做“嚷人”,就是批评人。与“骂”不同,“让”是以理责备人,不必出恶言,“骂”是用恶言侮辱人。在普通话中全用“骂”字,没有分别。

寺人披知道投靠成败在此一举,他通过来人向文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辩才。他先给文公戴高帽,说自己投诚是相信文公已经知道了为君之道;接着,抛出“君命无二”的大道理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并反问文公:现在您即位,难道就没有不喜欢的人吗?暗示文公也需要像自己一样的人“除君之恶”。寺人披还引用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一事,将晋文与齐桓比较,语含激将。最后,寺人披说,如果晋文公的气量如此狭小,那他失去的将不止是自己一个人。

听了使者传话,晋文公接见了寺人披,寺人披告知了吕郤二人的阴谋。

晋文公暗中防备,吕郤二人却一无所察。晋国王宫失火那天,晋文公早已秘密潜入王城会见秦穆公。吕郤二人没有抓到晋文公,遂沿黄河而上,秦穆公诱他们过了黄河,杀了二人。

晋文公的气度,最终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寺人披的告密,则延续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史书记载,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即位的第二年,原邑并入晋国,在考虑第一任原县县宰人选时,“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故使处原。”

寺人披在古书中又称勃鞮、履鞮,晋文公垂询、并听取他的意见,可见后来对他的信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