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1)

苏州提出“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围绕建设太湖世界级湖区的战略定位、创新生态和建设路径,社会各界展开大讨论,激荡起“勇担新使命、塑造新优势、寻找新突破”的思想新风,吹动了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新发展的风帆。本报摘录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2)

打造“创新湖区” 建设“乐居之城”

□ 吴江区委书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李 铭

苏州市提出打造环太湖世界级科创湖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定位目标高度契合,与省委提出打造环太湖科创圈的部署要求同频共振,现在又处在“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的交汇点上,迎来了优势叠加的新机遇。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吴江,近年来一直立足生态优势,做好转化文章,致力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

太湖新城经过十余年开发建设,城市框架全面形成,CBD总部经济区初具规模,东太湖百里风光带魅力彰显,苏州湾中心、苏州湾大剧院、苏州湾体育中心、水秀天地等成为环太湖新地标,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工联院江苏分院、恒力国际企业中心等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发展时不我待。吴江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一圈一带”建设,在打造世界级湖区中成为最亮眼的一环。一是全力提升城市显示度。高水平做好太湖新城CBD、花港湾商务片区商业配套、城市景观、公共服务等功能,用好“世界级料子”,导入更多高能级总部项目、研发中心,以产兴城、以城聚人,建设以人文湖湾为本底、智能创新为动力、数字智慧为基因的新型典范城区。二是全力提升创新浓度。打造数字经济下产业创新集群的新承载空间,加快建设国家级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前瞻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推进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建设,推动盛虹、亨通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高质量打造科创服务中心节点。三是全力提升发展集约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向存量要增量。抓好太湖生态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吴淞江综合整治和沿岸品质提升,推动苏州湾1号隧道实施,高标准建设盛家厍、云梨路总部经济带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七都、震泽太湖文旅协同创新区建设,构建创新空间、高品质生活空间和绿色生态相融合的江南水乡诗意栖居地。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3)

抢抓机遇 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引领区

□ 虎丘区委书记、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毛 伟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围绕“两区两前列”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100家院所平台,累计集聚国家高企1301家、上市企业26家,拥有高层次人才4.6万人,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当前,苏州正在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高新区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全面抢抓位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一圈一带”交汇点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一流产业创新集群为引领,趁势而上、开拓创新,全力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引领区。

一是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已形成“2 4”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超千亿元,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产值保持30%以上增速。接下来,将强化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集聚产业链条上的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实现高新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蝶变。

二是建设一流创新服务平台。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落实彰显“南大特色、苏州风格”要求,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围绕“新工科”设置专业,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国际化办学主阵地。高起点建设太湖科学城,加快太湖健康工程研究院建设,建好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加快推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生物医学仪器装备、长光华芯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狮山量子实验室等重大平台落地,高水平建设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领航”和上市公司培育“领峰”双引领计划,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中心职能,利用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等合作平台,激发产业母基金和科创天使基金等金融活水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营造最优创新生态,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智汇高新创未来”品牌。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4)

依托先进制造业再造发展新优势

□ 苏州石湖智库理事长,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张 健

科创湖区发展模式是依托湖荡河海等资源优势及生态环境为支撑布局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纵观世界范围内,湖区因其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生态等,往往成为创新产业集聚的地方。

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沿太湖地区深化全流域系统治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江苏境内的太湖岸线绵延超过 300公里,丰沃的自然肌底、便捷的水陆交通,孕育了经济发达、人口茂密、历史悠远、文化昌荣,同时产业发达的湖区城乡空间,也为建设世界级创新湖区提供了基本保障。苏州,在环太湖区域以“生态”“人文”资源要素著称,建设世界级科创湖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规划先行。在建设之前,一定要听取多方意见,做好科创区的概念、内涵、形态、功能等战略定位问题。这样,在正确规划和目标定位的指引下,久久为功,打造世界级品牌。其次,要充分考虑到苏州本土的固有优势,苏州的特质是什么,同样是环太湖科创区,如何与无锡的“太湖湾科创带”以及常州的“环太湖科创圈”相区分。那么,苏州有四个明显优势,即文化优势,两千五百三十多年的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比比皆是,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让文化为科技、消费赋能,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特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创镇村等载体,从而增强对相关产业的吸引力;生态优势,生态禀赋突出,苏州水陆发达,水乡古镇众多,“四角山水”形制造就了青山绿水的江南绿色生态名城,在环太湖科创区的打造上,基于“绿色生态”的高端产业链协调发展一定必不可少;开放优势,一直以来具有开放的特征,外资外贸占比进口全国第4,出口全国第3。因此,除了政府部门的介入之外,一定要用好市场手段,符合商业逻辑进行打造和开发,让世界级湖区真正满足“世界级”这张名片,充分吸引首店及首发经济的驻入,为湖区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最后一点是产业优势,苏州一直以来是制造业的标杆城市,在世界级科创湖区的打造过程中,一定要用好产业的优势,依托苏州原有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大力提升人才集聚度和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5)

