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经典典故(15个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我们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本来是古人渊博学识的浓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是,因为时代久远,我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不能透彻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我们对整首诗词的理解,不仅影响我们的对文字之美体验,甚至可能把诗词的思想感情完全理解反了。所以,积累尽可能多的典故,也是古诗词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希望能够对小朋友们的古诗词学习有所帮助。
1、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例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千万不能理解为我国的标志性名胜古迹“万里长城”。
2、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例如:
从军行(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这首诗中提到的“楼兰”,就指的是想要驰骋疆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
3、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身傲骨的李白,借这首游仙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描述了瑰丽多彩的梦境。可是梦醒时分,面对令人苦闷的现实,发出了压抑许久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出诗人蔑视权贵,不愿卑躬屈膝、委曲求全的叛逆精神。
4、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例如:
元代诗人郑元祐的《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三年化碧心难灭,九转成丹目已穿。”
5、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例如晏殊的《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因此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青鸾:
《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
10、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里的”劳歌“,千万不能理解为劳动人民在干活时所唱的歌,否则就曲解了送别诗的思想感情,一字之差,可谓谬以千里。
11、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例如毛泽东《沁园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沁园春》包含上下两阕,上阕描写辽阔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最后升华了主旨:赞美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伟大领袖的抱负与胸怀。
12、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如李贺《南园十三首》: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这首诗中“雕虫”句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技艺。
13、杜鹃:
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例如:
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文天样的《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4、南浦:
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的这首《南浦别》诗很短,属于五言绝句,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含蓄蕴藉,感人至深。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哀景衬哀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这里的“南浦”,就是指送别之地。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情此景,令人倍增离愁。
15、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此句意思是: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又如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就是: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可与曹操的经典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媲美。基调高昂,气度非凡,为历代读者所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激励意义。
今天先总结这15个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以后再继续梳理其他的。大家觉得哪些典故最难?怎样学习才最有效果?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