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府的历史(宝庆府很生猛为何改名)
宝庆府古城楼 摄影:雷振梁
文/ 陈胜乔
国内很多城市都有改名的经历,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少。例如云南的香格里拉原名中甸,福建的武夷山市原名崇安,湖南的张家界原名大庸,它们改名后名气和经济发展都突飞猛进;而河北的石家庄原名常山(三国赵子龙的故乡),山东的临沂原名瑯琊,河南的淇县、淮阳原名分别叫朝歌、陈州,它们改名后不仅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相比以前,反而丧失历史文化底蕴,变得默默无闻。
邵阳市在历史上也经历过多次改名。最初叫昭陵,后来改名邵陵、邵阳、建州、南梁州、邵州、宝庆,再复名邵阳。
在邵阳以上六个名字中,公认最响亮和最有影响的是“宝庆”。
查溯邵阳历史可知,邵阳是在南宋后期开始叫“宝庆”的,在此之前,它名叫“邵州”。“邵州”这个名字,始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一直持续到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存在589年。到了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因为新登基的皇帝宋理宗赵昀做皇子时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只领衔未就藩),所以他当皇帝后,为显示皇恩浩荡,便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的历史从此开始。
《邵阳市志》刊登的《建置沿革简表》
宋理宗当年将自己登基后的年号取名“宝庆”,既有庆祝登基之意(古代将皇位称为大宝),同时也希望“物华天宝,积善余庆”。而在宋理宗将“邵州”改名为“宝庆府”后,当时的邵阳地区面目逐渐为之一新。例如在中国1300年科举史中,今邵阳地区一共有116人考取进士,在“宝庆府”之前的620多年里,一共只出了29位进士;而在叫“宝庆府”的680余年间,却出了87位进士,是以前的3倍。
“宝庆府”期间出的进士,质量也很高。最著名的是晚清的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邵阳县岩口铺车氏家族中的车万育、车鼎晋、车敏来祖孙三代皆中进士,其中,车万育做过岳麓书院山长,以“性刚直、敢谏垣、学问骇博,声震天下”;清末邵东流光岭的尹锡伦除了自己考取进士,做过镇安知府、主讲濂溪书院,还培养出杰出子孙。其子尹光勋在江西为官颇有政声,其孙尹仲容(1903-196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台湾“经济部长”,推动了台湾经济腾飞,被誉为“台湾经济之父”。
除了进士人数是以前的3倍,“宝庆府”期间还出了很多军政大佬。只讲晚清70年中,就出了四位超级大人物。例如湘军真正鼻祖江忠源首开先河担任安徽巡抚,继之有刘长佑、刘坤一、魏光焘青出于蓝胜于蓝,三人皆官至直隶总督或两江总督,是晚清最依赖的重臣,特别是刘坤一在甲午战争后节制全国军政大权,实权超过巅峰时期的曾国藩,极大提升了邵阳在全国的地位。
之后的蔡锷、廖耀湘、李文、袁国平等等,若论出生时间,都是生于“宝庆府”期间。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清朝的宝庆府,论辖区,不仅包括今邵阳市大部(除了绥宁县),也包括今娄底市、益阳市、湘乡市的一部分;论人口,在全省也名列前茅。综合起来,它与长沙府、永州府,并称湖南三大府。
1820年宝庆府的管辖范围
晚清时期的宝庆人,因为家乡出了大人物,朝中有人撑腰,很多人到湖北汉阳经商经营最繁华的宝庆码头(今汉正街附近一带),即使是湖北本地人、包括以精明著称的安徽人,也对他们敬畏三分。
“宝庆府”之所以后来改名“邵阳市”,根本原因在于朝代变革。
清朝灭亡之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为与前朝划清界线,对前朝使用的很多事物如行政区划等皆废止,拥有688年历史的宝庆府也未能幸免。民国二年(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1928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从此以后,“宝庆” 作为行政区的名字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邵阳”这个名字从诞生时间看,其实比“宝庆”更早。它是在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由“昭阳县”改名“邵阳县”而来的(注意:最初的邵阳县专指今邵东市,县治在今邵东市区黄陂桥同意村,隋朝将县治迁到今邵阳市区,管辖面积增大),此后“邵阳县”一直存在未间断,并且在唐朝短暂作为一个郡的名字(邵阳郡)。民国政府将“宝庆”改为“邵阳”印证一句古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真正的“邵阳市”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的。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属邵阳县。1950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隶属邵阳地区。1972年邵阳市改为省辖市,仍归地区代管。1977年7月改为省辖市,由省直接管理。1986年初,邵阳地区和邵阳市合并。 到今天,邵阳市辖7县3区,代管2市,即邵东市、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邵阳县、武冈市、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
虽然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全由名字决定,但毫无疑问,如果它有一个好名字,对它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以1928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为基点,对比此前后各自近一百年的表现,若论它们出的人才,包括它们在全国的地位,很显然,后者难望前者之项背。
历史上的“宝庆府”是如此生猛,后来却被改名为“邵阳市”,值不值得?它今后有必要再改回来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媒体记者、主编,现居南粤,业余专注乡土历史文化写作,希望能为普及大邵阳历史文化尽绵薄之力。如果喜欢作者的文章,敬请关注【大邵乡亲】专栏并点赞、收藏和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