勇担使命 高质量建设“一圈一带”交汇点

□ 吴中区委书记、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丁立新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目标,更新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布局,强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全力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新高地”。吴中区西衔太湖,东接吴淞江,处于“一圈一带”的交汇点,我们将抢抓新机遇,布局新产业,勇担高质量建设“一圈一带”交汇点的新使命。

去年以来,围绕苏州市域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抢抓苏州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太湖生态岛三个“一号”重大历史机遇,以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为重点,实施“三区三片”综合改革,将吴中全域优化为东部经开区、中部高新区、西部度假区三大开发区,推动全区“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网”统管、“一体化”发展。今年,《吴中区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出台,结合经开区“产业 科技”、高新区“人才 科技”、度假区“文旅 科技”功能定位,规划太湖新城·数字经济创新港、临湖生物医药科教创新集聚区、太湖负碳型数字生态示范岛等十大科创园区,实施科技企业百千万培育、产业创新集群跃升等十大创新工程,目标是打造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先行区、示范区和长三角“环太湖科创圈”核心区、引领区。“十四五”期间,计划安排1000亿元综合投入,建设10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撬动1000亿元基金规模,以培育“3 3 3”现代产业集群为重点,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主导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等多个翻番,形成3至5个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5月28日,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吴中,对吴中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牢记“苏州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在加快绘就“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现实图景中,努力为苏州打造世界级科创湖区贡献更多的吴中智慧力量。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6)

将太湖的生态功能转化为科创功能

□ 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教授 段进军

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长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太湖,沿太湖的苏锡常、嘉兴、湖州等是大上海的核心腹地,与上海之间形成密切的社会经济关系。打造世界级湖区是时代赋予苏州的历史使命。苏州新年第一会确定为“苏州市数字化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题,建设世界级湖区也是落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太湖在长三角中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何将这种生态功能转化为科创功能,这是苏州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选择。苏州占据太湖70%的岸线,在太湖城市圈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苏州制造业快速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4万亿元,制造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沪宁战略轴线和沿江轴线上。如何挖掘环太湖的世界级科创功能,形成与沪宁、沿江互补的产业创新集群,对于苏州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沿沪宁和沿江的制造业集群更多呈现出阳刚之气,环太湖科创产业集群则呈现出阴柔之美,它们共同构成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完整图谱。除了挖掘环太湖的科创功能以外,还要进一步挖掘环太湖的文化、生态、休闲、娱乐等新消费功能,提供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以高品质的城市功能集聚世界级的高端要素。打造世界级环太湖科创圈,苏州还要加强与上海、苏锡常、嘉兴、湖州等城市合作,共建世界级环太湖科创圈。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7)

重塑创新生态实现跨越式发展

□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西浦智库特约高级研究员 汪 潇

太湖,我国江南经济圈的核心发展地之一,自古就是经济富庶之地。现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环太湖经济带赋予了新的发展契机,此种背景下,如何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环太湖科创圈”需要思考的问题。

纵览全球创新创业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在获取诸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能发现许多问题。首先,经济发达势必会带来稠密的人口。其次,经济发展迅速所带来的较高人力与生活成本,使得企业、创业者与员工都饱受压力。此外,经济发达的地区新兴人才和科创企业高度集中的状态还会引发对资本的依赖与激烈的竞争,从而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生存率。

江南文化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而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城市、社群、创新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每个经济体都要努力实现并保持的。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环境再造等技术群落将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借助它们赋能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国民的全方位幸福感,是经济转型、迈入甚至超越发达状态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应更多聚焦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细分领域,基于国内医疗、交通、养老、可持续教育、人居环境、食品质量等具有广大市场需求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基于中国“名片”创新工程的经验来看,只有围绕某项技术领域形成互补性企业组成的创新生态后,创新成果才有可能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因此,应强化太湖周边新基建来吸引数智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及其互补者,共建其不同细分领域的小微城市或社群。地方政府也可以“用户”的身份适当参与各自的科技创新过程,形成既可自主又能相互联合的敏捷模式,并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协同发展。

全国最近发展的地级市(最强地级市的未来和希望)(8)

共建“世界级湖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 苏州市委党校教授 王 涛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视野下,苏州如何找准定位,从而寻找到实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路径,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对标党中央、省委的要求,苏州建设“创新湖区”首先要解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定位问题:立足苏州看苏州,主要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跳出苏州看苏州,主要是与周边地区制度合作不充分、基础设施共享不充分以及公共政策不够协调等问题。共同建设“世界级湖区”,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是“求同”。苏州要与周边地区加强沟通协调,实现规划对接;要不断提高区域合作层级,逐步向深层次的国家战略转变;区域合作由有限范围向以市场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转变,由政府单个部门向多个部门以及社会协同推进转变,由经济合作向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合作转变。

二是“存异”。以产业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管理创新,把工作重心转到战略规划、重大攻关、政策标准制定、评价评估、体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着力抓好营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基础性公共性工作,不断提升政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快科技金融的融合速度;挖掘、传承和彰显苏州文化特质,塑造多元融合文化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素材来源:《苏州日报》2022年06月02日 A08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