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书与学习(3分钟了解培根的一生--哲学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继续学习近代哲学大家--培根

培根随笔读书与学习(3分钟了解培根的一生--哲学的故事读书笔记)(1)

本书从亚里士多德以后,经历近1800年的历史,才出现了这么伟大的一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英国人,生于1561年。他的父亲是培根勋爵,在伊丽莎白时期负责掌管王印。

培根的母亲是安妮.库克夫人,她的姐夫是威廉.塞西尔勋爵,即伯利伯爵,此人是伊丽莎白的财政大臣,在英格兰地区极有权势。她父亲曾是英王爱德华六世的主要家庭教师;她本人是一名语言学家和神学家,但并不热衷于用希腊文与大主教们书信往来。她亲自教育儿子,并为之呕心沥血。然而真正造就培根一番伟大成就的是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这个近代最强大国家最辉煌的年代。美洲的发现使当时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也使大西洋沿岸的几个国家﹣﹣西班牙、法国、荷兰和英国﹣一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地位此前一直为意大利所拥有。那个时候,半个欧洲还只能以她为进出东方的港口。随着这一变化,“文艺复兴”也从佛罗伦萨、罗马、米兰和威尼斯转至马德里、巴黎、阿姆斯特丹和伦敦。

1588年,西班牙海军遭受毁灭性打击,英国商业逐渐遍布每一片海域,城镇在家庭手工业的带动下欣欣向荣,水手们环游地球,船长们征服美洲。文学在斯宾塞的诗歌和西德尼的散文中开花结果,戏剧舞台上则涌现出莎士比亚、马洛、本·琼森及其他上百位朝气蓬勃的剧作家。在这样一个年代、这样一个国家,任何人只要是块金子,就不可能不发光。培根十二岁时被送进剑桥三一学院。他在那儿待了三年,离开时对学院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厌恶至极,对亚里土多德的教条更是反感,决心将哲学引上一条更具成效的道路,即使它从学术辩论转向对人类福祉的启迪和瑁进。尽管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他却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国大使的随员。于细斟酌利弊得失之后,他接受了这项使命。

尼古拉斯.培根勋爵于1579年流然长逝。他原计划为培根提供资产,但是死亡赶在了计划之前。年轻的外交官在被急匆匆召回伦敦时发现、十八岁的自已成了一个失去父亲且身无分文的人。他早已习惯了那个时代各种各样的奢华,发觉自己很难忍受眼下的清贫生活。他一边学习法律,一边再三恳求他那些显赫的亲戚为他谋一份官差,以使他不再为经济状况担忧。然而他那些几近乞求的信函收效甚微,不论它们在文辞上多么优美、多么富有活力,也不论它们的作者是多么的有能力。或许正是因为培根没有低估自己的才能,并将获得官职看作自己的使命,以致伯利伯爵未能给他理想的答复;也或许是这些信件过多地表白了作者对这位值得尊敬的伯爵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忠诚:政治如同恋爱,不能将自已全盘托出;一个人应该时时付出,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付出全部。感激因期待而更加真挚。

最终,培根在没有贵人相助的情况下爬上来了,尽管每走一步都得耗费许多年。1583年,作为汤顿地区的代表他被选人议会;他的选民十分喜爱他,于是他在选举中一次又一次连任。辩论时,他简明扼要、语言生动,是一位不使计谋的雄辩家。本.琼森说:“没有人比他说得更简洁、更概括、更有力,或者比他更少说空话和陈词滥调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具备独特的魅力。他的听众不敢咳嗽或斜视,唯恐遗漏任何内容。他的演说也是一种发号施令……没有人比他更能感染听众。听众们所担心的,就是他将结束演说。”多么令人嫉妒的演说家啊!

一位极有权势的朋友对他很是慷慨一这就是英俊的埃塞克斯伯爵,伊丽莎白女王爱这位伯爵,却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便怀恨在心。

1595年,埃塞克斯为培根谋求一个政治职位未能成功,作为补偿,便将一座位于特维克纳姆的美丽庄园赠给他。这是一份厚礼,人们以为这下可以把培根紧紧拴在埃塞克斯身边了,实则不然。几年后,埃塞克斯阴谋策划将伊丽莎白软禁起来,并推选她的继任者登上王位。培根一封接一封地写信给他的总人,抗议这一叛变行为;埃塞克斯一意孤行,培根警告说,自己将把对女王的忠诚置于对朋友的感恩之上。埃塞克斯铤而走险,但失败了,自己也被逮捕。培根在女王面前反复为埃塞克斯求情,以至于女王最后只得令他“谈点别的话题吧”。

后来埃塞克斯暂时获释,便再次招兵买马,进军伦敦,试图煽动群众的革命情绪。培根气愤地与之抗争。与此同时,培根已在国家检察院谋得了一个职位,埃塞克斯再次被捕,并以叛国罪接受审讯,培根参与了对他这位慷慨朋友的起诉。埃塞克斯被判有罪,处以死刑。培根在这次审判中的角色一度使他不受欢迎;自此以后,他便生活在一群宿敌的包围中,这些人总在伺机毁掉他。贪得无厌的野心使他总也不得安生;他从不满足,入不敷出的情形已有一年甚至更久。他挥霍无度,铺张炫耀对他而言是一种权术。四十五岁时他结婚了,婚礼奢华至极,花去了新娘嫁妆的一大部分,而这嫁妆本是那位小姐的魅力之一。

1598年他因债务被捕。尽管如此,他在官场上继续前进。多才多艺而又知识渊博的他是每一个重要委员会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渐渐地,更高的职位对他敞开了;1606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开为检察长;1618年,五十七岁时,他终于成为大法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