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书行草字体(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拥有不同的设计情感)

面对异彩纷呈的字体,怎样选择?对设计师而言是一个考验。了解“经典”,掌握“基本”,寻找“要领”,难也就不再是难了——真草隶篆迹界流美。

篆隶书行草字体(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拥有不同的设计情感)(1)

楷书

所谓“真”,就是书法体的楷书,也称正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盛于唐,沿用至今,名家名作颇多,如“欧体”(欧阳询)、 “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其规范性还体现为,在书法诸体里,楷体是汉字从起源至今,用法和结体等沉淀最多、对其他字体影响最大的字体,楷体也因之成为当代汉字书写的标准体式。楷书看似普遍、普通甚至平淡,若是悉心品味,她是“亭亭净植”的,有十足的个性范儿的。

“欧颜柳赵”是楷书体里的四位大家,他们的作品被历朝历代奉为经典,其 “范儿”是什么?欧阳询是初唐四大书家(欧虞褚薛)之首,传世作品颇多,代表作品是《九成宫礼泉铭》,堪为初唐楷书之巅,代表了唐代书风尚法的精髓,谨严的法度,险峻的笔力是出了名的。由于欧阳询毕生研习汉隶,所以在其笔画的勾折和捺尾处还饱含了隶意,这为欧体的险峻之风平添了些许平正雅气。

颜体是赫赫有名的颜鲁公颜真卿的书体。颜真卿生活在中唐,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书家,楷书以宽博雄厚著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颜家庙碑》是其代表作。之所以说颜体在书史上有划时代的地位,是因为他是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相抗衡、相辉映的人物。这种“抗衡”和“辉映”的资本,就是他一改晋代以来王羲之树立的以方笔为特征的瘦劲内敛飘逸路线,变作以圆笔为特色的雄浑遒劲开张的新气象。不仅风靡一时,还开创了宋代尚意的先河,并为中国书法的楷体、行体和草体的形态奠定了基础。同朝的柳体柳公权和后世元代的赵体赵孟頫等都受颜体影响。

篆隶书行草字体(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拥有不同的设计情感)(2)

篆书

篆书和隶书,均为汉字的先导。篆书又是隶书的“前生”,篆隶均以作品和遗存彪炳书史。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主要在夏、商、周三代使用,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结体活泼灵动,但不够齐整,书写繁复。小篆又名秦篆,为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来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小篆的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字形偏于竖长。总体上,篆书线条宛转,充满亘古质感。由于篆书属于汉字早期古体字,不易辨认,因此不宜大量、普遍使用,可在设计活动中酌情点缀,表达些许古朴、悠远和神秘的色彩。

隶书也称八分体,是篆书到楷体的过渡字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弯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撇和捺从无角变成有角,即特有的波磔。

篆隶书行草字体(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拥有不同的设计情感)(3)

隶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才是隶书的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体,是在秦隶之后,横画和捺笔渐生波磔,字形趋扁,成“八分”之势,故名。隶书因其字形由竖变扁,带有两种字体的过渡性,因而富含厚朴、庄严和直率感,虽为新体却古韵犹存,虽敦厚亦神采飞扬。在使用上,忌讳用电脑的矢量法将字“写”成竖长形,东施效颦,就完全破坏了隶书的美感。同时,因其笔画基本粗细一律,少参差,灰度比过量,即不宜用在大篇幅的正文,做标题则是最佳选择。

草书作为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就叫了“草书”。由于这个“出身”,决定了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形态特点,而草书的审美价值是其形式和形态之下所独具的“纵任奔逸”的本质。“往时张旭善草书……喜怒窘穷,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这是唐代韩愈对张旭书法造诣的评价,不单是激赏由衷,更是道出了最为重要的关于草书美的真谛。写得简便固然是一种字体发生和存在的文字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从书法的艺术性和设计用字的需求视角考量,草书最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就是与人的心性契合,适于各种情绪的宣泄与表达。

篆隶书行草字体(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拥有不同的设计情感)(4)

草书

草体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盛行于汉魏,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魏晋风靡,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的《初月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帖》和怀素《自叙帖》,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草书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设计用字,是需要谨慎使用的。

原因有二,一是草书因其笔画牵连、简省,不易辨认;二是过于个性化,与设计讲求装饰性有一定的违忤。如果青睐草书,可在专业性较强的文史题材里选用。不宜用于正文,也不便在会标、广告、网媒等公众、大众性设计中使用。倘若懵懂地用了,则会有做作和孤芳自赏的危险。(宋焕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