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

作者:平川

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节,古人称之为“菊月”。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辞去官职,家居石湖,写下《重阳后菊花二首》。第二首,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势利: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诗中之菊,大抵是范成大自比。

重阳刚过,菊花尚新(暗指自己致仕返乡不久),但所谓的“酒徒”与“诗客”,都没有声息了,就如当官的人辞官之后,所谓的“亲交”们,便不再登门探访。

范成大是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却与闽省颇有渊源。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1)

他的母亲蔡氏,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莆田人蔡襄的孙女。范成大是南宋名臣,也短暂当过福州知府,没想到,致仕后首先品尝到,竟然是世态的炎凉。

01

在植物分类学中,菊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大约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栽培菊花。

有趣的是,中国人栽培菊花,最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食用和药用。

汉《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记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2)

重阳节饮菊花酒由此而来。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魏晋时代。

菊之所以能成“月”,在于后世文人赋予它的人文意义。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当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只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迎奉郡里派来巡视的督邮,毅然解绶还乡,隐耕田园。

归隐之后,他砌石为墙,辟了一块菊圃,自己荷锄植菊、汲水浇菊。并常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从此,菊不仅是菊,开始有了某种人文上的意义。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3)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朝廷正式定为节日。

此后,越来越多的诗人,会在这一天聚会,尝菊品茗赋诗。菊花渐渐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的一种人格象征。

02

陶渊明在《和郭主簿》诗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簿》一共有两首,这一首是第二首。

东篱采菊、恬淡自甘的五柳先生,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4)

在中国文人的眼里,花品如人品。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眼中的“四君子”。张潮在《幽梦影》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

不同的事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四君子都没有媚世之态,有着让文人们景仰的人格品性。梅,深披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

菊令人野,一个野字,点明菊的精髓。

野是安贫,是低调,是自傲。是从五柳先生身上,一路演绎下来的,中国文人遗世独立的人格精神。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5)

明代于谦用一首《过菊江亭》诗,道明文人爱菊的缘由:“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可以说,陶渊明的出现,为后代文人、士大夫们构筑了一个精神巢穴。文人将菊花的傲霜品格,与陶渊明的崇高气节融为一体,陶就是菊,菊就是陶。

当他们仕途失意,精神萎靡或生活困顿,菊与陶,让他们看到一种生的快乐与勇气,有了行云舒卷的性格,让他们得到某种心灵上的安慰,挣脱世俗无形的牢笼。

03

九月有菊,菊开九月。

近霜黄菊月,过雨紫兰秋。农历九月是菊花的主场,与霜露共舞,与秋阳同醉,如此这般,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菊月。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6)

陶渊明归田以后,过着晴耕雨读的日子,种菊、采菊,他信手拈来的诗句,让后人们倍生景仰,于是,他与菊,也共同有了一个隐士的雅号。

唐朝将民俗活动的重阳,正式确定为节庆日之后,民间种菊之风尤盛,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知道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

但菊从药用、食用而转为观赏,两宋却是重要的时期。

宋代有文人专门收集菊花品种,史铸、刘蒙、范成大等,先后修《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

流传至今的菊花会,也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载: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7)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客菊’,无处无之。”

范成大在他的《菊谱》序中说,菊花的可贵,在于岁华晼晚,草木变衰,黄菊独奕然秀发,傲睨风露。

宋人赏菊、爱菊,不仅赏其外形,而且更爱其精神。

大宋立国之初,便立下重文轻武的国策,布衣草泽,皆得充举。入仕后的俸禄,也远远高出唐人,文人生活优裕。

但庆历革新失败后,朝堂党争不断,诗文也成为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的工具。因此,官场失意,客观上也是此时文人的常态。

他们重新发现了陶渊明。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8)

这位固守穷节、在田园安身立命的隐士,以及他所深爱的菊花,自然而然地,都成了大宋文人的精神同类。

04

因为文人们的喜欢,菊花盛开的晚秋,也被称为菊秋。

明代程羽文《花月令》说:“九月。菊有英。芙蓉冷。汉宫秋老。芰荷化为衣。橙橘登。山药乳。”

菊花作为深秋的象征,具有强烈的物候特征。正如范成大所言,菊之可贵,在于岁华晼晚,草木变衰,独自奕然秀发,傲睨风露。

南宋灭亡,福州连江籍诗人、画家郑思肖,宁可隐居于苏州的一个和尚寺,终身未娶,也不肯向元朝统治者低头。郑思肖有一首咏菊诗,常被后人提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高楼帘幕夜生春意思,菊月岁华晼晚粲然独放(9)

菊月里的菊,是深秋里的一盏灯。

陶渊明用它照亮南山下萧素的田园,后世的文人用它观照自己。

历朝历代,写菊花的诗句可谓汗牛充栋,菊月之菊,照亮了前世,也照亮了今生,让每个人无论际遇如何,都在内心留有一块净土,收获一份笃定与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平川,来源“解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