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有个什么庙(诸城庙宇简介)
王荣炬
古松禅院
该庙位于解放前县城西南城墙下“马道”东侧,即后来食品公司经营部院中心。当时,这里由南而北数座庙毗连,在它后面是玉皇宫庙,玉皇宫后面则是三清观,再往后便有文昌阁、地藏庵、观音阁、天齐庙等,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堪称是一庙群,古松禅院位于群首,在最前面。再往南便是一片田野,直到南端狮子湾。庙门东面有四亩菜圃(属庙院所有),与南面的田野连接,素日住庙和尚在菜园劳作,所以世人又叫古松禅院为“和尚园”。实际上这个菜圃不仅粮蔬兼作,并有豆棚瓜架绿荫小树及流水阡陌等自然景物。庙院西墙外,即“马道”。“马道”由两墙夹隔:西侧是城墙,东侧是庙院墙。庙院占地仅一亩左右。建庙年代无可稻考,据说与五莲山庙同时修建。解放前夕所呈现的规模,不仅建造简单,且显然经年失修。庙门坐北面南,油漆剥落,暗无光泽,门联却清晰依旧:云散远山初吐月;夜深古寺一敲钟。进得大门,便是庙院,没有仪门,没有廊房,也无有古柏老槐和劲松,院内阴森萧疏,荒凉冷落,终年无香火。院正中有一甬道,由大门口通向大殿。大殿三间,砖石结构,屋项以红山草铺盖,俗称“草拍屋”,其大小,同当时的民房,只是略高一点,没有卷棚和隔扇。殿正中有一座如来佛神象,木制贴金,头上免冠(和尚头),身着袍子,手挽念珠,高约1.4米,坐在神台的暖阁里。
图文无关 来自网络
大殿东头,与大殿平行有三间低矮的小屋,用于庙院人等起居、公务、接待、贮藏等。
庙院东墙外是居民住宅。
该庙属五莲山庙分系(相当于五莲山庙院诸城分设机构),五莲山和尚来诸城,即在此下榻。处理日常一般问题,该庙住庙和尚代办。住庙和尚只有一人,定期轮换,无固定姓名,他的任务除了“代办”便是护庙。他们生活自食其力,每天人们都能看到有一孤僧在“和尚园”里劳作,他与当地百姓无甚关联,相安无事。《诸城文史资料》,周元奎上传。
三清观
三清观位于玉皇庙后面,它的南面即玉皇庙,东面居民住宅区,北面是文昌阁、地藏庵等诸庙连毗。西面庙院墙外即是“马道”,“马道”西边即是城墙。整个庙院占地约四亩。据建庙奠基时所记载,该庙建成于明朝天启年间。该庙建筑特点是:庙院不大,建筑格局严谨紧凑,屋宇错落有致,前后院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而不华丽,简朴而不粗俗。庙院大门在庙院的西中偏南,座东朝西,直面城墙,出门便是“马道”。朱红色大门高阔适中,很是严整,上面一幅对联很是脱俗:龙蟠金鼎山门静;虎绕黄庭道院深。进得大门迎面是一洁白迎宾墙,侧身向北,是直面座北朝南的二门。此二门虽不属仪门结构,但也十分肃整。上面的对联是:道脉千秋传七祖,函谷一气化三清。进了二门,往北往东全是后院;侧身向南穿过夹道,便是庙的前院。后院有三间大殿,砖石结构,瓦楞屋面,明梁明柱,并有卷棚、隔扇,室宇阔宏敞亮,别有“大殿”风姿。大殿前檐,迎面上方,高悬一宽大的横匾,四个大字“道德渊源”,笔力遒劲,是地方名人李桂馨(号颜山)所题的何绍基体。左右门联更是让人醒目:“东鲁圣人曾向吾门求至道;西天佛子还从我国悟真空”(佛家为空门,道家为玄门)。
图文无关,来自网络
进得大殿,殿宇正中迎面一排三个整齐的暖阁东西并列,暖阁内三尊神象。三尊神象均是木制,若类木雕工艺品,做工精致,工艺上乘,均头顶盘髻,遍体贴金,按名位次第有序地排列。正中是玉清元始天尊,东面是上清灵宝天尊,西面是太清道德天尊(即老子)。但是,有道是“函谷一气化三清”,说的是三清均是老子一气先后转化而成,并不是三个不同的神。暖阁前有三个供桌,每个供桌上又有个二十公分直径的香炉,均是陶制品,工艺精细,造型独特,上面二龙蟠绕戏珠。每个香炉两旁有对木制蜡烛,插在巨大的锡蜡台上,木制蜡烛做工精细,宛若真品,其实是铁管油灯芯,外用木、蜡造型。在三个暖阁的左右侧(即大殿东西两端),列位洞宾、钟离等五祖和邱、刘、谭、马、郝、王、孙七真等老子的12弟子,均是泥塑彩绘,深绿色长袍,坐在莲花座上。庙院内除大殿外,东西各有六间厢房,低矮窄小,草坯屋顶。东厢用于生活起居,西厢用于公务、接待等。院中有三合抱的古槐葱郁茂盛。
该庙的南院也是三间大殿,只是比后院矮小,且屋顶是小瓦平面(不是仰卧两合),殿面没有门联、横匾,没有卷棚、隔扇,但红门红窗,内外清静亦很雅观。此大殿叫“圣母宫”,宫内三位神象,正中是王母娘娘,东侧是斗母娘娘,西侧是圣母娘娘。均是泥塑贴金头戴凤冠,身高1.4米,慈祥和善地坐在神台上。院中有两合抱的粗槐,与后院古槐衔枝接荫,乌鸦喜雀相争筑巢。后来南院古槐为喜雀所占,后院古槐为乌鸦所占。南院槐树上有八个雀巢,后院槐树上有七个乌鸦巢。
该庙香火情况一般,每年除后院老子二月十五日生日,前院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生日,有一般规模的香火会活动外,素日无甚香火活动。该庙亦属道教,住庙道人六名,主持许嘉宾,是城里所有庙字中住庙道人较多的一处。他们生活来源全靠“做斋”。“做斋”分为喜丧两种:丧斋即民间殡葬,喜斋即病人在病中许愿,病愈后还愿。此外,有关“祈雨”之类活动他也去“做斋”,但那是执行公务,没有报酬。他们平时,不仅工作劳动,还要学习,学经文,学文化,做到认真刻苦。例如该庙道人程嘉章老人,未进过正规学校,从小住庙学习,但靠这条学习途径,他不仅能读通、释析全城庙宇的楹联、横匾,并能泼墨成书,写一笔俊秀的毛笔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诸城文史资料》,周元奎上传。
周元奎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