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近年中考满分作文(省教学能手陈祯)

陈祯,陕西省教学能手,安康市教学名师,石泉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

【作文题目】

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

请以“______挺管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⑤不少于600字。

【命题特点】

1.关注个体价值

作文标题《______挺管用》,从命题形式的角度来看,试题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题目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半命题作文,这是陕西继连续多年命题作文后又一次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导语言简义丰,考查学生对生活多角度的观察和体悟。

与前几年侧重于关注自我成长、关注生活的命题方向(如2021《这,是我的节奏》2019《做个诚实的人》2018《阳光》2017《会玩,才好!》2016《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一致。重点考查考生对社会、自然和人生发展的关注、思考、感悟、归纳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个人成长价值。体现了中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2.紧贴时代脉搏

在“新冠疫情”“载人航天”“冬奥会”“冬残奥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这些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都可能面临一些困难,每个人“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们不忘初心,“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这就是管用的。“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里也肯定了每一个个体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是“管用的”。

2022陕西中考作文紧贴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价值与担当,体现了大语文观。

3.紧扣生活情境

命题由三部分组成:提示语,题目和写作要求。

提示语中提到“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直接规定了横线补充的内容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生活气息浓厚。“问题”是什么?可以是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是和父母的沟通不畅,与同学相处的不愉快,不被理解的痛苦,也可以是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其他挫折、困难和不如意的经历。 必须基于生活情境。

从材料中看出,“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能看出本次作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关照价值取向。

“欣喜地改变”提醒学生面对困难,应具有面对问题的良好心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意思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是谁用什么方法让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且发生了怎样欣喜的改变。

因此考生笔下的“______挺管用”的可以是自己在困境中时,老师、父母某句激励人心或唤醒意识的话语、眼神、动作、神态,或行之有效的处事方法,或起到重要作用的某个物品、某个曲子、某处风景、某本书……这些美好瞬间或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这都需要学生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捕捉细节,思考人生。

文题的关键词是“挺”“管用”。

“管用”的意思是指有效;有作用。告诉了考生文题的写作方向,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与“有效、有作用”有关。这就要求考试重视对“过程”的描写,同时凸显出一定的“作用”。对于这个“作用”的议论要饱满。这个“作用”可以是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为人处世方面,也可以是……,并且这作用是有思想的“我”所亲身体验或认同的。沉迷于虚拟世界、漠视生活的“我”,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

“挺”是副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很”,强调了“管用”的程度不一般,是特别管用,非常管用。

“_______挺管用”暗示文章布局要有叙有议:情节 感悟。

总之,本题注重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留心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细节,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做更深刻的思考。

【构思角度】

今年的题目,解题的关键点与难点在于“管用”,所谓“管”,就是“针对某个某类真实问题”的“针对性”与“范围限定”。无论你是叙事,还是议论,补充什么内容,都应“基于问题情境的限定或规定”,即面临什么问题,发挥管用之物的特别的作用,最后,带来什么转变。切记不能抛开问题情境。

考生倘若“去情境化选材”,“去问题化立意”,就可能会偏离或浅解、曲解了今年的命题用意。

在“文体自选”的条件下,可借景抒情,可写成读后感,可写成叙事抒情散文,也可写成有深度思考的议论文。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补充,可以从标题的作用——提示行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三个方面来选材构思立意。

《_______挺管用》这个题目写作的内容可大可小,“挺管用”,需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种品质、精神、素养,如愈挫愈勇、不惧风雨、冷静、乐观、信任、坚持、合作、创新、策略、方法等,也可以是可闻可见的具体事物,如一句话,一个约定,一杯咖啡,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片掌声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基于情境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哪些管用之物帮到了你,助力了你,拯救了你,带来了你的问题处境的化解,或者带来你人的整体改变,围绕这些关键词写自己的独特思考、感受和理解。

选择精准新奇的切入点,以小见大或以大化小,表达真情实感,叙述 描写 议论。形式上出新的话,可以选用书信体。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

角度一:人与自我

写“人与自我”的成长体验类,可以写对个人的学习、为人、运动、读书等方面起到作用的某种方法、某种精神品质,个人攻坚克难、豁达乐观等节奏奋斗的亲身经历,以时间为线索,记叙真实过程,以叙事为主,重在描写自己在经历困难中的细节,抒发真情实感,写所带来的感悟。可写所补充内容带来的三方面的管用,也可写一方面管用的三阶段,表现某种精神,如:坚持、乐观、愈挫愈勇……。

