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

【不讲武德】,这四个字因为某个传武网红的拙劣表演而成为网络热词,不断被套用,演绎,解构。

究竟什么叫德性,既而什么叫武德呢?德性,可以理解为正当性,包含自然法的正当性和社会范畴的程序正义,那么武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大致就是不搞突然袭击,讲究套路,不欺负老人等等。相反的,背信弃义、不择手段、不按套路、不拘常理就被视作不讲武德。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1)

不讲武德,说到底是一种实用主义,或是价值上的反规则的虚无主义。历史上,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从未停止上演背信弃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剧目。

最出名的算是三姓家奴吕布了吧,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杜撰,他的履历告诉人们一件事,目标可以不清但方针必须明确:有利则为父,有奶便是娘。原则是什么呢?名利色权而已,只要生活,英雄气短但儿女情长啊。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2)

其实还有更出名的典故:田忌赛马。调整出场顺序固然可以在总体比分上获胜,但上中下的逻辑顺序已经被否定了,当规则被破坏,结果实际其实已经不具备合法性了。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使诈跟竞技赛场上违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宣扬田忌赛马,表面上是提倡变通,实质上却是在强化实用主义和违规的弯道超车。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3)

周幽王,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也不知哪根筋抽抽了,玩起狼来了的儿童游戏,不是童心未泯,而纯粹是色令智昏,为博褒姒一笑而负天下,堂堂天下之君不讲武德至此又能有多大格局呢?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4)

还有常凯申同学,北伐尚未成功便急于同室操戈,背叛先总理遗志,玩弄起权术阴谋,挥刀指向同袍,乾纲独断背信弃义,最终为人民所唾弃,为历史所抛弃。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5)

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通常是作为忍辱负重绝地反击的正能量解读的。可是,忘恩负义,兔死狗烹说的竟然也是他。范蠡、文仲两位安澜之士、肱股能臣,一先一后,一个出走,一个赐死,可悲而可叹。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6)

都不讲武德,源头在哪呢?先秦学说以儒道墨法为主,耳熟能详的是孔孟、老庄、墨子、韩非等人…其实还有重要的一位:杨朱,他几乎是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多花些笔墨吧,杨朱史称杨子,他留下的几乎只是一毛不拔这个词语。其表述大概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悉天下而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则天下大治。说到底,这本质上是反皇权的个人主义,如同战斗檄文。这个思想加上墨家的兼爱非攻(反血统的人文主义)被孟子解读为无君无父,其罪名之大可想而知。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孟子辟杨墨”的说法,辟大概就是当下怼、diss的意思吧。孟子这个不讲武德的家伙,愣是将好好的学术争鸣搞成意识形态的对峙。那么,在追求大一统的语境之下,君王站谁自然是勿庸置疑的了,以至于后世仍被不断地曲解之和误读之。

先礼后兵不讲武德(不讲武德大事纪)(7)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田忌赛马、兵不厌诈,还有诸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孟母三迁之类的典故,它们在宣扬一种情怀、一种精神的同时,疏于程序正义的思考和公共道德的构建。为了胜利为了成功就可以不择手段吗?当我们一次次重复并强化实用主义,一次次沾沾自喜于低端的机智、技巧、变通之时,我们是不是事实上在一步步远离正义和德性呢?

那个网红传武大师,那些不同领域的各路大师们,真正不讲武德,极尽浮夸、矫造之能事的究竟是谁呢?

规则意识,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一种信仰,一种人格气质,是人之为人的恒产。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诚哉斯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