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和街任安祖黎公祠(暨是邑)

近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举行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总结暨新一轮帮扶工作动员部署会,我校获评广东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2018-2021年)考核优秀。这对所有参加帮扶工作的队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

回想起2018年12月出发那天,李爱梅还记忆犹新。

包括她在内的5名暨南大学帮扶五邑大学工作队成员,在离开熟悉的“彩虹门”前,深情地回望校园,与昔日师友一一告别。学校党委书记林如鹏和机关部处领导与他们一起前往五邑大学。彼时,相比起即将离家的愁绪和对未知的揣测,更让队员们感到兴奋的,还是刚刚受领的重要任务。

五邑大学,坐落于有着“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广东省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教学型地方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2018年,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精细部署下,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以此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着力解决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均和街任安祖黎公祠(暨是邑)(1)

2018年12月,林如鹏书记带队赴五邑大学参加“组团式”对口帮扶工作对接会

与有着115年悠久历史的暨南大学相比,五邑大学发展虽快,但毕竟“年纪尚轻”,想要弯道超车,必须尽快获取更有力的扶持与更精准地给养。于是,具有华侨教育底蕴的暨南大学,成为五邑大学“结对”的优选。两校党政领导第一时间响应广东省委号召并积极落实到行动。暨南大学先后分两批,派出包括李爱梅教授、聂振华教授、王鹏教授、龙扬志副教授、唐翀副教授、杨仁桓副教授、刘忠副教授7位同志,组成教育帮扶工作队派驻五邑大学,自此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教育帮扶工作。

三年,不是弹指一挥,而是一千多个日夜的心血投入、人才支援、物资保障与情感缔结。暨南大学党委在教育帮扶团队出发前,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统筹各方力量,确定帮扶方案,形成以党建引领为“龙头”、科技创新为“抓手”、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工作思路,计划通过构建帮扶机制,搭牢合作平台,增进帮扶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带动五邑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整体跃升,全力确保帮扶工作能如期取得阶段性成效。

党建引领为“龙头” 干部担当是关键

万事开头难。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2018年12月,接到上级帮扶任务后,暨南大学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站在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换,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谋划指导支持帮扶工作,以思想引领为坚强保证,当好“一线指挥部”,突出“牵头”和“抓总”作用,选优配强帮扶团队。经研究,选派李爱梅、聂振华、龙杨志、唐翀和杨仁桓5位同志组成第一梯队去开展帮扶。5名同志分属五个不同的学科方向,严格对应了五邑大学提出的人才专业需求,是优中选优的精英代表,能够奠定良好的帮扶基础。

团队中唯一的女性代表、有着24年党龄的李爱梅,在和同事们抵达五邑大学后,也深感他们面临着“摸石头过河”的考验。她兼任五邑大学的校长助理,要比其他队员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协调工作,由于职责所系,还不能像他们一样偶尔可以利用不忙的周末回家探亲。

出发时,李爱梅的孩子正上高一,父母已年逾八十,先生因为工作关系也很难照顾一家老小。但李爱梅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明白“出征之日则忘其家、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的道理。眼下,自己只有专心带领团队,集中精力排除万难,开好局起好步,打赢漂亮的“第一仗”,才能为后面的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她一头扎进帮扶事业中,暂时放下了对家的牵挂。

帮扶工作第一年,正值全党上下火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如就结合主题教育,用党建引领这个‘龙头’,把帮扶工作更好地带动进来!”她与队员们组建了临时党支部,用高度的使命感凝聚团队力量,利用每周四下午时间组织集中学习,不断强化团队成员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意识,并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助燃剂”。

2020年初,第一阶段帮扶工作顺利收尾,李爱梅和龙扬志同志返校。有着21年党龄的王鹏同志接棒成为工作队队长。他延续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接续推动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均和街任安祖黎公祠(暨是邑)(2)

王鹏经常对大家说,帮扶工作不是简单的“牵线搭桥”“科研合作”或者“校际交流”,而是要切实设法破解全省不同区域面临的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探索实现“创新广东”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有效途径。“虽然我们人数不多,但也可以发挥‘大大的力量’。”在王鹏的带领下,大家通过定期开展“党建学习 帮扶工作”等活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贯穿到工作大小事务中去,强化帮扶工作的“党性”,提升队员履行使命的主动性和荣誉感。

