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效应大全(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

镜像效应其含义是: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心理学上的效应大全(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1)

库利指出,所谓“镜中自我”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概念。每一个人对于别人来说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它面前走过的别人,这正如人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容,身材和服饰一样。个体在想象他人心目中关于自己的行为、态度、性格等,也会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可见,镜中我就是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这正如库利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为镜子,都能照出面前人的形象。”

为什么会发生镜象效应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社会化的结果

镜像效应是社会化的结果,特别是“首属群体”的影响。一个人来到社会后必须经过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主要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从而成为合格社会角色的过程。因此也意味着社会中的群体或他人,对个体的自我评估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一个家庭的环境中,对孩子不断进行鼓励,镜像效应后的结果是孩子相信自己是个优秀的人,因此变得自信,反之如果家庭里的成员不断批判孩子,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心理学上的效应大全(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2)

个体对“镜子”的认知与评估作用

正如上述所言的,个体只对重要的“镜子”做出反应,但是每个人都会自我评估“镜子”是否重要,如果个人对“镜子”呈现的评价不认可,并不起到作用。因此个人对“镜子”反馈的结果有自己的一番解读。例如:同样的反馈给到不同的人,会发现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因此个人对“镜子”本身也有认知和评估的作用。

心理学上的效应大全(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3)

因此当面对镜面效应,我们如果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1. 要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如何来形成呢?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站到全方位的照镜子的位点上去照看。在同一镜子前照镜子,你站的方位不同,就可能镜中我不一样,因此,不妨全方位地进行照镜。二是变换角色地照照镜子,镜中我是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说,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上照镜子,也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照镜子。作为我们个体不仅要听好的意见,同时也要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反对的意见也要听; 使自己能从各个侧面、各个层面看到自我的真实面貌,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心理学上的效应大全(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4)

2. 要正确的认识镜子作用

通过镜子能使自己快速地形成自我概念。但镜子往往并不能如实地照看客观的我。因为不同的镜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镜子带有颜色;有的镜子是凹镜,有的镜子是凸镜等,尽管都是同一人站在前面,但反映出来的镜中我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当面对“镜子”(他人或群体反馈时)一定要注意群体或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出于何种动机,他们这面“镜子”是否染过色、变了形,这对我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实在太重要了。我国古代君王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就点出了个中的真谛。因此,照镜子时不要盲目地拿来就照,首先要对镜子加以认知、评估,并尽量多用几面镜子照照,照出真正的自我来。

心理学上的效应大全(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5)

写到最后:

通过以上的两种方法就可以让我们更加正确的应对镜像效应带来的影响,并且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