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知者不言)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知者不言)(1)

一、

世人都有炫耀的心理,但是世人却并不希望别人完全了解自己,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优秀而又有优势的那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希望别人无底线的窥探自己内心的想法。

人都有私心和弱点,他们很希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秀,但是却想遮盖自己私心弱点背后的丑陋,一来是为了尊严,二来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

《道德经》有一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夸夸其谈的,而高谈阔论者并不是有知识有智慧的人。

如果你具备了解事物本质的聪明才智,那么你要具备更高的才智来审查自己的了解是不是合理的。

就好像曹操和杨修一样,杨修是一个喜欢展露锋芒的人,但是他的锋芒触碰的刚好是曹操的痛处。

因为曹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疑心重,非常忌讳别人察觉自己的想法。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知者不言)(2)

比如有一次,曹操对手下的人说:“我睡觉时你们不要随便接近我,只要有人走近我,我就会不自觉的杀人,你们要特别小心。”

有一天,曹操假装睡觉,有一个仆人悄悄上前替他盖被子,曹操一刀就把那个仆人杀了,接着又继续睡觉。

睡醒之后还故意问旁边人说:“是谁杀了我的属下?”

旁边人就说:“是丞相您自己杀的。”

曹操这个时候还假装非常难过的痛哭,后来只要曹操睡觉的时候,就没有人敢去接近他。

像这样一个对于生活都那么谨小慎微的人,就连睡觉的时候别人接近他都会有所顾忌,何况是别人察觉他的心思呢,可以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下场,而杨修不就是典型吗。

杨修三番几次的显露自己对曹操的了解,弄的好像别人都没有他聪明一样,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聪明刚好触碰了曹操的敏感处,最后落到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做: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对别人小的过失不求全责备,也不揭露别人隐私的事情,不记恨别人过去的恶行,能做到这三点的人,才能避开灾祸,培养良好的德行。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知者不言)(3)

二、

人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知道之外的东西。

当自己能够察觉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拿自己所察觉的有任何侥幸的优越感,更不要自以为是的卖弄,如果过于自以为是的卖弄机巧,最后反而自食恶果。

只了解该了解的,只说自己该说的,这才算是智慧。

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用笨拙掩饰自己的聪明,不要在任何时候显露自己自作聪明的一面,因为你越是聪明,了解的越多,别人和你相处的时候越没有安全感。

因为每个人在私心和自尊心的共同驱使下,都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不妨显得笨拙一些,别人才能更安心的和你相处。

隰斯弥去拜见田成子,他和田成子两个人一起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三面视野都很通畅,但是朝南眺望时,刚好隰斯弥家的树林把视线挡住了,田成子当时也没有说话。

隰斯弥回到家之后,就派人去砍树,斧头刚在树上砍几个伤口的时候,隰斯弥好像想起来什么,就阻止手下砍树。

隰斯弥的手下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会改变想法呢?”

他说:“古时候有一句谚语叫做‘知渊中之鱼者不祥’,那田成子要干大事,而我却表示出知道其中的隐私,我一定会遭遇危险的,如果不砍树反而没什么罪过,知道了别人不想说出来的事情,那罪过就大了。”

于是就放弃砍树了。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知者不言)(4)

“知渊中之鱼者不祥”,意思就是知道深渊里有鱼是不吉祥的,这句话本身是出自于《列子》之中,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真相太多,不仅会损耗自己的精力,因为知道真相而过度痛苦。

有一句话叫“难得糊涂”,就是用大智若愚的方式掩盖了解真相的尴尬。

就好像一个人知道的越多,痛苦和祸患产生的几率就会越大,所以有的时候了解真相未必是一件好事,只了解自己应该了解的,守好限度,才是智慧。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