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中有一段典型的方言话语要全部读通并不容易(金瓶梅词话中有一段典型的方言话语要全部读通并不容易)

金瓶梅词话中有一段典型的方言话语要全部读通并不容易(金瓶梅词话中有一段典型的方言话语要全部读通并不容易)(1)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插图

在《金瓶梅词话》的第三十五回中,有一段对白来抢的穿戴的描写,写得非常夸张、有趣。但因含有一些方言字词语,又夹杂着错字、别字,读起来却非常拗口、晦涩,能够全部读得懂读得通的人并不多。

笔者查阅了以往的一些《金瓶梅》方言字、词典和校注,对这段话里的方言字词语,作出较全面、清晰地解释的,也寥寥无几。

这段话难在哪里呢?

这西门庆见了,推辞不得,须索让坐。睃见白来抢,头带着一顶出洗覆盔过的,恰如太山遊到嶺的旧罗帽儿;身穿着一件坏领磨襟救火的硬浆白布衫;脚下靸着一双乍板唱曲儿、前后弯、绝户绽的古铜木耳儿皂靴;里边插着一双,一碌子绳子打不到,黄丝转香马櫈袜子。

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难解的方言字词就有十几个,错字、别字也不少。如果对这些方言字词语不熟悉,就很难辨别出错字、别字,也很难解释清楚这些方言字词语。

现在笔者将这些难解的方言字词语列出,逐一作以分析、解读,与大家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请方家多多指教:

1.【头带】应该是“头戴”,“带”是“戴”的借音字。

2.【出洗】一般指已经洗完,或者洗过了的衣服。

3.【覆盔】指在破旧的帽子圆顶的部分,又覆上了一层布。“盔”,指帽沿往上的半圆体的部分。

4.【太山遊到嶺】“太山”应该是“泰山”,真实要表达的意思却是“胎山”。这儿以“泰山”作意象,形容帽子的顶,大而重,“泰山”又恰与“胎山”谐音,让人自然感觉到是大而软瘫的感觉。“胎”指东西软软的无支撑的样子,或叫软胎。如婴幼儿刚出生时,形容体软,就叫胎;“遊”应该是悠,意思是因软软的东西无支撑,经晃动就比较容易瘫软、斜倾,这个慢慢斜倾变化的过程,方言叫悠动。

“泰山悠到嶺”,这里形容帽子软软的盔的部分由顶慢慢斜倾到帽沿上。可见白来抢的破旧罗帽,补上了不合适的补丁,显得又大又重,歪歪斜斜地软瘫在头上。

5.【磨襟】衣褂穿久了,旧了,衣襟也明显磨损得不成样子了。

6.【救火】应该是揪合,借音字。本义是抓揪衣服之类的东西,合在一起,皱皱巴巴的样子。现在多写成就合,引申义凑合。这里指白来抢的衣服皱皱巴巴,不舒展的样子。也形容白来抢生活现状的局促和萎缩。

7.【硬浆】指衣物浆洗后发硬的样子。衣服越洗不干净,浆洗后就越发僵硬。这里形容白来抢的旧白布衫,经常洗不干净,皱皱巴巴,硬梆梆的样子。

8.【乍板唱曲】形容鞋破,鞋底线脱开,像咋板一样,走路随脚步咋巴咋巴地响。“乍”应该是咋,借音字。

9.【绝户绽】意绝无仅有的绽开的样子。这里形容白来抢的鞋破开得异样离奇,再也没有这个样子的了。“绝户”意绝后。

10.【古铜木耳】意思是鞋已脏腻得变成古铜色了,鞋两边的绑也没有了。“木耳”应该是没耳,借音字。“耳”指两扇鞋绑系鞋带的部分。

11.【插着】应该是茬着。意思是支楞着。“茬”支楞着、不实的样子。这里指袜子破乱,不贴合腿脚。

12.【一碌子绳子】应该是一撸子绳子,“碌”应该是“撸”,借音字。即一根打水的井绳。也可以说是轆轳上的一盘打水的吊绳。意思是指一根长长的绳子。这里用长长的绳子还打不到底,来形容袜筒深得没有底。

13.【黄丝转香】指已经由白变成黄色了的袜子,现又由黄色再转变成香色,香色是香的颜色,也就是近乎酱色。

14.【马櫈袜子】似马镫子一样的袜子。即破得只剩下半边的袜子。“櫈”应该是“镫”,借音字。

我们通过分析解释,复述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这西门庆见了,推辞不得,不得不勉强让座。

西门庆快速瞄了一眼白来抢。只见他头戴着一顶刚洗过,帽盔上又覆了一层布,显得大而重,已倾斜瘫软到帽沿上的破旧罗帽儿;

身上穿着一件,已坏了领子,磨破了衣襟,皱皱巴巴发硬不舒展的白布衫;

脚下靸着一双走起路来,咋巴咋巴带响,前后弯曲,开裂得奇特,绝无仅有的,古铜色,已不见鞋耳的破旧的皂靴;

鞋的里面支楞着一双,已经变成黄色,又由黄转变成酱紫色的,磨没底的马镫子似的破筒袜。

以上是笔者按鲁南兰陵一带方言作出的解读。不知其它地方有没有这样的解释,欢迎异地的同仁参加讨论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