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东方剧情分集介绍13集(破晓东方第37集全剧)
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央视一套突然用少有的加更手段播出《破晓东方》,让这部打着革命历史题材旗号、引起巨大争议的电视剧“灰溜溜”地“完美”收官了。
表面上看,央视平台有合适的理由,因为春节档综艺节目太多,必须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让出黄金档。
但是,这个理由也不是很充分,因为央视一套向来都有周末停播电视剧的习惯,难道春节就不能停播两天?
我考虑有两点原因,才使得央视平台在快速加更中让这部剧“草草收场。”
第一,尽量缩短观众吐槽带来的影响,这对央视平台在观众心中早就形成的良好形象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说白了,影视作品是大众艺术,哪怕是官媒集体为《破晓东方》发声,也改变不了人民大众集体差评的看法。
如果让这部剧延长到节后播出,就会变相延长观众们的吐槽时间,甚至会成为万家团圆时饭桌上的嘲笑对象。
当观众们吐槽完了编导,就会吐槽剧情和演员,最终再无槽点可吐的时候,很可能会把槽点引到央视平台自身,这可不是它想看到的结果。
没办法,谁让你把关不严,审核水平配不上你的位置呢?关键是你怎么让它登上央视这一重磅平台的?
央视的第二个考虑,我想就是盼着有翻盘的机会,因为正常情况下,一部剧越到最后越精彩纷呈。
对于始终追剧的观众来说,一定期望看到剧中人物的命运和归宿,因此在收视率方面有固定的观众来源。
但是,让央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该剧自2022年12月23日第一集播出,到2023年1月20日全剧播完,前后28天的时间,口碑却一路下滑。
该剧播出整整四周的时间,结果收视率出现了四连降,用高开低走都不足以形容其拉胯的程度,这说明有大量的观众在无法忍受中选择了弃剧。
如果这个数据无法人为操纵,那么数据就是最好的铁证,“你把这部剧夸出花来也改变不了观众弃剧的事实。”
再说了,观众弃剧就是最狠的差评,“你再好,我不看了,不跟你玩了,你自己觉得好,屁用没有。”
这部剧好不好,最终还是观众说了算。
老许看到,网友对该剧吐槽最多的是男女主演问题。
我绝对不是给张嘉益和刘涛洗白,这部剧最终的失败不能由演员来承担,因为他和她都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事实上,高希希面对媒体时,曾经说过选择张嘉益的三个理由,不过他的话里话外都暗藏着“他说了不算”的意思。
高希希还说过加入虚构人物纪南音的主要原因,至于为何让刘涛出演纪南音,尽管高导没有明说,但老许认为跟他拍摄《大决战》时用过刘涛有关联。
如果说是男女主演的主要问题,那绝对是不公平的,我们得相信一个观点,“再好的演员也救不了烂剧本。”
老许认为,该剧愧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定位,完全就是对部分革命历史的拼凑,特别是编造的痕迹太明显。
说白了,就是剧本是硬伤,它才是该剧最终扑街的主要原因,至于导演高希希和演员选择的不当,只能负次要责任。
我认为六四开吧,剧本承担六分责任,而演员和高希希承担四分。
讲真的,这部剧如果没有第一个剧情的立意高远,那么在剧本方面就一无是处。
对了,第一个剧情就是李白的被捕,包括他和田国立接头,以及被捕后站在牢房窗户前仰望外面的月光。
这个剧情立意高远,寓意着“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同时也讴歌了众多革命先烈们那坚不可摧的信仰追求。
当然,曹磊也用精湛的演技把剧中的李白塑造的有血有肉,特别是他在牢房窗户前仰望月光的眼神,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和热切期待。
这个镜头的震撼人心之处,就在于他为之拼死奋斗的光明即将到来了,而他却永远倒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请问读友们,该剧除了这个剧情可圈可点之外,你还能记住哪一个震撼人心,令人荡气回肠的好剧情呢。
遗憾的是,该剧仅用了很短的戏份来描写李白和黄竞武的战斗历程,就开始了剧情冗长、故事拖沓、“戏不够,感情凑”的注水过程。
不过,剧中有个细节很到位,就是陈老总谈到二人牺牲时,称呼李白为同志,称呼黄竞武为先生。
因为李白是我党党员,而黄竞武是爱国民主人士,我党党员彼此之间“同志”的称呼取自“志同道合”之意。
在当年,对于非党人士的黄竞武,是不能称呼同志的。
之所以说剧本不行,是因为剧情上的硬伤比比皆是,几乎每一集都有剧情方面的错误,甚至存在编造历史的重大嫌疑。
你说一部打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旗号的电视剧,干嘛要杜撰一个女主纪南音?
尽管高希希称,当年周总理向上海派出了很多经济专家,而剧中的纪南音就是这些经济专家的总代表。
这个理由看似合理,但经不起连续刨根问底式的质问。
第一问,虚构人物可以,但不能虚构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这是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甚至是编造历史呢?
