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衣食住行留下的老规矩(那些生活中的老规矩)

现在的人一听说老规矩,往往直摇脑袋,嗤之以鼻。说这是什么年代了,还讲老规矩,你也太老套了吧?

其实老规矩虽老,但它的“老”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新”,而老化、老掉,相反,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都知道,规矩都是用来规范人的言行的,约束和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做什么、怎么做和不能做什么。

生活中衣食住行留下的老规矩(那些生活中的老规矩)(1)

人们对生活中规矩的学习、熟识、掌握及其运用,最主要是通过家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家教。

当一个人讲礼貌、懂规矩时,人们会夸奖他∕她有家教。反之,人们会说他∕她没有家教,严重的甚至会说他∕她是,有人生,没人教。

家规是家族的立家之本,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主要依据。它体现的虽然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的具体言行,却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无形力量,即使说它是一个人的隐形竞争力,也丝毫不为过。

这就是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衣食住行留下的老规矩(那些生活中的老规矩)(2)

我国生活中那些传承至今的老规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懂的人日趋减少,就是知道老规矩的人也不是很多了。

那些生活中的老规矩,不仅是教养,而且是礼仪。包括你生活中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在向看到你的人传递着你的一种信息:家教、性格、喜好和人品。

那些经过几千年的洗礼才传承下来的老规矩,你还记得吗?还记得多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有些什么老规矩。

生活中衣食住行留下的老规矩(那些生活中的老规矩)(3)

一是用来规范个人行为,树立个人形象的老规矩,包括: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抖落腿儿;不许斜楞眼儿;不许罗着锅儿;不许掳袖管儿;不许挽裤腿儿;不许嘬牙花儿。

二是用来规范与人交往时的言行,树立待人形象的老规矩,包括:不许不叫尊称或名字就说话儿;不许不称长辈为您;不许当众喳呼;不许说瞎话儿;不许压别人肩膀;做到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回家要主动跟长辈打招呼;出门要和家里人说一声。

三是用来规范饮食行为的老规矩,包括:吃东西不能出声,不许吧嗒嘴;不许吃饭咬着筷子;不许筷子插在碗里;夹菜不过盘中线;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只能夹眼前的;不许搅菜碟儿;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不许壶嘴对着人;倒茶不能倒满;吃饭前要礼貌性地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吃饭不能稀里呼噜出声。

四是用来规范去做客时言行的老规矩,包括: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吃饭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敲门应该先敲一下,然后再连敲两下。

生活中衣食住行留下的老规矩(那些生活中的老规矩)(4)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的老规矩,你是不是这么做的?你做到了多少?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规矩,不同的地方还有各自不同的规矩,如果您知道什么有趣有用的规矩,请在评论区写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