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

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

而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一种最古老“电影”已经出现在民间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

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

这是一项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

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艺术

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宣布将中国皮影戏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2)

演出时幕布上的皮影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幕布后三四人的乐队同时演奏十几种乐器

丝竹悠扬,琴鼓齐鸣

甚至在鼎盛时期皮影戏夜夜演到天亮

连唱一个月都不觉得稀奇

01 皮 影 戏 的 历 史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

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

同时也是一种由说、唱和音乐相结合

通过光影展现“三位一体”的表演艺术

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

便可“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因此,皮影戏也被誉为

“电影的鼻祖”、“最早的卡通动画”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3)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

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

书中这样记载:“逢节庆日,每一坊巷口,

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

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4)

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

其中一处棚子背对画面,周围聚了一群人

应该是傀儡戏或皮影戏的棚子

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

杭州还出现了名为“绘革社”的组织

“绘革社”里面有“镞影人”,专门负责刻镂影人

明代是中国皮影戏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那个时候开始,皮影戏开始分成了不同的流派

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浙江、

闽南、云南等地的皮影戏都在这时初步成形

清代至民国初期是皮影戏发展的繁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皮影造型制作精美、唱腔高超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5)

清代皮影 三顾茅庐

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

都少不了搭台唱影戏,有时还会出现一处庙会

同时出现几个皮影班,互相对擂,热闹非凡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6)

百代、长城、丽歌、宝利等唱片公司

也曾在20世纪初灌录过皮影唱片

02 影 人 的 制 作

影人的轮廓犀利,线条明快

全部采用侧身造型

它的制作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

其中以3~5年的黑色牛皮色度最好

刮去毛血,再经过硝制刮平,使得皮革变薄

呈半透明后,再用不同型号的刀具刻凿

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

设计形象不仅要符合情节设定

人物服饰、道具也都要求符合历史

小旦要樱桃小嘴,丑角则嘴角微翘……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7)

雕刻皮影的刀具可分为

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等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8)

一般来说,薄而透亮的成品皮

用于头、胸、腹等显要部位

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

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

这样既可节约原料,也可使影人上轻下重

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

皮影雕刻完成之后就可以上色了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一些讲究的老艺人大都自己用

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

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9)

上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

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

目的是为了使颜料吃入影皮内

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挥发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0)

由于皮影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

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

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竹签棒

依照通常方式,一个人物只须两根签棒

动作复杂的形体则多达四、五根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1)

皮影戏表演时的道具主要是影窗,俗称“亮子

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

其次是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的光源

过去用的是油灯

但现在大多都是用几根日光灯管组成的灯箱

03 地 方 皮 影 戏

皮影戏的流行范围广泛,而且还会因

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不同种类和流派

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

皮影戏属于传统戏剧类,共有相关项目35个

从这些项目的地区分布上看

河北、辽宁、陕西3省的项目数量较多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2)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河 北 皮 影

河北皮影戏大致分为

以唐山、秦皇岛为代表的冀东皮影戏

以沧州河间市为代表的冀中皮影戏

以邯郸为代表的冀南皮影戏等几个流派

其中冀东皮影戏中的滦州皮影

因其“钻天入地”的独特唱腔和巧妙的操纵技巧

成为植根燕赵大地的一朵艺苑奇葩

同时,也对周边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的

皮影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3)

如此说来可能会有一点陌生

但相信不少人对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俏夕阳》有深刻的印象

这个节目就是以滦州皮影为原型而创作的舞蹈

辽 宁 皮 影

辽宁皮影较有代表性的是凌源、岫岩皮影

岫岩皮影戏与满族文化不断融合

逐渐吸收了当地的满族单鼓、东北大鼓、

二人转、东北秧歌等曲调

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风格的唱腔与影词

其唱腔较之粗犷豪放,短促平直

凌源属辽西地区,靠近河北省

因此凌源皮影受滦州皮影派系较多

清代由河北省的昌黎、滦县、乐亭等地传入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此在表演形式上

凌源皮影与上述地区大致相同

但在唱腔上却带有独有的东北地方音乐的特点

2006年5月20日,凌源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 西 皮 影

陕西省被认为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

皮影大都是根据汉唐的人物碑刻和陶俑的风格刻制

陕西皮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唱腔多样

有“老腔皮影”、“拍板皮影”、“弦板腔”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流行在陕西潼关、华阴一带的

“老腔皮影”

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各类影戏的鼻祖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4)

“老腔皮影”是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

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

“老腔皮影”的唱腔豪放激昂,铿锵有力

演出中时常出现呐喊助威,帮唱的唱法

在情节紧张时还会用惊堂木击板伴奏,以增强气氛

当地人形象地称:

“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5)

在娱乐形式极大丰富的时代

皮影戏的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

保护传统文化是一种责任

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门艺术

而是遗弃了一种文明、智慧和财富

话题

你看过皮影戏吗?

留言区见

- END -

编辑 | 尹诗画

图源 | 视觉中国、网络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6)

9.9元限时特惠

特惠截止至今日24:00

畅读《中华遗产》

民艺镜头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7)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8)

东北话到底是什么味儿

什么是鲸落

地理君小课堂2020年4月|3月|2月|1月

2019年12月|11月|10月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19)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20)

买好物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21)

看杂志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22)

逛世界

心有多大,地理就有多广博

如果你有任何想对地理君说的话

就在评论区留言吧

还原唐代最好纪录片(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