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什么时候拍摄的(狗十三用传统胶片拍出)
No.579
《狗十三》 72分
观影时间:12月12日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人
青春剧情片《狗十三》已于2018年12月7日上映,至截稿时票房收获3322万。因成本较低,加之口碑很好(豆瓣评分8.4分),成绩相当不俗。该片是导演曹保平在2011年拍摄的电影,原定2013年上映,因各种原因拖延了五年方重见天日。近日《狗十三》的摄影指导罗攀在一场幕后故事分享会上,谈及了《狗十三》在影像打造上的许多内幕,在数字技术拍摄已成主流的今天,《狗十三》当时采用了胶片拍摄,从而造就了影片相对特殊的影像风格。虽然后来罗攀拍摄了不少偏文艺的类型片,如《老炮儿》、《烈日灼心》,《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但2011年时,他还把自己定义为商业片摄影师,他回忆自己接到《狗十三》剧本时非常紧张,“(当时)没想过自己会拍这类题材的电影,自己用胶片拍摄的经验不够,真正拍的时候感觉自己以前会的电影技巧都用不上,紧张感一直延续到开机后的一周。”
撰文/夏吃鱼
影片风格
一部“浪漫”的小型商业片
2011年的某个下午,曹保平把罗攀约到一家咖啡厅,聊一聊电影《狗十三》的拍摄。曹保平以前是罗攀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剧作老师,但这样的单独见面对于他俩还是第一次,罗攀回忆:“以至于我和曹导在咖啡厅时还得互相再认识一下。”
当时“青春片”的概念在国内电影界还不是很普及,只能把此类讲述青少年情怀的电影归类为文艺小片。当时文艺片都是以第六代导演如娄烨、王小帅等人的创作风格为主流。在和曹保平聊天中,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狗十三》怎么能拍得和其他文艺片不一样?”
看完剧本后,罗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林青霞主演的台湾电影《窗外》,那部电影也是关于少女成长,看似商业片,但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他觉得《狗十三》不属于悲惨又绝望的那类文艺电影,反而有种很浪漫的感觉。所以罗攀认为,《狗十三》更像是一部“浪漫”的小型商业片。在投资不到三百万的情况下,罗攀没有选择用低成本的数字技术拍摄,而是坚持跟曹保平说要用胶片拍,“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可以在影像上和其他文艺片有所区别。”
当罗攀提出意见之后,自己却紧张起来,“我心里特别没底。那时候一周看一次样片,焦点不实不知道,曝光失控也不知道,紧张感被无限放大,每天晚上我都会拿小本本出来看一下,今天加了哪些镜头,光度是多少,测光表的数字是多少。”
光源运用
“李玩”的卧室是创作重点
《狗十三》开机于2011年10月5日,所有的拍摄场景都是在西安高等法院里的一个老宿舍区,拍摄的那个家以前是高法副院长住的房子,主人已经搬走了。拍摄期间演员都住在这儿,在房间里做饭、吃饭、睡觉。
罗攀认为《狗十三》最重要的是夜景的打光和“李玩”卧室的创作,卧室是属于李玩自己的空间,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她只要把房间门一关上,就能回到自己的世界。在卧室里就要给她营造出一种感全感的氛围,房间里要有一种能够揭示她内心的光线。罗攀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我小时生活在纺织厂宿舍,也是二楼。门口有一棵梧桐树,窗外的路灯把梧桐树的树影投到我的房间里,就在这样的灯光下看小人书。我记得风一吹,梧桐树影就在白色的墙上晃来晃去,是一种橘黄色的灯光。那盏路灯的投影比日光灯对我的意义要更大,因为暖色调光线给我安全感,父母会以为你睡着了。”
罗攀认为如果光源是由外面的一盏路灯照进李玩房间,镜头从门往窗外拍,有利于造型,还能建立起一种有趣的空间联系。影片里有一场李玩在窗边吃面的戏,这是让罗攀印象深刻的打光,“那时正好从窗外打进一道黄色的灯光照着她,让我觉得好浪漫”。
最爱场景
在《狗十三》中,罗攀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有一天晚上高放送李玩回家,“当他们分手告别时,我觉得很像法国片。尤其是最后一个镜头,自行车在前景,后景是一个绿色的门洞,还有一家小卖部。”其实背景的绿色门洞实际是一堵白墙,所以罗攀加了一层绿色滤光纸,再从远处打光,把那堵白色的墙用光打成绿色。“旁边的小卖部打出的那道橘黄灯光,照亮了梧桐树影,远远两个少男少女身上泛着冷冷的淡蓝色轮廓,看着很浪漫。”罗攀认为这个布光既满足了少女内心的想象,回忆起来有一种美好,又不失真实感,“如果是娄烨来拍,他肯定让我把灯关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