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青少年叛逆期该如何管教(面对不服管教的)

来源:扬子晚报小时候的乖宝宝,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不服管教的叛逆少年,“以前的亲密时光好像梦一样早就消散不见了”,“每次冲突发生之后,我们都精疲力竭”如何从这样的情绪泥潭里拔将出来?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十五岁青少年叛逆期该如何管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十五岁青少年叛逆期该如何管教(面对不服管教的)

十五岁青少年叛逆期该如何管教

来源:扬子晚报

小时候的乖宝宝,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不服管教的叛逆少年,“以前的亲密时光好像梦一样早就消散不见了”,“每次冲突发生之后,我们都精疲力竭。”如何从这样的情绪泥潭里拔将出来?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倾诉:我败给了孩子

儿子小时候,是那种又乖又暖心的小孩,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真是被治愈的时光。

那时候,他不时冒出的童言稚语都能把人心融化掉。比如有一次我们在家一起玩,他忽然认真地说:“妈妈,现在你在我身边,我还特别想你。”我能理解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就紧紧抱住他:“妈妈也是这种感觉。”还有一次,他说:“妈妈,咱们一家人都很厉害!你看了那么多的书,爸爸电脑那么厉害,我还会玩魔方……”

那是最幸福的几年。那段日子,我在工作之余,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阅读,作为一个女性自身的成长和作为一个妈妈的成长二者相辅相成。我天真地以为,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简单,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享受作为妈妈的感觉,我也特别喜欢听别人说我是个好妈妈。那时候,我很自信,以为孩子就会这样一路顺利长大。

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现在孩子十三岁,青春期加上漫长的小升初假期,让我怀疑自己的更年期是不是被提前催化了。

他特别喜欢玩电脑玩手机。我能理解,一旦孩子有了玩电子游戏的欲望,是不可能杜绝的,可以让他玩,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挺开通的。我给他的规定是一天可以玩四十五分钟,最好是中间休息下眼睛,但这条基本被他忽略了。我是个规则感特别强的人,希望他能遵守时间。但事实是,每次他都会超时,如果我不帮忙计时,那真是不知道要超出多少了。他的理由很简单,忘了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于是我给他定时,他开始使用电脑后,我就按下手机的定时键。这成了我的一个任务,时间到了,我得提醒他。他说马上,拖延一点我也理解,总要关网页关机的,但是这个“马上”又被无限拉长,到最后拉长到我崩溃那个长度。因为这个时间问题,我们发生了无数次的冲突。最愤怒的时候我直接冲进去关掉电脑,让他也恼怒不已。后来他每次用电脑就把门锁上了。

我给电脑设置了密码,他会偷偷看我输入,破解出后偷偷玩了多少次我都不知道,直到有一次我才偶尔发现。我把密码设置得更复杂了,而且每次都背着他输入。这方面没有漏洞了,他又偷偷用我工作专用的笔记本下了游戏玩了一天,这也是后来我看到电脑使用记录才发现的。我问他时,他说什么也不承认。当时差点没把我肺气炸。我的想法是,你可以犯错,但是你一定要勇于承认。都被抓到证据了还死活不承认,显然离我预期的想法相差太远,这时候,我觉得他是不道德的。但事实是,他的行为一次次刷新我的认知。

他偷偷买了游戏币,但他不知道在我手机上可以收到短信。我问他时,他仍旧淡定地说没有。后来又承认,说开始时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们冲突最大的时候,我打过他,他爸打过他,他曾短暂地离家出走。有一次他爸气得把他甩出门外,他光脚走了。

每次这样的冲突发生之后,我们都精疲力竭,万念俱灰,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以前的亲密时光好像梦一样早就消散不见了。

其实,我的战斗力也一次次变弱了,一次次地妥协了,我不想再耗费自己宝贵的能量了,如果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我多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啊。

我不想再管他了。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朋友们的一致看法是孩子还是要管的。好几个朋友都说,手机平板已经摔坏了好几部、孩子房间的门被撞坏了、锁干脆卸下去了……真的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吗?这就是所谓的管吗?还是大人情绪失控的表现?我真的不想那样了。我想,我的表达是消极的,所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我说,我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

我承认,在与孩子的战争中,孩子胜利了,我败了。如果我胜利了,孩子败了,那结果可能更糟糕。

按下停止键,忽然意识到,我和他有冲突,但是我和自己也有冲突,一方面我想做个负责任的好妈妈,一方面我知道我想掌控孩子的想法是不对的。我能掌控我的人生,但是不能掌控他人的人生。有人说,孩子也是父母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有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是给父母的人生锦上添花。如果是一个糟糕的孩子,父母可能要承担未来的苦果,在别人眼中也不会是成功的。

我能承担后果吗?别人的眼光有那么重要吗?

分析:你关注到孩子优点了吗?

表面看来,这是妈妈与孩子的冲突。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妈妈自己内在的冲突。作为妈妈的角色,她一向非常自信,孩子小时候那样乖那样可爱,长大了却变了样子。她不能接受孩子的变化,也不想接受自己在孩子心中地位的改变。

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来抵抗妈妈的规则。妈妈希望孩子仍旧按照自己想法塑造性格和人格,但这样的行为终究会失败的。在这封信中,我没有看到妈妈展现孩子优点的部分,只是更关注了让她焦虑的部分。

妈妈最后承认自己在冲突中输给孩子,其实这也不是真正的失败,而是一种接受,接受自己不是无所不能、接受自己并不能改变他人的现实,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也是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至于承担后果,其实这样想的时候,还是对未来有焦虑的体现,但是接受这种感受,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其实,我们总是把事情往最坏的部分想,未来的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活在当下,关注自己,自己好了,也许自己面对的世界就都好了。姜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