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玛莉亚(防抗玛莉亚)

决战玛莉亚(防抗玛莉亚)(1)

福州新闻网7月1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李锦清 郑瑞洋文/摄)刚刚过去的这两天是防抗台风“玛莉亚”最为关键的两天,作为“逆风而行”的一群人,本报多路记者走进防抗台风一线,走进风里雨里。这两天身处一线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昨日趁着工作的间隙,一个个和防抗“玛莉亚”有关的故事,从他们的口中娓娓道来。

高温奔波险些中暑

不辞辛劳只为好照片

陈木易是本报驻闽侯站记者。10日,闽侯当地的气温飙升到35摄氏度以上。为了解当地防抗台风的准备工作,他当天走访了鸿尾、白沙、荆溪、甘蔗等多个乡镇的水利设施和安置点,在户外足足“煎烤”了4个多小时,险些中暑。

昨日上午,摄影记者叶诚跟随抢险人员来到三环路福飞路路口,这里是一处易涝点。当天10时48分,叶诚用相机记录下当地积水一度涨至40厘米高的画面,之后,他继续守在现场,亲眼见证了积水在抢险人员的努力下迅速排去。12时,叶诚再次用相机拍下了积水完全退去的路面。

“能够拍到这样一组照片,我很开心,它们是台风天里见证一线抢险人员努力的最好见证。”虽然蹲守多时,但叶诚不说辛苦,因为他拍到了好照片。

村民“长一智”

记者好开心

王光慧是本报驻福清站记者。接到防抗台风“玛莉亚”的采访报道任务后,他选择再一次前往福清市沿海的高山镇北垞村。去年台风“纳沙”登陆点就在那里,当时他就在现场采访。

当他再次来到此处时,村民的举动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原来,以往台风期间,渔船在渔港内会被风吹得互相碰撞造成损坏,今年渔民主动请来起重机吊渔船上岸,避免渔船遭受不必要的损坏。

看到村民们‘吃一堑长一智’,我由衷地替他们高兴!”王光慧说。

自己差点无处住宿

却为安置工作点赞

10日,本报记者徐文宇与陈暖前往长乐采访。可是,当晚两名记者在当地寻找住宿旅馆时,却遇到了“麻烦”。原来,当晚长乐城区酒店基本住满,而住客主要是安置的群众和工人。最后经过快1个小时的寻找,两位记者才找到住的地方。

“虽然自己找住宿点麻烦了一些,但从我们在一线的采访看,能切身地感受到当地安置转移工作做得更好了,这个值得称赞!”徐文宇说。

决战玛莉亚(防抗玛莉亚)(2)

福州晚报石美祥在台风登陆点海域,冒着风雨拍照

堤坝边顶着巨浪拍照

海风吹得眼镜直掉

在连江黄岐半岛采访的本报记者郑瑞洋和石美祥,昨日上午7时许本报记者郑瑞洋和石美祥在登陆点的布袋澳桥海域,摄影记者石美祥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站在堤坝边拍照,而在他的身后,四五米高的巨浪不时袭来,十分惊险。强劲的海风吹得记者郑瑞洋无法戴上眼镜,脸颊被吹得一阵辣辣的疼。相机和手机也在采访中进水。

树枝倒伏造成“堵情”

记者自发清路障

昨日上午一大早,福州日报社门口小柳路上的大树枝倒伏在路面,堵住了道路。

“园林部门一时半会儿也赶不过来,自己干!”本报采集中心主任雷岩平刚好路过。话不多说,他冒雨徒手清理。他将掉落路面的树枝清到路旁,清除即将落下的树枝,避免它再次倒伏在路面上……在树枝丛里钻进钻出20分钟,雷岩平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打湿大半。本报记者王威随后也赶来帮忙。

昨日上午9时,两人清理出了一半的路面,让道路恢复通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