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合作已经成为动画界的金字招牌,特别是在去年的《心灵奇旅》(Soul)之后,影迷已经把两位巨头的合作看作业内标杆。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

但这次的《夏日友晴天》(Luca)却令不少影迷感到寡淡无味。影片在豆瓣上仅有7.3分,与之前《心灵奇旅》的8.8分有着云泥之别。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2)

国外观众倒是对这部影片格外宽容。

烂番茄新鲜度90%,观众打分给到了88%。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3)

IMDb上拿到7.5分,MTC分数也不错,71分足以证明故事的用心。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4)

《夏日友晴天》在工业上依然保持着皮克斯的高水准,动画细节和想象力依然赏心悦目。但在叙事和主题上却有着“低龄化”的势头,降低门槛,迎合了低龄儿童的观赏需求。

这大概是成年观众觉得《夏日友晴天》无法和《心灵奇旅》、以及之前的《寻梦环游记》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草率的结尾

先说缺点。

皮克斯的电影,大家都太熟悉它的优点。

其最大的优势并非在动画工业水平制作上,而是故事内核的精心包裹。看上去天真无邪的故事里往往藏着极具哲理性的主题内核,看完后能让大部分观众若有所思。

《寻梦环游记》用可爱又浪漫的方式讨论了生死,将血脉亲情渲染到了极致,片尾处的共情力震出不少人的内伤。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5)

《心灵奇旅》用一个灵魂互换的小噱头,给大众普及了“来世”与当下的关系,现在看来堪称打工人“躺平学”的经典教学案例。

皮克斯的电影,总是能通过爆棚的想象力将一些“大道理”讲述得通俗易懂且让人信服。

那些哲学母题,生与死,爱与恨,梦想与欲望,存在与虚无都被它巧妙又生动地娓娓道出。

宏观之下不失微观,从局部窥探出整体,洞察力与想象力齐头并进。

这是皮克斯电影的撒手锏。

这部《夏日友晴天》在想象力的发挥上却少了惊喜。

两位主角卢卡和阿尔伯特是热那亚地区的海怪。他们对人类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6)

少年成长题材配上海边夏日冒险,这是美国影视人最喜欢的夏季限定搭配。

《Luca》的中文名翻译已经突出了主题之一:友情。

片中形成了两男一女的三角友情,但绝非男女爱情。

被家人约束,不能去人类世界冒险的卢卡终于在单亲家庭男孩阿尔伯特的鼓动下,去到了海岛以外的人类小镇(热那亚地区),并结识了想要参加当地铁人三项比赛的小女孩朱莉亚。

朱莉亚为了获得当地人的认同,卢卡和阿尔伯特则想得到梦想的摩托车,然后环游世界,三人为了各自的目的结成联盟,一段关于友情与勇气的冒险故事由此展开。

片中最有趣的设定即海怪男孩。

卢卡和阿尔伯特离开海底就能化为人类,融入社会。但一旦碰到水就会原形毕露。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7)

皮克斯这次没有大张旗鼓的构建的海底世界,对于卢卡生活区域的描述只是浅尝即止。只是给了他一个海底“牧鱼人”的身份,整个海怪的社会体系并非重心。

影片仅仅高度复刻了意大利热那亚地区的人类生活风貌,“五渔村”的彩色房屋,当地的意面美食,还有时代感强烈的摩托车,以及同时期的电影海报等。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8)

据说导演是按照自己的童年来构建故事,所以人类生活区才是他想表现的重点,皮克斯的想象力因此受到了限制。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9)

随着故事的发展,一边是卢卡的父母想要他重新回到海底,对人类持有怀疑和敌意。一边是卢卡想要融入人类现代生活,看到海地以外更大的世界。

在逃避与融入的矛盾下,两男一女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改变。当卢卡为了自己的欲望,背叛阿尔伯特,指认他的海怪身份,继续假装人类,离开大海,同朱莉亚回到小镇时,身份认同与少年成长的主题昭然若揭。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0)

但令人遗憾的是,主题的闭合显得非常仓促,没有给人物弧光的转折提供更富余的时间,导致弧光转折、人物的顿悟时刻显得不够有说服力。

我们没有感到少年在身份认同焦虑下的苦苦挣扎,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船到桥头。

小女孩朱莉亚父亲的观念以及小镇人民对于海怪的看法改变全都靠“神降时刻”来完成,这不得不说是编剧偷懒了。

偏见总是根深蒂固的,全片仅有一位功能化明显的“坏人”,那个对自己羊毛围巾非常在意的贵族公子哥,其余人对海怪从敌意到认同的态度转变,几乎一蹴而就。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1)

大团圆的结尾太过草率,偏见的清除,对小众群体的认同,由此令人生疑,说服力不足。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2)

少数群体的出圈

《夏日友晴天》的“出圈”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意外的梗,即影片似乎有为LGBT发声的隐射部分,不少影迷更是找出了它致敬《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部分场景。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3)

两位男孩友谊关系的建立与转变,小女孩突然加入其中,形成紧张的三角关系,更是让部分影迷深信两部影片的“牵扯”。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4)

其实,《夏日友晴天》讨论的是更宏大的东西,并非单独为某个少数类群发声,而是希望让更多小众群体能够勇敢“走出去”。

卢卡和阿尔伯特在人类眼中是海怪,一群在海底兴风作浪的妖兽。而人类在卢卡等人眼中其实也是一群在路上生活的“杀手”(驾驶着机器的捕鱼人)。

双方的敌意与偏见被海水隔绝,但任意一方露出或者突破海面,就会滋生敌意和更多的偏见。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5)

阿尔伯特生活的孤岛更是这一隐喻的完美体现。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6)

在残破的塔楼里,阿尔伯特收集了众多人类的事物,对于卢卡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卢卡崇拜什么都知道的阿尔伯特,但其实阿尔伯特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曲解。

残破的塔楼有点隐喻“井底之蛙”的意思。

但卢卡通过书籍和人类科技物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后,他对阿尔伯特的崇拜顿时消散,甚至有了被利用和控制的挫败感,两人的友谊因此受到考验。

卢卡作为少数群体,最后能够“出圈”,并非单纯依赖友谊和勇气,而是他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了解更多,偏见才能更少。

误解他人与自我隔离往往来自认识不够。阿尔伯特以及小镇的人类,还有卢卡的父母各自的片面认知与刻板成见,都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焦虑与担忧。

其实,但他们真正走出那一步,去理解对方时,是可以求同存异,相互融入的。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7)

甚至在对方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不同,都是一种认同与理解的有益行为。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在片尾的字幕中,出现在了一幅幅定格画中,而没有放到正片里,不知道皮克斯是如何考虑的。

至于有人说《夏日友晴天》是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大概更多是因为两部影片的取景地雷同,加上又是讲述两位少年的关系,所以才给了人误解。

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动画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18)

不过这也同时反映了现实社会里,少数群体依然不敢出圈,至今只能压抑自我的现状。

《夏日友晴天》其实就是一部标准的少年成长题材电影,它希望大家不畏惧自己的不同处,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而社会也应该有更多的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