“这项帮扶工作真的意义重大,对双方来说都是‘第一次’,成败在此一举。帮扶得好,不仅能够突出两校学科等优势,实现‘结对’双方的共赢,还可以锻炼各自的青年教师队伍,继而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梯队。此外,也确实是为解决全省高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他们对记者说。

科技创新为“抓手” 建章立制“量身定”

和教书育人要因材施教一样,两校“结对”也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接五邑大学发展需求,两校专家多次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交流等核心任务,研究制定帮扶工作协议和具体实施方案,最终提出了“1-3-5”的工作思路,即1个核心目标、3个工作抓手和5步走的行动方案。

其中,1个核心目标即发挥优势资源效用,落实帮扶协议,促进五邑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各项工作;3个工作抓手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合作;5步走的行动方案即通过“共建平台、共育人才、共研项目、共享成果、协同创新”的路径,实现帮扶工作落地生效。

均和街任安祖黎公祠(暨是邑)(3)

科学建章立制,可以事半功倍。

两校主动作为,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全体校领导和核心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帮扶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双校双向帮扶工作定期交流工作”会议制度,规定每学期双方至少要开展3次交流。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等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帮扶成效,多次带领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团队到五邑大学,细化工作对接,完善具体举措,推动项目落地。

帮扶团队还根据协议内容制定了聚焦“学科建设与学位点申报、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共建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5个维度、16项清单式的详细方案,推动帮扶工作全面覆盖学校整体,项目清单成体系铺开。

2019年11月4日,暨南大学与五邑大学签署了共建“非人灵长类大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非人灵长类大动物疾病模型实验室共建、实验平台共享、科研协同合作、学科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

至此,两校合作全面迈入稳步推进的攻坚阶段。

实践证明,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仅要对准需求、看准时机,更要精准发力。两校合作推进非人灵长类大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联合实验室、智能物联网实验室、力学与结构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将以学科合力、支撑打造一流学科、汇聚国内外一流创新人才为目标,重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通过结对帮扶产出具有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不仅能增强五邑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也会反哺于暨南大学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

侨乡文化为“特色” 学科优势“最大化”

明确任务目标、制定科学方案、落实责任到人、实时效果反馈……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看似简单,背后却深深凝结着“师者”的智慧和帮扶主体暨南大学的使命担当。

暨南大学与五邑大学,都有“侨”的特色。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建校背景,也为实现帮扶增添了特别的亲切感。紧扣这一点,帮扶团队注重在特色鲜明的侨文化上做文章,他们与五邑大学共同发力,致力于挖掘侨乡文化和涉侨学术的增长点,培育特色学科品牌。

均和街任安祖黎公祠(暨是邑)(4)

目前,两校已在港澳台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深度合作:2020年5月,签约协同建设省级重点学科“侨乡文化与遗产”;6月,共同申报并获批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12月,联合举办“国际移民与侨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7月,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承办“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讨会……

进入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港澳台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在涉侨研究领域都有着扎实的前期积累,这也为后续两校开展更多层面、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基。

2020年12月,恰逢五邑大学35周年校庆和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成立之际,由中央四部委设立的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联合科研与实践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五邑大学举行。今后,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拓展到港澳台侨领域。这次合作,不仅是两校友谊的见证,还将打开两校侨务研究的崭新局面。

此外,以“项目共研”为路径,形成学科合力,汇聚创新人才,搭建育人平台,也是暨南大学对五邑大学实施教育帮扶的另一个重要思路。2021年5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的通知》,五邑大学正式列入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帮扶工作队还协助五邑大学积极申报国家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和各级教研教改项目,成果喜人。

在帮扶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五邑大学向暨南大学申请划拨2~3个帮扶专项博士生指标,主要用于“药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重点发展学科;暨南大学专门启动实施“五邑大学导师遴选专项工作”,将18名教授聘为暨南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其中12名教授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涵盖药学、化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专业,为邑大未来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积蓄力量。

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获资助金额近650万元,首获100万元重大专项和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机械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型材料及元器件省重点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3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3篇研究论文……

近年来,在暨南大学“组团式”帮扶和两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五邑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交流、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交出一份份亮眼答卷。

均和街任安祖黎公祠(暨是邑)(5)

两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

用心融入、倾心帮扶,借力借势、同路同行。

侨校与侨乡,既亲如家人、又同气连枝,双方协同对接国家战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优势,必将以“侨”为“桥”,彼此扶持、再谱新篇!

来源:暨南大学新闻网

头条号编辑:林千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