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

小寒三候水仙

雪宫孤影、水殿仙人、金盏银台、露下风清。

明玉擎金 、雪魄冰魂、一片芳心、含香早春。

岁寒小窗净,沉烟幽梦轻,香心凌波去,罗袜亦生尘。

岁末年尾,寒冬腊月,此时人们为了迎接早春正月开始置办年货。

在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花市,总能闻到一种清透醒神的幽香,仔细寻觅就会发现那无处不在的玲珑如玉的身影——那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小寒三候的“水仙花”。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2)

凌波仙子——水仙花

传说天仙不行于地,借水为名,即天仙脚不沾地、行于水上,其情境充满想象,顿生美感,而名唤“凌波仙子”的水仙亦有此超凡脱俗的美好。

水仙为水之“精华”,花如其名,光是“水仙”二字就让人读来意蕴无穷,清雅悠远。

它生于寒冬之中,秉雪魄冰魂,它的美让人惊艳,引人遐思,成为冬末初春的寒冷中的温馨和暖意,为人们传递春天的气息,陪伴人们度过充满温情和美好的春节。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3)

岁寒小窗净,沉烟幽梦轻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水仙”其名,仙人与琴

“水仙”之名,有三种说法,并不仅是水仙花,让我们逐一道来。

其一,“水仙操”是琴曲名,操的曲调忧伤凄婉,如《风俗通》中“其过闭塞忧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

援琴欲鼓水仙操,钟期既远谁为听——操与诗、词、歌、赋一样,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体,其文体近似于“骚体”,如孔子著名的《猗兰操》。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4)

琴曲水仙操

其二,“水仙”指的是“水中之仙”,即“水神”:仙人在天曰天仙、在地则是地仙、在水即为水仙。人们把屈原、伍子胥等人作为水仙,如诗句“朝发巫山暮入楚,江东至今称水仙”。

其三,“水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水仙花,冬末春初绽放,作为春节的应时花卉,人们经常将其栽植在浅盆浅钵中,置于几案窗前,以供赏玩。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5)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历史,享誉全球的漳州水仙

水仙原产于北非、中欧及地中海沿岸,而后传入世界各地,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植水仙的历史。

据推测,水仙于晚唐传入我国,在宋代,关于水仙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

到了南宋则传播到江南地区、闽浙等沿海地区,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花卉,而在明清时期,则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6)

漳州水仙花田

清朝时,从苏州水仙、金陵水仙再到闻名天下的漳州水仙,自康熙中后期开始,福建漳州成了全国水仙种植、贸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漳州水仙驰名中外,享誉全球。

水仙从外传入,又从中国走向全世界,有趣的历史路径,可以说它的发展是中国花卉栽培和文化与世界交流的一个缩影。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7)

水仙雕刻师

先春著粉教如雪,向夕生寒不待风——水仙,不似人间花,却自手边香

凌波步弱、袅娜娉婷、杯擎清露、雪映冰魂。

水仙是小寒三候的花,一候梅花和二候茶花一样,它们都是生于寒冬腊月的花。

但和梅花的幽冷、茶花的秾丽不同,水仙虽然自带仙气不似人间花,却与人们的生活更为靠近。

因为相比梅花、茶花,水仙更适合室内生长,它虽然看似柔弱,却不择环境,只要一个瓷钵或者浅盆,一碟清水,几粒卵石,就能置于案头、窗台、茶几等处。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8)

不择环境的水仙

岁寒伴侣,遥想初春,小窗案几,淡雅清芬,让人赞赏欢喜。

在万物萧瑟、百花凋零的严冬,水仙翠色、雪白、鹅黄的组合让人感觉到春意盎然、美好祥瑞,所以它一直被人们用于庆贺新年,是“岁朝清供”必不可少的年花。

水仙置于客厅,在节日气氛外,更体现出一种宁静和温馨,因其可以吸收废气,释放清新的空气,还能吸收噪音。

将水仙芳放于书房和卧室,又可以营造出恬静舒适的环境,所以水仙也被作为“家宅风水”中改善环境很好的花卉。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9)

