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一个宽仁开国皇帝,以陈抟老祖为师,以柔立纲,开创了繁荣盛世。

历史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1)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涿州人,出生洛阳。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历史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2)

此后推行“先南后北”的军事战略,一举歼灭了除北汉以外的诸多政权,基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混战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他在杯酒之间削夺了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以“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为纲领,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改善民生。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积贫局面。在位16年,壮年而蔓,庙号太祖。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历史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3)

作为五代十国混杂局面的伟大终结者和文化鼎盛时期大宋王朝的伟大缔造者,宋太祖赵匡胤以其宽仁清正的秉性和务实勤勉的作风,备受世人推崇,成为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少、最具亲和力的帝王之一。“安史之乱”之后二百余年硝烟弥漫的险恶环境没有摧残这棵傲立山间的孤松,相反,却成为哺育磨砺其成长的沃土;变换更选无休止的王朝血帜没有让这颗逐步逼近权力顶峰的政治明星手足无措,相反,却为其再造河山积累了充足的能量和经验。

当其敏锐地观察到战机之时,他会果决地挥舞战剑挺身而出,为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建功立业:当其发觉幼主无知、“主少国疑”的重大历史机遇到来之际,他便义无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拥军扬威而黄袍加身:当其攫取到梦寐以求的最高权柄时,他没有沉涌不前,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包容四海、化育九州,引领大宋王朝这艘巨轮,开启了历史上少见的和谐之旅、缺憾之旅。

中国历史上用周礼和孔孟之道构建的封建伦理大厦,如同一座矗立空中的神圣标尺,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无可逾越的道德红线。王莽挑战大汉,遭致诸多责骂;曹操改造弱汉,未出手便获“曹贼”雅号。历经汉魏南北朝的风云变换之后,国人的心理承受力似有增强,隋朝文帝杨坚、唐朝高祖李渊和武帝则天,均为篡位之君,所受到的批评远逊于对其功绩的褒奖。唐朝之后,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朝纲的紊乱,社会的动荡,百姓的疾苦,急切需要开明君主的横空出世。于是,一小撮军事豪强、政治小且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出出夺权争锋的历史闹剧,梁、唐、晋、汉、周,这些本来业已张扬数载的亡旗再次被纷纷祭起,史称“五代”,与割据一方的其他所谓“十国”并存于本来就十分拥挤的长城之南、珠江之北。这些沾沾自喜、守土自保的豪强寡君们,没有带给绝大多数华夏儿女们安定、幸福或希望,却留给他们太多的恐惧与灾难。

历史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4)

赵匡胤及其帝国的出现,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即使赵匡胤隐身,也会有张匡胤、王匡胤等明主的闪亮登场;即使大宋隐身,历史也必将终结乱世、催发出一个崭新的王朝。相对于混乱一个多世纪的南北朝而言,五代十国短促而乏力。从后梁建国的907年算起,到960年后周恭帝的亡国,凡53年,即使从十国起始的902年到彻底消亡的979年,算来也不过75年。

但是,在这短短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称帝称王者如春雨之蒸菌”,百姓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与伤害,作为东西南北侵害最多的中原大地,中原儿女们愈加期盼安定的生活和富强的家国。因此,当英明威武的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后周的臣民们更加渴盼又一明主的尽快出现,尤其是在新继位者恭帝柴宗训幼小无知的背景之下。对圣上明主的期盼甚至包括在任君主。当时后唐明宗李嗣源出身蕃家,目不识丁,被属下拥立为帝后,自知难负重任,夜夜于宫中焚香祷告,“愿上天早降圣人,与百姓为主”。据说,赵匡胤呱呱落地之时,体有异香数日不散,父亲赵弘殷便取其名曰“香孩儿”。可见,赵匡胤(抑或其他明主)之流的历史责任和其横空出世的历史必然性。

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教治国的高峰,位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大帝王之一,自是千古一帝。

历史评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