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写民生保障新篇章(民生答卷书写稳稳的幸福)
从2022年4月1日起,吕梁市区公交开始免费乘坐。
记者 刘亮亮 摄
十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5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4元,分别是2012年的1.6倍和2.2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民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绘就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前些年,老人一病,都是跑到县城的医院去住院治疗。现在好了,村里有卫生院,镇里有医院,还能让县里面的专家名医给看病,实在方便多了。”说起这些年医保政策带来的好处,石楼县小蒜镇高家岔村民周旦儿特别高兴。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遵循“可持续、可复制”“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的改革目标,把深化医改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我市13县(市、区)医疗集团按照“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由省级医院和县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医联体”,进一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业务指导和远程会诊机制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需求。
2022年6月21日,全市人民翘首期盼的市医疗卫生园区正式揭牌。这是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吕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病有所医”一样,“老有所养”也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
“我不花一分钱每天都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还是好几个菜,餐餐不重样、顿顿有花样。”方山县北武当镇下昔村83岁的高芝保激动地说,“老婆走了40多年了,没想到自己还能吃上这么好的饭菜。”日间照料中心已成为村里老人的“第二个家”,不但丰富了村里老人的文化生活,更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真正实现了对孤寡老人“厚养”。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进医康养融合,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其中,市级老年公寓、岚县老年公寓公建民营运营,吕梁泰化康养中心、交城县颐景院老年公寓等一批民办养老机构建成投运。目前,建成城镇养老幸福工程7个,示范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1个,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小院1109个,现有市乡村敬老院、老年公寓8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4个,基层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试点机构2个,让老年人的晚年有了幸福的归宿。
教育均衡,就业不愁
不负最殷切的民生期待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曾几何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人才短缺、教育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的教育发展。如何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去年,我市出台《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提出13方面35条具体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2021年秋季,由市委、市政府直接推动建设的吕梁市第一中学正式开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508人,吕梁人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成为了现实。这不仅是一所“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的公办高级中学,更是我市下决心解决好教育工作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实践,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管理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吕梁三中、五中和黄冈中学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贺昌中学正式引进北京紫荆花开教育集团管理团队……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对外交流等办学模式正成为吕梁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使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3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建设评估验收,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国家、省稳就业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全力开展领券、培训、发证工作。组织申报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定共49家机构进行职业技能认定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共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31679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就业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我市还确定了195个重点社区(村),对其中的失业、就业困难、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帮扶对象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和援助,有效保证了就业稳定,各项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今年,我市还继续开展全民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全年将完成培训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费代缴。
住有优居,出行方便
满足最美好的民生憧憬
近期,离石区新华街兴盛苑小区居民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区改造提升。“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可真是大变样了!改造前道路坑坑洼洼、绿化不足,现在道路翻修平整了,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方便……”提起小区的变化,居民赞不绝口。
安居方能乐业,为进一步改善市区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打造文明宜居美丽城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我市把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放在文明城市创建首位,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统筹推进吕梁大医院、吕梁体育中心、吕梁群艺馆、供热供水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城市建设“加减法”,深入实施“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小区域绿化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加速”。
很多吕梁人都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面貌变了,路更宽了、公园多了、绿地多了、室外体育场所多了,景色更美了;家乡的人文变了,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的少了,互助友爱、文明礼让的多了。老百姓的自信心更足,自豪感、幸福感更强了。
翻看近几年民生实事成绩单,民生实事的持续实施不仅让城市大变样,也让乡村更美好。
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这正是吕梁感恩奋进、积极探索,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实践路径。如今,吕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吕梁蓝”“吕梁绿”成为最美底色;发展动能集聚增强,群众福祉显著增进,形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吕梁示范”、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吕梁探索”、行政审批“一窗式”和政务服务帮(代)办的“吕梁样本”;平安建设、健康吕梁、满意教育的指数不断提升,美丽幸福吕梁的底气更足、质量更高。(记者 刘小宇)
吕梁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