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能成布衣天子(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

跟着刘邦起事的同乡好友,最后成为国家高级管理人才的非常多,包括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王陵、灌婴等好几个。这里列举的六个人中,除樊哙外,其他五个都当过宰相。

刘邦为什么能成布衣天子(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1)

(刘邦和他的狐朋狗友)

大家可能都觉得很奇怪,这些人也都是跟着刘邦“操社会”的狐朋狗友,而且都是一些下层人物,为何最终成为治国大才了呢?他们的本领从哪儿学来的呀?

我是这样认为的:这些人是下层人士没错。但要说他们是刘邦的狐朋狗友,还真不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不是刘邦的朋友,而是说他们不是像刘邦那样,是个混吃骗喝心思复杂的无赖。这几个人的身上,反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纯正。同时他们能够成为治国大才,还在于他们有两个很好的导师。

先说萧何。萧何是个很纯正的人,他一生行事,始终坚持三点:一是奉刘邦为主公,二是搞好后勤服务,三是认认真真学习。

(萧何)

最初举事的时候,沛县的人都在商量着让谁来当主公。大家争执不下,萧何说采用抓阄。他搞了十几个纸团,然后让刘邦第一个抓,结果刘邦第一个就抓到了。然后萧何把剩下的几个纸团全吃掉。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萧何写的那些纸团,全写的是刘邦的名字。从那时候开始,萧何就坚决以刘邦为中心。

韩信是萧何极力推荐给刘邦的,后来当刘邦怀疑韩信造反的时候,萧何虽然非常舍不得,仍然积极帮助吕后,诱捕韩信并杀掉。这些都是他严格以刘邦为中心的表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邦最后能够战胜项羽,都是因为萧何兢兢业业补给粮草的缘故。刘邦在战争中,多次打成了穷光蛋,而每次都是萧何不厌其烦地把军队再组建起来,交给刘邦,重新战斗。也正是在这样一些过程中,训练了萧何当一个宰相的基本素质。

萧何除了在后勤保障中获得锻炼以外,他还有一次特别的进修培训。在刘邦攻下咸阳后,别人都拿金银珠宝,只有萧何去拿宰相府里的那些书本典籍。可以说,正是这些典籍,让他学到了不少本领,治国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樊哙的纯正是勇直。

刘邦为什么能成布衣天子(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2)

(樊哙)

因为他的勇直,鸿门宴上他获得项羽的好感,也为刘邦最终脱险加了分。

后来刘邦入咸阳,陈奂生上城,乡巴佬没见过大世面,刘邦泡在秦朝皇帝的后宫里就舍不得出来。别人都不敢说,都顾虑重重。而勇直的樊哙直冲进去,质问刘邦,你想得天下吗?你想得天下就赶紧出来。

当然了,他这样勇直的人,不适合当宰相,但是只有他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直截了当地提醒刘邦。

曹参的纯正是他很听话,执行力强。在战争年代,曹参一直是韩信的副手。韩信安排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根本不用考虑。只需要坚决把任务完成就可以了。而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安排大抵没错,因此曹参指挥的战斗大抵是胜利的。

后来建国,萧何去世,曹参成为宰相以后,他一切都又跟着萧何学习,按照萧何的办法来做事。所谓“萧规曹随”,就是这样来的。

刘邦为什么能成布衣天子(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3)

(曹参)

曹参很纯正,也很幸运。他遇到了韩信和萧何两个好的导师,他只要按照他们的办法做就是了,最终他也成为一代名相。

周勃、王陵和灌婴,他们也是很纯正的人。和曹参一样,他们也有萧何与韩信两位导师,也是一生对刘邦忠心耿耿。所以后来,吕后想乱政,也是在他们的主持下,力挽狂澜,让汉王朝重新走上正轨。

只能说刘邦运气好,他遇到了一批忠肝义胆的好哥们儿,最后他获得了成功,不只是建了国,还让江山顺利地延续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