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的古代石球(新石器时代石球)

“奥运会”是全球人普遍关注的体育盛会。据说奥运会的许多比赛项目都是对人类过往生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模仿。比如标枪就是古代军队训练武士的项目,长跑就是急行军,跳高跳远就是训练征战或狩猎中跨越障碍的能力……如此等等。

那么,你可能要问:难道铅球和链球项目也与人类以往的生活有关系吗?是的,有关系!铅球、链球就是对远古时期人类投掷石块打击猎物的模仿。我们知道,狩猎是人类早期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弓箭、猎枪、罗网等狩猎工具出现之前,原始人类猎取动物只有一些非常简单的方法,近距离的用棒子敲,远距离的就用石头砸。最早抛砸猎物的石头可能是就地捡拾的石块儿,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依靠就地捡拾石块是那么的靠不住—因为在许多发现猎物的地方并不一定有合适的石块。

考古发现的古代石球(新石器时代石球)(1)

于是,专业狩猎的人们就开始有目的制造投掷猎物的石块。这种制造出来的石块,为适合手掌把握,都被打制或磨制成了圆球形,这就是石器里的一个独特类型—“石球”。在商洛市博物馆展厅里,就陈列着几枚这样的石球,用实物记录和展示着商洛境内原始人类掷击猎物的生动画面。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件石球,出土于洛南县焦村遗址。和上了“央视”《假如文物会说话》栏目的“人头壶”是邻居,属于“新石器”时代石球。这枚石球直径7.7厘米,跟一个二两馒头差不多,比较适合成年男子手掌把握。

石球的材质为灰黑色的石灰岩或玄武岩,质地比较坚硬。石球上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说明曾经多次投掷,但是历经磨砺却依然保存完整。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石球的制作方式。据考古人员考证,石球一般由河水冲刷形成的砾石、自然风化崩解的石块、以及人们加工其他石器遗留的“石核”加工而成。

在当时的生产力的条件下,要制作这样一个石球,并不容易,起码要经历二到四个步骤:首先是用一块较为坚硬的石头对要加工为石球的石料进行敲打,让它适应使用者手掌的大小,大致成为可握持的块状;接下来,把初步成型的石块放在石砧上,把过于锋利的棱角砸掉,使它更接近球形——至此,“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球”基本上就完成了;进入新石器时代,要制作磨制石器,还需要两道工序:把石球上的棱角与坑疤修平,然后在其他石头上反复研磨,直到把石球磨制到滚圆为止。

焦村遗址出土的石球应该属于“新石器”中晚期的器物,至少采用了三道加工工序。下来再说说石球的使用。石球作为早期人类用来掷击猎物的工具,一般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借助手臂力量直接投掷,所使用的的石球一般会粗大一些。由于人手臂直接发力的力度有限,面对距离较远的猎物往往无能为力,于是就产生了第二种使用方式:借助藤条或绳索制作“飞石索”。

因为要追求运行距离,“飞石索”所采用的一般为中小型石球,“飞石索”是借助离心力增强发射力度的狩猎工具。它制作方式比较有趣:先用兽皮或植物纤维做成一“兜”状物,“兜”的一端拴根绳子了,在兜里放石球,手握绳头甩起来,等石球抡圆了,猛然松开绳头,将兜中的石球对准猎物飞出去。

据研究,“飞石索”发射的石球有效射程可达50~60米。那么,早期人类为什么要选择用石球来远程狩猎呢?因为对于打击命中远处的目标,石球有着其他同时代石制工具不可比拟的优点。

一是球体在空中运行时的旋转,既能减小空气的阻力,又能提高运行稳定性,石球的命中率和打击效度远远高于不规则形状的石器。二是从最初的直接以手投掷的方式来打击野兽,到利用一定的辅助工具投掷行球,有效延长了人的手臂,增加了射程。

看似简单的一个石球,却原来包含了这么多早期人类的生存智慧,其中不仅有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有对科学理论的领悟和实际使用方法、技巧的更新。这也就难怪发源于古代奥运会的铅球和链球运动能延袭至今,并且被不断被发扬光大了。

考古发现的古代石球(新石器时代石球)(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