第二问,当年派往上海的经济专家大多数都是男的,请问干嘛要虚构一位女经济专家呢?这是不是为了“戏不够,感情凑”来准备一个女性角色呢?
第三问,虚构的纪南音,干嘛要抢刘昌义起义、聂凤智将军刻萝卜章、陈云同志打赢银元战的功劳?
第四问,该剧播出到一半左右时,纪南音的戏份甚至超过了陈老总,这是不是在喧宾夺主?这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吗?干嘛不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
关于刘涛的演技,我不想讨论了,因为没啥演技,就是在装嫩。
尤其是她跟剧中陆修远坐在一起谈情说爱的剧情,要多恶心就有多想吐,要多离谱就有多想快进。
是的,整部剧的剧情拉胯,尤其是丹阳整训中的“连长三年生了三个娃”,进攻上海时的“妇女生孩子”剧情很扯淡。
我一直怀疑,难道这两个涉及生孩子的剧情,是为了迎合当下国内存在“人口下降”焦虑的重大问题?
不过,观众吐槽归吐槽,人家编剧龙平平可不这样认为,他曾经解释过为何要在激烈的战斗中加入“生孩子”的戏。
这个生孩子的剧情和营长带领战士们冲进百老汇大厦,并且把红旗插上楼顶的剧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立意深远。
为了胜利,当全营官兵壮烈牺牲后,一声冲破天际的婴儿哭泣,象征着新生命冲破黑暗来到人世间,这就是该剧剧名“破晓”的寓意。
至于后面的银元之战、粮棉之争、财经会议、雨中救灾、兄弟相认、工厂搬迁、敌特暗杀、识别“嘉宾”等剧情,没有一个值得回味无穷。
尤其是安排陆修远和纪南音到香港去请秦老板回上海的戏,竟然让陈老总告诉陆修远,“这次去香港,你顺便解决一下个人问题。”
该剧情太雷人了,这是让陈老总“假公济私”啊,原来安排纪南音前往,就是为了给陆修远创造谈情说爱的机会,这种奇葩剧情竟然出现在一部正剧当中。
你看看,当我们吐槽男主像不像、演的好不好时,无论如何无法离开拉胯的剧情去评价,再说张嘉益的演技那可是多次被证明了的。
就举一个例子,他在谍战剧《悬崖》中演的周乙好不好,精彩不精彩,令人印象是不是很深刻。
回答是肯定的,这部剧我至少看了不下三遍,对剧中的重点剧情和精彩细节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我为《悬崖》写过很多篇正面剧评,有一篇长达7500字的文章,曾经一百多万的阅读量创下过我写剧评的记录,关键是阅读完成率太高了。
就是下图中的这一篇。你可以想想,如此之长的文章为何有这么多人喜欢看?
不是我老许的本事大,而是《悬崖》剧太精彩了。别忘了,我写这篇剧评,还是在这部剧播出八年之后。
说真的,谁要说张嘉益没演技,我直接无视到无语,也懒得去争论。
回到主题。事实上,该剧在播出前,观众们对张嘉译饰演陈老总就颇有微词。
尤其是该剧一开播,当观众们看到张嘉益的整体形象,特别是他因腰伤而导致的走路姿势,更是迎来一片喝倒彩之声。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制片方试图用官宣的方式紧急止损。
于是,导演高希希开始回答媒体提问,并直面最尖锐的问题,“选择张嘉益饰演陈毅有什么考量。”
说白了,就是选择演员的依据是什么,为何不用陈老总的特型演员谷伟。
高希希的回答有些绕口,我把他的长篇大论总结成了三点理由:
第一,“选角是我们与制片方一起协商选择。”这句话颇有深意,看来选择张嘉益出演陈老总,他高希希自己说了不算。
这里面,恐怕制片方的意见为主,因为说白了高希希在制片方的面前,也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的身份。
当然,谁选择张嘉益也无可厚非,毕竟张嘉益的咖位和演技是公认的高。
第二,高希希称,这部剧体量太大了,需要找一位“表演有力量”的演员来出演陈老总。
再看谷伟老师63岁的年龄,我估计是担忧谷伟的年龄和当年陈毅的年龄有悬殊,担心他塑造不好中年时期的陈老总。
还有,剧中陈老总的独角戏很多,长篇大论的台词也不少,需要找一位有“爆发力”的大牌演员来演才行。
第三,高希希导演称,对于演员的最终选择,就是为了追求神形兼备,如果在形似上做不到,就尽量追求神似。
看来,制片方和导演也担心张嘉益外形不像的问题,却最终选择了相信张嘉益的高超演技。
不过,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饰演历史人物,尤其是塑造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伟人,演员演技再好,也很难再有更大的演技发挥和塑造空间了。
伴随着该剧的收官,我很想知道该剧的制片方作何感想,央视平台会不会在年后召开一次“追责会”,看看到底是谁在审核把关中没有履职尽责。
最后再问一句,如果再给导演高希希,编剧龙平平、秦溱,男女主演张嘉益、刘涛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会不会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呢?
#影视连载计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