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正常检测指标(污水处理厂水质化验操作要点)

1.废水的主要物理特性指标有哪些?

⑴温度:废水的温度对废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很大,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微生物活性。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温为10~25摄氏度之间,工业废水温度的高低与排放废水的生产工艺过程有关。

⑵颜色:废水的颜色取决于水中溶解性物质、悬浮物或胶体物质的含量。新鲜的城市污水一般是暗灰色,如果呈厌氧状态,颜色会变深、呈黑褐色。工业废水的颜色多种多样,造纸废水一般为黑色,酒糟废水为黄褐色,而电镀废水蓝绿色。

⑶气味:废水的气味是由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引起的,通过闻气味可以直接判断废水的大致成分。新鲜的城市污水有一股发霉的气味,如果出现臭鸡蛋味,往往表明污水已经厌氧发酵产生了硫化氢气体,运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防毒规定进行操作。

⑷浊度:浊度是描述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数量的指标,一般可用浊度仪来检测,但浊度不能直接代替悬浮固体的浓度,因为颜色对浊度的检测有干扰作用。

⑸电导率:废水中的电导率一般表示水中无机离子的数量,其与来水中溶解性无机物质的浓度紧密相关,如果电导率急剧上升,往往是有异常工业废水排入的迹象。

71.生物膜法生物相与活性污泥有哪些不同?

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生物相特征与活性污泥工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面。表9—2列出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出现的微生物在类型、种属和数量上的比较。

污水处理厂正常检测指标(污水处理厂水质化验操作要点)(1)

一般来说,由于水质呈逐级变化的趋势和微生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生物膜系统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比活性污泥工艺多,食物链长且较为复杂,尤其是丝状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种类增加较多,而且还有一定比例的厌氧菌和兼性菌。在日光照射到的部位能够出现藻类,还能够出现滤池蝇这样的昆虫类生物。在分布方面的特点是沿生物膜厚度(由表及里)或进水流向(与进水接触时间不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较大差异。在多级处理的第一级或下向流填料层的上部,生物膜往往以菌胶团细菌为主,膜厚度亦较大(2~3mm);随着级数的增加或下向流填料层的下部,由于其接触到的水质已经经过部分处理,生物膜中会逐渐出现较多的丝状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微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但生物膜的厚度却在不断减薄(1~2mm)。生物膜的表层的微生物都是好氧性的,而随着厚度的加大,微生物逐渐变成兼性乃至厌氧性。

生物膜固着在滤料或填料上,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泥龄)较长,因此能够生长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很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在生物膜上还可能出现大量丝状菌,但不会出现污泥膨胀。和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上的生物中动物性营养者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也较高,能够栖息高营养水平生物,在捕食性纤毛虫、轮虫类、线虫类之上还栖息着寡毛类和昆虫。因此,生物膜上的食物链要比活性污泥中的食物链长,这也是生物膜法产生的污泥量少于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废水水质的不同,每一级或每层填料上的特征微生物也会不同,即水质的变化会引起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在进水浓度增高时,可以观察到原有层次的特征性微生物下移的现象,即原先在前级或上层填料上的微生物可在后级或下层填料上出现。因此,通过生物相观察发现这样类似的变化来推断废水浓度或污泥负荷的变化。

72.水中细菌总数指标的含义是什么?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经37oC、24h培养后所生长的菌落数。计量单位一般是每mL水中所含有的总菌数。水中的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有关,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细菌总数的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平皿法对水样中的细菌记数,这是一种测定水中好氧和兼性厌氧的异养菌密度的方法。但由于没有任何一种营养基或任一环境条件能满足一个水样中所有细菌的生理要求,而且水中细菌能以单独个体、成对、链状、成簇或成团的形式存在,所以测得的菌落数实际上要低于被测水样中真正存活的细菌数目。

73.测定细菌总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用无菌操作法吸取1mL水样或2~3个适宜稀释倍数的稀释水样,注入灭菌平皿中,再倾注15mL营养琼脂培养基并与水样充分混匀,每个水样做两个平行样,另外每次检验还要做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的空白对照。

培养之后,应立即进行平皿菌落计数。如果计数必须暂缓进行,可将平皿存放于5~10oC的环境下,但不能超过24h,而且也不可以将这种做法当作常规的操作方式。

对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为防止遗漏,必要时应用放大镜检查。对那些看来相似、距离相近但并不相触的菌落,只要其距离小于最小菌落的直径,就应当分别予以计数。对那些紧密接触但外观(形态或颜色)有差异的菌落也要分别予以计数。

在求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时,如果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如果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部分菌落的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以将生长均匀的1/2平皿菌落计数后乘以2代表全皿菌落数。

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是以每个平皿菌落总数或同一稀释度平行实验平皿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当最终结果在100以内时按实际菌落数记录结果;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用10的指数来表示,如果菌落数无法计数,在报告结果时要注明稀释倍数。

74.如何根据菌落计数结果计算水样的细菌总数?

