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个小职员辞职后拍(他辞职回成都开了间工作室)
Automata是一个古希腊词语,中文可直译为“机关人偶装置”,指一种基于传动原理,具有表演性质的机械艺术装置。即便放在全世界的范围看,这也是一种小众得不能更小众的艺术形式。
90后四川男孩俞宸睿,就是一位全职Automata创作人。
Automata创作人俞宸睿
俞宸睿Automata作品《武松打虎》
2年前,俞宸睿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成都创立了自己的Automata工作室,这在他看来大概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自2015年初次接触到Automata后,俞宸睿便对这种具有创造性和独特美感的机械着迷不已,在能够保证生存的前提下,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应当是每个人的梦想吧。
“Automata创作人是一种间于匠人和艺术家之间的职业,每一件作品都在表达‘当下的感受’。”
01
脱去功能的外衣后
把结构变为语言
“Automata”由“auto”和“maton”两个词源构成,字面意思为“能自己动的机械”,真要追根溯源起来,大约是源于古希腊。
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希罗曾发明过一台类似自动售货机的宗教装置,用于向信徒施放圣水。当然,出于保持宗教神秘感的考量,装置的原理是不公开的。
《古希腊课堂》还原了古希腊学者用Automata演示天体运动的场景
中国则是Automata收藏大国,清代的达官贵人们对许多西方制品兴趣缺缺,却唯独对西洋时钟情有独钟,具有表演性质的发条时钟,就是Automata装置在那个时期的呈现形态。
Automata的发展伴随了人类机械文明的探索史,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类似原理,带有机械结构的实用装置出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辘轳、桔槔取水装置、机械弩等,都是蕴含智慧和实用性的设计。
工作中的俞宸睿
俞宸睿的Automata工具
工业革命后,机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Automata中剥离出去。现代Automata呈现出更加纯粹的艺术创作价值。
俞宸睿初次接触的Automata是日本艺术家原田和明的作品,一直对手工艺、木工感兴趣的俞宸睿这才发现,“Automata原来是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啊”,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俞宸睿在工作室
由于过于小众,俞宸睿无法找到老师,只能通过网络自学。他将网上所有相关视频都看了一遍,还顺藤摸瓜找了一些专门介绍Automata的国外网站。参考书则是通过海淘买,或是拜托朋友在国外美术馆购买后,“人肉”带回来。
越是学习,俞宸睿越觉得Automata是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我又可以做木工,又可以雕刻和绘画,能把我擅长的东西都融入到一起,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俞宸睿的毕业设计作品之一《青蛙的魔法》
Automata分为机构部分与“舞台”部分,“机构的运转带动舞台元素的运转,最终实现表演的功能,内部结构的外露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观赏性”。
刚开始制作时,俞宸睿主要学习各种结构、元件的工作原理,待逐渐熟悉掌握后,就有了自我表达的能力。
俞宸睿的毕业设计作品之一,Automata定格动画
“有了一个想法后,我能够去构建结构和‘舞台’,配合不一样的时间点,实现我想要的动作。 ”
02
当心中有想做的事
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大学刚毕业时,俞宸睿还是很现实地进入了职场,将Automata当作工作之余的爱好,因为“并没有十足的信心靠创作养活自己”。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想要创作的欲望却越发强烈,那段时间,他创作了一个叫《找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纠结的情绪。
《找自己》
《找自己》的灵感来源于北京什刹海的小鸭子,每天俞宸睿上班都会路过什刹海,有时宁愿迟到也想多看一会儿小鸭子,“看到它们每天在那儿自由地划水、觅食、潜水,我是非常羡慕的”。
《找自己》
由自在的小鸭子,俞宸睿想到了自己,虽然有了收入稳定的工作,但这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这样的生活真的能带来快乐吗?
