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物的事迹分别可以在哪些史书中找到(太湖明珠畔赴一流征程)
从北门步入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在远处一片现代化的高耸建筑中,骤然可见一座琉璃飞檐风格的牌坊,正中蓝底金字,上书六个大字——江南第一学府。恢宏大气的题字已经悄然昭示了这所学府的悠久办学历史,从三江师范学堂的历史回影到三校合并江南大学,近一个世纪的筚路蓝缕,终为这片土地兴起高等教育之火。如今,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回顾江南大学的办学建校历史,一口鼎、一首歌、一题词,便足以道尽这所学府建校64年来的历史变迁,与百廿岁月中沉淀的兴教情缘。
百年九鼎,兴学之始
在江南大学公益图书馆前,伫立着一座巨大的方形青铜鼎。2002年,为庆祝脱胎于同一母体(三江师范学堂)的高校迎来百年办学历史,江苏省政府赠送九校“百年九鼎”,以示纪念。
走近铜鼎细细端详,古朴的纹饰和清晰的铭文,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一个多世纪以前——
1902年的南京,注定是中国高等教育浓墨重彩改的一页。金陵城里,一所师范学堂的创建引起了莫大的关注。这源于创办者们的特殊身份——刘坤一、李有棻、张之洞、魏光焘,这些清末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们亲自下场,奏请设校、筹集资款、选址聘师,在他们共同运作之下,三江师范学堂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师范学堂之嚆矢。
1903年3月三江师范学堂筹建人员合影(前排左为魏光焘、右为张之洞)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步伐从未停息。从三江师范学堂到两江师范学堂,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半个世纪的历史烟云中,这块土地上的学府如同涛涛江水般分散聚合,流淌出江苏高等教育的多元格局。
江南大学的根系脉络,源于此而又远远不止于此。1947年,著名无锡籍爱国实业家荣德生以发展工农业、培育高级人才为宗旨,在自己的家乡无锡斥巨资创办了一所大学——私立江南大学,开启无锡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
这一时,私立江南大学的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优良,名师荟萃,成为学界佳话。国学大师钱穆执掌文学院、著名哲学家唐君毅授课《哲学概论》,此外昔年中央大学教授牟宗三、许思园、郭廷以等均在江南执掌教鞭,培育出一批在各行业中知名度较高的学者、专家和业务骨干,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时至1958,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无锡,独立建校,即为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诞生,开启了无锡高等教育和中国食品科学的新篇章。
世纪长歌,轻工华章
每到开学毕业季,江南大学的校园里总会响起“三江初肇事,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的吟唱,清脆悦耳的歌声穿透历史的烟云,将一代学人东迁建校、兴教图强的往事呈现于眼前。
东迁无锡建校,是无锡区域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代学人的坚定选择。
从初建伊始百事待兴到学府诸事井然运行,从培养本科生到招收高层次研究生,从食品工业一系发展到多学科综合,无锡轻工业学院走过30多载岁月,在中国轻工高等教育的历史中熠熠生辉,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
这一时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院系逐步完善,知名学者不断汇聚,培养出日后行业内的多位顶尖科研和管理人才。
提及如今江南大学强势学科——食品学科的发展,江南大学两任校长陈坚院士和陈卫院士或许是这段历史的亲身见证者。他们均从无锡轻工业学院走出,并在此后将自己的科研生涯与这座学府紧密联系起来。
1984年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陈坚进入无锡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开启食品科学之路。同样就在1984年,陈卫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就读,并在此后获得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受益于这一优势学科,同时也积极推动这一优势学科的发展,是这两位学者的共同选择。
除了食品学科之外,这一时期无锡轻工业学院另一学科——设计学科也兴盛起来。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者曹雪,便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1985年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他留校任教长达十四年,见证了学校设计学科的逐步强大。
在食品、轻工、纺织、设计等学科专业实力渐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同时,“升级大学”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必然。1995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至此,无锡轻工大学成为国内轻工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更名为“大学”的高校。
前贤赋词,学府奋进
循着时间的脉络,再次来到“江南第一学府”的牌匾前,注视这块凝聚着几代学人心血和无数学子记忆的匾额,依稀能够听到题词者顾毓秀先生的附信勉励:“深感贵校应发展为‘江南第一学府’,兹书数字,以志祝贺。”
走过风雨,经过沉浮,筚路蓝缕。2001年1月4日,教育部决定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南大学。
如今,20余年时光已然过去。站在历史的尽头回望,江南大学的奋进之路有目共睹——
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究中心、省部级平台、创新引智平台……一个个高水平科研平台,让江南大学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强度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项重量级大奖,让江南大学的学术成果享誉学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首席科学家、至善岗位教授、至善青年学者……一个个杰出人才,让江南大学的人才源泉激活涌动;
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金5银11铜、“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金2铜、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5金1银……一份份亮眼的创新成绩,让江南学子走上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如今,屹立在太湖明珠畔的江南大学,不负众望,正朝着“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阔步向前。在建校64周年暨办学120周年校庆日,祝愿江南大学开拓新征程,桃李满天下!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江南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自:江南大学官网、江南大学官微、江南学子、江南大学学生会、新京报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