比如,统编教材中的《孤独之旅》一文,杜小康经历过暴风雨找鸭的事情后长大了,由最初的逃避到最后的坚强面对,可见,咬牙坚持挺管用,坚强面对挺管用,不惧风雨挺管用。

《一颗小桃树》一文中,作者借小桃树与作者相似的成长经历,表达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可见,执着追求梦想挺管用,坚持挺管用,经受得了打击挺管用,经得起磨难,永不言弃挺管用。

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就按时间顺序写了冒险——遇险——脱险的情节,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一步一步战胜困难,战胜自我,从而影响了“我”的一生。可见,父亲的鼓励挺管用,坚持挺管用,勇敢挺管用,迈出第一步挺管用,不轻言放弃挺管用;

这些课文就是范例。

还可以变换叙述方式,采用倒叙或者插叙,增加文章的波澜。

角度二:人与他人

人与他人,“他人”可以从家庭类、校园类、社会类三类中选择人来写,重在写这个“他人”对于在困境中的自己的意义、作用。

如《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回忆鲁迅先生》《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这些文章,都是范例,懂得母亲的爱挺管用,灯塔般的爱挺管用,他的鼓励挺管用,他的良苦用心挺管用……

在课文的启发下,我们可以补题“那杯清茶挺管用”,可用双线索,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郁闷时,爸爸就会亲手冲泡、端来清茶等细节入手,立意“父爱”,抒发对父爱的理解、感激之情;可补题“那个眼神挺管用”,身处困境,由老师的眼神,引发一段心灵的洗礼与成长;“您的那句话挺管用”,身处困境,由某老师或者某个陌生人的一句话引发改变的动力与信心,抒发感激之情。

当然,无论选取哪个关键词填入横线,重点都要突出围绕这个关键词和“挺管用”这个效果来写。

可用书信体。

角度三:人与读书

可写“我”面临什么困难,从所读的书当中获得感悟,从而改变了我对生活中人、事、困难的态度。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红星照耀中国》《简爱》等初中阶段所读名著,都可从中读出感悟,从而引导生活。

读《______》挺管用,阅读挺管用,那本书挺管用……可写三本书,亦可写一本书,重点写出所选的书目对困境中的自己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角度四:人与自然

可写“我”面临什么困境,在欣赏自然景物过程中的感悟。

如,《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按照“我”行踪地点的变化依次描写格拉丹冬山峰壮美景色的同时,也写了过程中“我”的身体状况,连日高烧、极度缺氧、尾椎骨折、感觉要死了、似乎衰竭,但最终仍然坚持进入冰塔林,看到绝美的景。可见,坚持挺管用,顽强的毅力挺管用。

又如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些课文,体现的就是用心观察、用心感悟自然挺管用,都可以受到启发。但一定是基于问题情境的赏景与感悟。

角度五:人与时代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疫情和冬奥会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无论南北西东,不管男女老幼,各自贡献,共同担当。从国家领导到各行各业普通干部,到无数医护人员,再到快递小哥,社区志愿者,上网课的教师,居家隔离的老百姓都在用初心与使命以及家国情怀,克服面临的困难,呈现着自己的使命。补题“有点精神挺管用”,立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可以对个人、集体、国家起到很大作用”,抓住对象“有点精神”,从个人、集体、国家,三大方面谈有点精神的管用之处。

(例见陈祯语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曾发推文《这就是我的力量》《致新冠病毒的一封信》《滚蛋吧!病毒君》) 

角度六:人与历史

1.脊梁人物。历史上每个关键时期,总有脊梁人物顶天立地,他们从屈原、卫青、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孙中山一路走来,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每一个人在各自领域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的前进,“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吴天一,“人民楷模”朱彦夫,赤心贯苍穹的航天英雄,秉心自超越的苏炳添,扼住命运咽喉的江梦南……

这个“我”,可以是他们之中的考生最了解的一个人,然后以“第一人称”去叙写经历,抒发情思,归纳感悟。

2.文化人物。“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曹孟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太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些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穿透岁月,在我们心间响起。这个“我”,可以是他们中的一个,前提是考生必须熟知所写人物的经历和品质。

当然,不管写谁,都必须建立在问题情境之下,即面临什么问题,发挥管用之物的作用,最后,带来什么转变。

总体而言,今年的作文试题稳中求新,注重考查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个体价值,紧扣生活情境。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如果考生没有亲身经历,没有对所经历的事情或者历史人物有思考和感悟,不会选取和描写典型情节,不懂人物、事件背后深刻的精神所指,就极易出现作文大而空、虚而泛的无趣之作或肤浅平庸之文。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用“教材”去“教”,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美好瞬间或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回归生活,捕捉细节,关注时事,思考人生。

语文教学更多地承担着立德树人重大使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胸怀大格局,引导学生与国家、世界共命运同成长。

编辑:王波

内江市近年中考满分作文(省教学能手陈祯)(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