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渔夫和金鱼姑娘(李素伯其人其文)

由于时间的暌隔与历史的尘封,一些卓有成就但英年早逝的作家、学者一度被人们淡忘。李素伯,即为沧海遗珠中的一位。

历史人物故事渔夫和金鱼姑娘(李素伯其人其文)(1)

历史人物故事渔夫和金鱼姑娘(李素伯其人其文)(2)

历史人物故事渔夫和金鱼姑娘(李素伯其人其文)(3)

李素伯与他的专著《小品文研究》、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李素伯文集》。

李素伯(1908—1937),生于江苏省海门县(今海门市);名文达,又名绚,字素伯,别字质庵,号梦秋、梦秋子,笔名所北;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批评家;兼擅书法、绘画。

1923年,李素伯入读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成绩优异。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并悉心钻研绘画、书法,其师曹勋阁赞其文章“有此质地,它日当得占词章一席”。毕业后,李素伯先后执教于南通实验小学、南通县乡村师范学校,后受邀回母校任教。

教书育人之余,李素伯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文言作品、新诗、散文、时评、文学论文,发表于南通《爝火》《南通报》《通通日报》等以及上海《艺风》《文学》《中学生》《文艺茶话》《人言周刊》等,影响甚大,被誉为“南通四才子”之一。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追随者和创作实践者,1931年至1934年,李素伯陆续创作了“苦荼草”系列散文,共五篇,先后发表于孙福熙主编的《艺风》杂志。这一系列散文或追写游踪或怀念远人,或议论或抒情,文辞优美,感情诚挚,堪称其散文代表作。1934年4月,他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第四十四号发表重要散文《春的旅人》,与丰子恺、夏丏尊、徐懋庸等以春为主题的散文同列,文中热情歌颂燕子“永远追求着春的去向而流浪”的精神,极富抒情性和感染力。

李素伯潜心研究中国现代散文,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之一。他先后撰写《关于散文·小品》《“自己的话”》《小品与有闲》《小品与大品》等文章,具体阐述对现代散文的独特理解和看法。

他撰写的《小品文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散文研究专著,1932年1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后多次再版,广受关注。该书对小品文的概念、在现代兴盛的原因、小品文作法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五四”以来的散文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书中论及鲁迅、周作人、朱自清、俞平伯、徐志摩、丰子恺、冰心、绿漪(苏雪林)、缪崇群等18位现代重要散文家,并提出诸多精辟论断和见解。

李素伯的成就获得了时人的肯定。1936年,他被收入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

不幸的是,也是在1936年,正当盛年的李素伯患病治疗期间为庸医所误,一病不起。1937年3月2日,年仅30岁的李素伯病逝于南通医院。

新时期以来,随着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新关注和发掘,《中国现代文学辞典》(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1988年)、《中国散文大辞典》(1997年)、《中国文学大辞典》(1997年)等陆续收录了李素伯的相关资料。对于李素伯在散文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及贡献,著名学者黄修己、范培松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中国散文批评史》等专著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素伯生前仅专著《小品文研究》得以刊行,发表的其他诸多作品均未及结集出版。新时期以来,江苏教育出版社曾再版《小品文研究》并附收其部分文学论文。

去年,在李素伯子侄与学生等共同努力下,《李素伯文集》得以面世。该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他的存世遗作和佚文,并附录《李素伯评传》和《李素伯年谱》,全面展现了李素伯的创作及研究成就。(郭晓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