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要怎么调理(无虚不补辨证施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意思是说,经过一个夏天,即使人没有生病,也会变得比较虚弱,如今已入秋,可以好好地补一下了。但需要提醒的是,进补的目的是为了祛病养生,然而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品,若进补不当,会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副作用,进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虚不受补要怎么调理(无虚不补辨证施补)(1)

■无虚不补

补药是针对“虚证”而设,故身体强健、无虚之人不宜进补,否则会有“闭门留寇”、“误补益疾、留邪致变”的危害。此外,凡遇感冒发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呕吐泻痢等病症时都应暂时停止进补,待外邪已退、病情好转时再继续进补。

■辨证施补

进补一定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绝不可盲目地跟着感觉或广告走,也不可认为“别人用了好,我用也就会有效”。清代名医余昕鸿说:“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所以进补者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

■不宜骤补

一般而言,老年人体质虚弱,消化等功能衰退,只有平补、缓补,慢慢调养,才能达到健运脾气、流通气血、平调阴阳、防衰抗老之目的。所以,补品应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若大剂蛮补,或应用过寒过燥、大辛大热之剂,都会事与愿违。

■谨防“虚不受补”

身体虚弱者消化能力也弱,而补药又以滋腻者居多,用后不易被肠胃吸收,还可能引起腹胀、纳呆等不适。因此,“虚人”使用补药前一定要顾及脾胃是否能够吸收,必要时可先调理脾胃,或在补剂中适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如砂仁、白寇仁等)同用。

■掌握进补剂量

使用补益药品一定要根据年龄、体质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否则,剂量过小如杯水车薪,剂量过大则易产生不良反应。在具体选用补品剂型时,若为短时间服用,或欲使疗效快一些,一般宜选用煎剂;若服用时间较长,则宜选用丸剂、散剂、片剂或膏剂等。

■注意灵活变通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相互依存,因此,补气与补阳、补血与补阴往往相须为用,至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之证,则当采用气血双补、阴阳兼顾的办法。而对于虚实夹杂之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进行;如采用补泻双施,或消补兼施,或以“通”为补,或先消后补等,不可拘泥。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一般的体质虚弱宜先用食补,只有在食补疗效不满意,或疗效太慢,或食补不能解决问题时,再考虑药补。需要提醒的是,拿不准自己需不需要补、体质适合怎样进补等问题时,最好先到中医专科就诊咨询,千万别“好心办坏事”,进补不成反伤了身。

│胡安仁/文,许建/编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参与每周有奖答题互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