计算细菌总数的化验结果时,需要根据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进行比较和计算,其方法如下:

⑴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情况进行计算,当只用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均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作为检验水样细菌总数的结果。

⑵如果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应当按二者的比值来决定计算方法。如果比值小于2,则以各自的平均菌落数乘以各自的稀释倍数后的平均值作为检验水样细菌总数的结果;比值大于2,则以其中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后的较小者作为检验水样细菌总数的结果。

⑶如果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当按稀释倍数最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作为检验水样细菌总数的结果。

⑷如果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当按稀释倍数最小的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作为检验水样细菌总数的结果。

⑸如果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当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作为检验水样细菌总数的结果。

75.大肠菌群数(值)的含义是什么?

大肠菌群细菌是指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能发酵乳糖、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的杆菌,因此有时也称粪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大肠菌群细菌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oC、24h培养后,能产酸产气。大肠菌群数(值)一般以1L或100mL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数量为计量单位。

如果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被肠道病原菌污染而引起肠道传染疾病。由于肠道病原菌在占中微生物数量的比例相对较少,故从水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病原菌常非常困难。大肠菌群细菌是肠道好氧菌中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所以常将其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即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受粪便所污染,并检测推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的可能性。

76.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总大肠菌群的常用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两种。

多管发酵法是根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来确定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多管发酵法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来表示实验结果,又简称MPN,实际上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对于大肠菌群数含量的估计值,决定于那些既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在实际设计水样检验所要求重复的数目时,要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而定。

滤膜法是用特制的灭菌微孔薄膜过滤水样,细菌被截留在膜上后,将薄膜贴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因为大肠菌群细菌可发酵乳糖,在滤膜上培养培养后会出现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计数滤膜上出现的具有此特征的菌落数,即可计算出每L水样中含有的大肠菌群数。滤膜法可测定的水样体积较大,能比多管发酵法更快地获得结果,但测定浊度高、非大肠杆菌类细菌密度大时,效果较差。

77.什么是余氯?

余氯是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其作用是保持持续的杀菌能力。从水进入管网到用水点之前,必须维持水中消毒剂的作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病原体危害和再增殖。这就要求向水中投加的消毒剂,其投加量不仅能满足杀灭水中病原体的需要,而且还要保留一定的剩余量防止在水的输送过程中出现病原体的再增殖,如果使用氯消毒,那么超出当时消毒需要的这部分消毒剂就是余氯。

余氯有游离性余氯(Cl2、HOCl和OCl-)和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和NCl3)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水样中,两者之和称为总余氯。游离性余氯杀菌能力强,但容易分解,化合性余氯杀菌能力较弱,但在水中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水中没有氨或铵存在时,余氯为游离性余氯,而水中含有氨或铵时,余氯通常只含有化合性余氯,有时是余氯和化合性余氯共存。余氯量必须适当,过低起不到防治病原体的作用,过高则不仅造成消毒成本的增加,而且在人体接触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从概念上看,余氯是针对氯气及氯系列消毒剂而言的,当使用二氧化氯等其他非氯类消毒剂时,就应该将余氯理解为接触一定时间后留在水中的剩余消毒剂。

78.余氯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余氯的测定可以使用碘量滴定法、邻联甲苯胺目视比色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亚铁滴定法(GB 11897-89)、N,N-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等。碘量滴定法只能测定水样中的总余氯;邻联甲苯胺目视比色法通过改变操作程序,能分别测定总余氯和游离性余氯;N,N-二乙基对苯二胺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浓度范围为0.03~5mg/L的游离氯或总氯,通过改变操作程序,还可以分别测定一氯胺、二氯胺和一些化合氯成分。

碘量滴定法适用于总余氯含量大于1mg/L的水样,是测定加氯量常用的方法。邻联甲苯胺目视比色法操作简单,是测定生活饮用水余氯的常用方法,测定范围为0.01~10mg/L。N,N-二乙基对苯二胺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可测定余氯含量较低的水样,适用于测定含有有机物的污水中的总有效氯,两个方法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5~1.5mg/L和0.03~5mg/L。

79.余氯测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氯在水溶液中非常不稳定,特别是在浓度较低时,含量会迅速减少。受到阳光和其他强光的照射或受到搅动,氯的还原速度会加快。因此取样后不能贮存,必须立即开始氯的测定,同时避免光线照射和搅动水样。

在测定过程的所有操作都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和柔和的光线下进行,而且所有的比色法都需要用颜色和浊度空白来补偿原水的颜色和色度,尤其是浊度和色度较高时必须测定空白值。

使用邻联甲苯胺目视比色法测定余氯时,如果水样与标准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均匀后立即比色,所测结果是游离性余氯,如果在暗处放置10min使产生最高色度后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是总余氯。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即是化合性余氯。

使用邻联甲苯胺目视比色法测定时,如果余氯量大,会产生桔黄色;如果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量小时,会产生淡绿色或淡蓝色。此时可多加1mL邻联甲苯胺标准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