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地方农业资源性国有企业的结构现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地方农业资源性国有企业的结构现状)(1)

首先明确企业,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存在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国有企业的本质其实还是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发展的原则,而非强化体制管理。 地方农业资源性国企从开始—发展—成型如果没有良好及明确的目的最后的发展结局就跟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个道理,故事很短,但是很耐人寻味。

从前,山上有一座庙,只有一个小和尚,每天诵经修炼之余,要到很远的山下挑水。每天只能挑一趟,但由于天天去挑,小和尚的日子过得也无忧无虑。 一天,又来了一个和尚,小和尚接纳了他。从此,二人要么轮流挑水,要么共同抬水,日子过得也还愉快。 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接纳了他,三人要么轮流挑水,要么轮流抬水,水基本上刚够喝,日子也能勉强过去。 忽然有一天,水缸里没水了,大家没水喝了。请来了几位专家进行分析:

一、一个和尚没有完成挑水或抬水任务,还照样和大家一起喝水,也没有在第二天补挑。打水的制度被破坏了,开始相互推卸任务,最后就没有谁愿意打水。

二、当地的官员上来看后说为了便于管理,要进行机构设置,遂设立主持一名、副主持一名,徒弟一名。从此,打水的任务就落到了徒弟一人的身上,还要干其它的工作,徒弟不堪重负累倒,于是没人打水了。

三、化缘归来的和尚建议,以后诵经时要效仿政府官员开会时的情景,每人面前一个大水杯,边喝水边诵经,可以免去口干的烦恼,更好地利于诵经。于是,喝水量大增,每天挑的水不够喝了。

五、日子长了,打水的桶和盛水的缸出现了漏洞,水存不住了,可是寺庙里的钱全用来装饰、更换办公桌椅了,没有买桶买缸的钱,自然没有水喝了。

六、忽然间,全国的寺庙开展整顿活动,要求十天内每位和尚读三本经书,写心得体会5万字以上,达不到要求者勒令还俗。于是,和尚们整天忙碌着应付整顿,没有时间打水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地方农业资源性国有企业的结构现状)(2)

结构及分配的本末倒置,现在的现实情况是二八定律,即80%的工作量压到20%的基层或前线人员,由80%带来的收益却分配给了金字塔结构的顶端。每天都在研究如何管理好干活的基层,而且没有相应的资源倾斜及工作保障,没水吃的事实由于眼界、高度、层面的不同致使许多人开始研究起来了,产生了一种东西叫改革,未能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本身出发解决问题吗,而是当做管理素材在研究,从而导致了防范措施、管理制度、体系文件,所以和尚没水吃没人去关注了,因为没有水吃比有水吃更有价值。

没人去关心问题的本质,更关心的是是否更符合领导的思路跟导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