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自闭症(开封一自闭症教育机构的6年)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实习生 胡媛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开封自闭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开封自闭症(开封一自闭症教育机构的6年)

开封自闭症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实习生 胡媛媛

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郭秋菊这些年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她首先交孩子们说话、交流,再逐渐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而这往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

2016年,郭秋菊在朋友家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孩子,但身边的人往往缺乏认知,不认为孩子有异常。此后,曾当过幼师的她,决定投身自闭症早教行业。她打听到开封草市街有一家康复机构要转让,于是接手办了开封启智特殊教育学校(下称启智中心)。六年时间里,学校已经发展成一所集康复、教育、托管为一体的民办非盈利机构。

近日,郭秋菊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电话采访。电话那头,郭秋菊讲述了她创办的初衷及愿景。现在学校一共有52个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启智中心是他们的庇护所。

郭秋菊说,由于这些孩子绝大多数家境贫困,目前只接受过一些以个人名义的爱心捐赠,现在中心发展资金有限,学校很难继续维持正常运转,急需帮助。

澎湃新闻了解到,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当天,国内专业的孤独症谱系儿童服务平台“大米和小米”联同北京扬帆公益基金会向开封启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10余万元。这笔善款将用于学校康复师的专业培训、为孩子捐赠物资等。

【对话郭秋菊】

澎湃新闻:是什么契机使你办启智中心?

郭秋菊:2016年的时候,我在朋友家第一次见到了自闭症孩子情绪发作。我朋友家的孩子是一个女孩儿,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反应有些问题,逗她没有反应。我就建议我朋友带她孩子去医院看看。

当时我对自闭症的认知很少,周边老人也会认为“我家孩子没事,就是比别人发育会迟缓一些,也没关系”,他们没有意识到也许这是自闭症的一种表现。

我之前也是学幼教的,结婚前做过幼儿园老师,也做过其他工作。2016年,我30多岁,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自闭症早教当一门事业来做。我当时就一股脑儿的把这个事情接下来,也没想太多。

澎湃新闻:一开始有没有遇到什么者困难?

郭秋菊:我们刚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本来是做0-6岁心智障碍患儿的康复训练,开始也有一些脑瘫儿等其他患者。我们最初收费也很低,这边家长有些对自闭症的认知不够,所以不太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刚刚接触的时候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即便从幼教毕业,但也一直在学习、摸索中。我去到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学习,也跟郑州权威的医院专家学习较为系统的康复训练,请教经验。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够。刚开始我只聘请了三位老师。两位生活老师、一个做饭老师。

澎湃新闻:你最初学到了哪些系统知识?

郭秋菊:郑州康达做得很好,他们提倡的是自然训练法这类先进理念方法。这个方法,不能强迫孩子,而是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先跟他们玩,画一些指令,然后再去教他们认知。

从康达回来之后,我的初衷想法也是这样。想教这些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先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比如上厕所、吃饭、穿衣服或者与人打招呼,注意力安静下来。

澎湃新闻:目前启智中心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样的?

郭秋菊:我们中心不像医院有大量的评估表,我通过多年积累、学习的经验去判断、评估孩子的自闭症在什么阶段。比如说有一个新生来,我会跟他们去聊天,去观察他的动作和行为,有没有刻板行为,有没有语言,或者愿意不愿意与人交流,交流过程中有没有被动语言、主动语言。我内心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澎湃新闻:这套方法目前看下来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吗?

郭秋菊:目前在我们学校还是可行的。有些轻度的孤独症孩子能够送上正常的学校、幼儿园读书,能够简单交流。有些不会说话,我可以通过我学的技术,一些方法,开发他们的语言。

还有一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我当时的想法是他们需要大量的识字和认知,然后教他一些生活自理这些方面的技能。首先,他们生活能自理了,他能跟你去交流了,然后再去入手去教他们。

澎湃新闻:在教学过程中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学生吗?

郭秋菊:我目前在带的一个孩子叫小石头,他是自闭症,我教了他四个月,现在这个孩子能交流了,刚来的时候没有任何语言。还有一个孩子,送过来的时候也完全不会说,他妈妈也一脸焦急,后来我用两个月的时间让他开口了。

我在教他的过程中,我会先对他整个口部、面部、鼻子以下这些肌肉,放松按摩。等他完全放松了,再诱导他一点点发音。

这个教学过程真的非常煎熬。我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让他们停了一段时间。在启智中心的这些孩子,真的是家境比较贫困的孩子。有的孩子只能靠爷爷奶奶抚养,还有的是靠单亲妈妈养育。

澎湃新闻:现在启智中心是什么情况?最急缺的是什么?

郭秋菊:现在中心里最小的孩子五岁多,最大的20岁。他们挤在中心四间大教室内,上课、吃饭、活动睡觉。目前为了省钱,学校一共有四间教室,平时空调不敢开。启智老师的月薪也是1800元到2100元不等,这点收入,也很难留住专业的特教老师和康复师。

责任编辑:谭君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张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