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

1994年春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临死前留下遗言:“我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而这个怪物指的便是中国。是什么促使素来亲华的尼克松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这一切的缘起还要回溯到中美关系缓和之初。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1)

1969年初,刚刚入主白宫的尼克松还没有稳定手中的权力,就对自己的国家事务安全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亨利·基辛格表示:要尽快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基辛格将这话记在心里。两年后,他在北京见到了周总理,为中美关系正式破冰打完前站。

基辛格访华后半年,尼克松赶赴北京,光明正大的见到了我国领导人。照片中,他低着头笑着和头发花白的毛主席握手,表现出与一个世界霸主国家领导人不相符的姿态。这张照片后来见报,引起西方世界一片哗然。但尼克松在回国后坚称,与中国改善关系是必要的,不能让这样一个大国独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2)

美国对中国如此“拉拢”,让它的一帮小弟看到了风向。1972年尼克松结束其访华之行后,日本、澳大利亚、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的代表甚至是领导人都纷纷找上门来,要与中国建交。当时的西方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要接纳中国,那么“国际社会”曾经对中国的制裁和封锁也就可以放松了。

自1972年后,中国从与西方的贸易中不断获得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利益。这让独立于国际社会已久的我国,首次大规模获得了来自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理论。这些技术和知识,在尼克松和美国政府看来,是“非战略性”的。

因此对他们而言,就算让中国掌握这些东西,也不能给美国造成什么影响。最多只能把中国变成为西方世界供应低级产品的制造中心,成为给“文明世界”提供养料的低级国际社会成员。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3)

而用这样的低价值非战略性技术,却可以交好一个能在美苏争霸中帮助美国对抗苏联的高价值盟友,无疑是非常划算的买卖。因此自1972年后,虽然西方世界与中国的经贸政治往来逐渐密切,但美国始终没有把中国作为潜在对手。

而这一切,直到1979年才被改变。那一年,靠着尼克松留下的政治遗产,新任美国总统卡特宣布中美正式建交,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随即访问美国,为中国赢来了利益更大的经济贸易协议,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早已宣布要进行改革开放。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4)

这项改变中国命运的决策做出后,西方世界先是有些愕然,随后便是狂喜。因为中国的国门将会完全打开,这意味着巨量的未被开拓的市场。对长期在生存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企业家而言,市场就意味着财富。中国的改革开放,意味着他们可以趁机将手伸进中国的各个经济行业,渗透这些行业后,他们就可以顺势控制更多的东西。这如何不能让他们感到极度兴奋?

但前来中国投资的西方人并不清楚,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可不是让他们吃肉我们喝汤的。

党的第二代领导人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发展时绝不能让西方趁虚而入。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5)

1979年,中美建交,从此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拉开了大幕。在这一政治经济双双向前推动的过程中,中美各有所求。中国期望能尽快推动经济增长以获得强大国力,美国则希望利用一个比以往更强大的中国来牵制苏联,分裂社会主义阵营。

于是,自建交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一步步从普通的民用技术上升到敏感的军用技术,贸易总额从从1979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这一增长的背后,代表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和军事实力的逐渐增长。也代表着美式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加深、美式技术中国军队的作用逐渐加大。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6)

这一局面看似是双方共赢,皆大欢喜。美国在心里暗自盘算只要再加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就可以顺势渗透进中国的管理体系,从而获取更大利益。中国则闷头利用美国提供的技术强大自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但中国清楚自己的目标只是发展经济和科技,美国却妄想通过发展中国来改变中国的所有立场,突破中国的底线。因此,在这一时期,除了与中国大陆进行火热的交流外,美国还不停对中国的领土问题、内政问题指手画脚。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7)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一向态度明确,有礼有节。但美国却一厢情愿的把中国从嘴里说出来的话当成耳边风,在美国领导人心中,只要美国给予中国利益,“帮助”中国抵挡苏联的威胁,那么中国就会吞下任何苦果。

这一想法毫无疑问依然是冷战思维,但直至今日,美国领导人都是用这样的想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正不惜代价向西方靠近。因为在改革开放前期,我们几乎学习了西方的教育、金融、科技、经济管理等一切能有助于国家发展的东西。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8)

这样全方位的学习让美国误判了中国。它还激起了美国领导人及美国社会长期怀有的一种兴趣,那就是促使中国全面接受美国的价值观,让美国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全面改造中国的经济甚至政治制度。他们认为,等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观点来为美国改造中国提供依据。

为此,美国国内的媒体《纽约时报》曾经把中国称之为“令人疼爱的共产主义”,美国国会议员也曾出面说:“1976年以后的中国人权状况比1949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好。”1985年,《时代》周刊还将邓小平选为封面人物。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9)

但表面的荣誉和赞赏并未让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陷入飘然,他们定力深厚,目标明确,把发展中国的战略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我们的目标依然是是经济可以发展,但上层建筑不能改变。因此,当美国借帮助中国发展的名义不断渗透中国社会时,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击,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随之进入到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代表什么?代表中国将抗衡美国。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10)

这样的抗衡不仅是在外交上,更是在军事和经济上。首先我们来看一条几天前的新闻,7月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官方公众号发表了一条消息,大意是某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相关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这条新闻普通人看了只会感到云里雾里,看了和没看一样。但对美国来说,意义大不相同。因为航天科工是专门为中国国防做贡献的企业,这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和固体运载火箭,简言之,航天科工是搞导弹和反导系统的。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11)

当今世界威慑力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装载了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航天科工发表这一消息,意义根本不在于告诉大众我们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告诉美国,告诉中情局的中国任务中心和美国国防部的中国事务办公室,我国在某些战略武器研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请你们把心里的小九九收一收,免得激起不必要的误判。

而发布这条消息的背景又是什么呢?是大半个月之前的6月17号,中国003型航母下水引起全球网友热议的事件。“中国海军即将拥有能与美国海军媲美的航母,还打破了亚洲拥有的最大吨位舰船,乃至世界最大吨位常规动力航母的纪录”,这些消息让美国很不爽。因为中国是美国人看着发展起来的。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12)

1972年是美国人硬赶着要和中国缓和关系的,1979年建交后也是美国自己要和中国搞贸易给中国送技术的。我们不过是学习者和接受者。尤其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想要借着与中国展开经济政治往来的机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中国。

但奈何中国十分能忍,任凭美国怎么挑衅,我国政府始终坚持韬光养晦,先发展自身再图谋其他的战略。因此即便美国手段齐出,也没办法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到了90年代初,经济初步有所成就的中国宣布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发展让美国更挡不住了。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尼克松的(尼克松死前谈及中美建交)(13)

到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信息技术革命的末班车,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的中国,无异于是捏住了最后一次崛起的窗口。

也正是在这一年,那个打开了中美建交大门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去世。而在他去世前,他便已意识到了自己当初为了对付苏联而做出的是怎样一个决策。他亲手给美国创造出了一个“科学怪物”,一个潜在的强大对手。

如今,这个对手已经成长到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世界前三的地步。即便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要和中国打贸易战,即便如今拜登准备联合盟友四面围堵中国。但中国已经成长起来,美国,要怎么应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