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其善者而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主观妄为会招致失败,强行作为会遭受损失。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勉强作为也不会遭受损失。

曾仕强先生解读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如果你出于有心的作为,如果你老想这样、老想那样,那就很容易胡作乱为,很容易败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历代的圣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不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他们永远不会败。他们从来不固执,孔子都说他是述而不作,老子也不断引用前人的话,表示不是他自己的创见。

因为一个人仅凭自己的一点儿经验就认为,这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那就太危险了。所以他从来没有失误。

选其善者而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1)

勿忘我

傅佩荣先生解读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作为的将会失败,把持的将会落空。因此,圣人无所作为,也就不会失败;无所把持,也就不会落空。

这两句话讲的是圣人,表面听起来好像相当的空洞:你没有作为,当然不会失败;你没有把持,当然不会落空。

这一段是说圣人,作为悟道的统治者,他的目是让老百姓过他平常的生活。而老百姓过平常生活的时候,他总是有许多事要做的。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做事,生活的过程中再怎么样收敛,还是会遇到许多该做的事、该扮演的角色、该承担的责任等等。但是作为圣人悟道的统治者,他不能够刻意去作为、特意去把持,就是无心而为、无心而执,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等于在一个人慎始与慎终之间,让一切顺势而行,自然发展下去,没有勉强也没有压力。那么老百姓不管从事任何行业,总是要做一些事,有开始也有结束。

选其善者而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2)

勿忘我

南怀瑾先生解读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个人太懂得有所作为,反而会失败。为什么呢?孟子也讲过“揠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一个人种田,种下以后,天天去看,感觉不到禾苗在长,心里很急,干脆帮忙把禾苗拔高一点。被他这样一拔,结果稻子都死掉了。

这是有所作为反而失败的道理,必须要慢慢地等待,成功不是偶然的,有时要分秒必争,有时则是分秒不可争。必争者是我们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争者,因为时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不要早晨起来就希望天黑,这是不可能的,太阳的躔度是一点一滴慢慢来的。

我经常以自己的经验以及年轻时的感受,劝青年人凡事慢慢来,大概要等十年以后再看如何。当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你这样子大概三十岁或许会有成功的希望。听了这话很灰心,好泄气,以为还要十年的时间,哪能等那么久!谁知道一回头,现在都已过了几十年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有自己去体会,急是急不来的。

孟子也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时空两个因素是无法忽略的,尽管急切,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忽略时间与空间的因素,非要立刻做到某种程度不可,结果只有“失之”了。这是因为有为而失败,不是“为无为”,所以是“执者失之”。

但是,你不要固执这个原则,因为,天下事不断在变,时空也不断在变,天地万物一切人与事都是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没有不变的。有时讲错了话不禁脸红,转念一想没有关系啊!就不脸红了;再过片刻,自己还越想越有道理,还有支持自己的理由呢!所以时空随时在变,若执着呆定不变当做法则,就错了。

“执者失之”,抓得太紧也是错的,“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大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一个大原则。他说我们上古圣人有道之士,懂得了这个原则,“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所以圣人是处“无为”之道。

什么是无为之道?就是“为无为”。千万把握这个重点,否则很容易误认“无为”等于什么都不管。我们这一代,很多讲哲学的人,解释老子“无为”就是万事不管,这种解释影响了这一代青年,使他们走上错误之途,那是可叹的事。圣人因为懂得无为之理,不积极求有所为,所以他不败。

无执故无失”,因为知道宇宙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所以圣人不固执成见,而是随时应变、通变。人事更是随时都在变,每一刹那都在变易之中,最重要的是知道应变;应变还不行,要通变,配合变去变,这就是“为无为”。圣人因为能“无执”,能应变、通变,不执着,所以,他不会失败。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长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