答案是“每天其实也有快乐的事情吧,但我觉得在你心中有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不能全力以赴,以后肯定是会有遗憾的。”
《找自己》
这件想要做的事,当然是指Automata,“一直都想着这个,却没有时间去完成”,就如同《找自己》里的鸭子,伸出了手去摸索,却什么也没有抓到。
随着这样的感觉愈发强烈,俞宸睿也逐渐坚定了辞职的决心,他担心如果不“趁热打铁”,有一天热情会被时间消磨掉。
《喂食》
对于俞宸睿的决定,父母尚有些不能理解,但幸运的是,有一位一直支持他的老师,《喂食》就是俞宸睿送给老师的作品,这也是他初次尝试会发出声音的作品,因为老师学术研究的课题是“声音艺术”。
《喂食》中大鸟喂食小鸟,就好像老师传授知识,有趣的是,并不是每次喂食都能成功,“也像极了老师的点拨,很多时候我都不是即刻理解,而是信息接收失败,后知后觉领悟”。
《喂食》
观察一下俞宸睿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许多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一些生活中观察或思考,他不太追求机械的复杂程度,而是更看重作品能否准确表达心中所想。
“我的Automata都不刻意追求视觉、结构上的复杂,关键在于如何把结构变成语言,表达也是需要练习的。”
03
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
和很多创作者一样,俞宸睿有随手记录灵感的习惯,每当有什么想法他就马上写下来,但不会立刻执行,而是等过一段时间再看,如果还觉得不错,就尝试创作作品。
Automata的创作周期其实不太稳定,有的可能仅几天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半个月或者更多时间。目前,俞宸睿完成的作品约30余款,每款都是限量的,最初的版本通常他会自己保留。
用自然开裂的木头做的《破与立》,寓意“不破不立”
俞宸睿一直有对壁炉的执念,在北京时他就很想拥有自己的壁炉,甚至会用电脑播放火焰燃烧的视频,“听着柴火的声音,会让我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
回到成都后,他的壁炉梦想终于实现了,做木工遗弃的废料也正好成了壁炉的燃料,由这件事而诞生的作品就是《壁炉假想》。
《壁炉假想》
“作品最上方是一个竖起大拇指形状的房子,大拇指就是烟囱,这样的外形其实是在说壁炉真的很赞。
底下会有一些我想象中的美好或者担忧,我会想象壁炉还可以做一些有幸福感的事,比如烤红薯和土豆。也会去想象我在安装壁炉的时候,会不会有邻居投诉,所以我做了一个人紧盯着一个壁炉的烟囱,很关注这个烟囱是什么。”
《壁炉假想》
《豆腐计数器》也来源于生活经验,俞宸睿工作室附近有一家手工豆腐店,他经常去光顾。手工豆腐比较贵,10块钱一块,所以俞宸睿办了一张会员卡,每充值一次可以吃12块豆腐,这个计数器刚好能帮他记录下会员卡的使用情况。
《豆腐计数器》
最下面的小人在等待小马拉磨,喝到最新鲜的豆浆。俞宸睿还在底部设置了一个抽屉,是为了在展览的时候,让大家把自己不错的豆腐料理配方分享给他。
《豆腐计数器》
类似这样的有趣作品实在太多,《樵夫与虫》是一个樵夫在劈柴,发现柴里有一只小虫,这是俞宸睿自己的亲身经历。
《樵夫与虫》
最有成都特色的《熊猫》,复原了熊猫抱住饲养员的腿不下来的有趣场景。
《熊猫》
《搁浅的鱼》是一只无奈搁浅,失去梦想的鱼摆摆。
《搁浅的鱼》
还有今年情人节不少人转发的《对牛谈情》,有一点小污呢。
《对牛谈情》
现在,除了自己创作,俞宸睿偶尔也会在工作室开设Automata教学课程。他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Automata,而不是单纯认为这只是个玩具。
俞宸睿公众号 @yuchenrui
Weibo @chenrui_yu
Instagram @yuchenrui_automata
bilibili@老鱼的别野
*图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ZSHOP礼物研究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