先春著粉教如雪,向夕生寒不待风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水仙,雪中四友,花中四雅

苍烟万顷、雪冷冰凝、兰友梅兄、溢远香清。

水仙花娉娉袅袅,其花莹白,轻晕娇黄、玉色清明,其叶翠碧,轻晕娇黄。

它外面的花瓣温润如玉,白如绢,轻似纱,包裹着内部鹅黄的部分,莹洁娇憨。

再加上扁平微厚的叶子,就像一个冰雪伶俐的小仙女,戴黄冠着白衣翠裳,微风吹来,轻盈舞动,惹人恋爱。

水仙不可缺水,故名水仙,它于寒冬之时开放,也有“雪中花”的之称。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0)

仙气可爱的水仙

水仙花外层为白色花冠,中间金黄色小碗状的是副花冠,所以也有“金盏银台”之名。

它一般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单瓣花轻灵可爱,重瓣花繁复华丽,各有特点。

水仙重瓣的花冠中心部分由副花冠和雄蕊分化成瓣,形成黄白的多重花瓣,称作“玉玲珑”。

水仙胜在清雅幽淡,它的香气悠远四溢,往往还未看到“本体”,已经被香味俘获。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1)

重瓣水仙“玉玲珑”

每每透过那样清雅的香气,看到水葱绿、嫩鹅黄、玉色白构成的颜色组合时,如沐春风、如浴暖阳。

那样充满生命力的色彩,鲜活亮丽又干净纯粹,轻盈可人的花瓣没有冬天的沉重与单调,反而有了春日的明朗和舒畅。

水仙花素雅幽洁,超凡脱俗,所以它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

古往今来,人们喜爱它吟诵它,古往今来的诗词书画中都有它的身影。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2)

明·仇英《水仙蜡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水仙与黄庭坚,冰肌玉骨的豁达乐观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 〔宋代〕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凌波看与宓妃同,半在丹青半水中,凌波仙子如洛神将至,轻盈之态若微月缓行。

是谁招来这样让人断肠的香魂,向夕生寒不待风,将我的愁怨凄决寄于这样的寒花奇卉。

香气怡人,倾城之色却素颜如斯,山矾是她的弟弟,梅花是她的兄长,山矾幽情,梅花孤傲,它们均是清姿如仙的花卉。

这是黄庭坚笔下的水仙,它成为一个真正的仙子,在细腻的描写后忽然写道看花看到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不愧是大书法家,从幽淡之美转而成为豪爽之气,诗中的大写意让柔弱凄决的氛围也变得快意侠气,如同他的书法——纵横雄健、豪放跌宕,痛快飘逸。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3)

南宋 赵孟坚 《水仙图》

黄庭坚一生酷爱水仙,写了很多首关于水仙的诗。他一定懂水仙的美,亦不拘泥于世人对水仙之美的狭隘,自己和水仙一起坦荡乐观,其诗让人读来意趣横生。

如“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这样的赏花,初时伤感凄清,后却乐观旷达,何不像黄庭坚和他的恩师苏轼一样,都是直言快语,坦荡忠诚,不惧奸佞和黑暗,从来豁达乐观,坚韧不屈。

也像他们的人生经历,在经历幽暗和磨难之后,依然选择相信内心的信念,从不妥协,且苦中作乐。

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开在寒冬的水仙,却充满初春的明朗,将自己站成了另一种美好。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4)

阳光下的水仙花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众人皆醉我独醒:关于水仙的故事

据传水仙最初传入湖北荆州,当时楚国人将屈原奉为“水仙”,他形销骨立忧愁故里、孤独行吟于江水之畔的身影,与希腊传说中水仙的化身纳西塞斯(Narcissus)的形象非常有些类似。

也许因为水仙美好且脆弱,总有一份孤独的气质,所以有了这个传说。

但是西方的神灵是顾影自怜,有些走火入魔,梦呓自恋。而屈原是心怀天下,忧愁万民,二者完全不同,只能说他们的孤独是相通的,不为外人所理解。

水仙虽是仙风道骨却不择环境,不孤高清高,有水便能绽放,实属难得。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5)

水泽之神——水仙

水仙在其美好之外,还具有药用和经济价值。

它以鳞茎入药,春秋采集,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疗效。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等症状。

水仙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水仙全株有毒,误食后有呕吐、腹痛、脉搏频微、出冷汗、下痢、呼吸不规律、体温上升、昏睡、虚脱等,严重者发生痉挛、麻痹而死。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6)

馨雅水仙

水仙的花香清郁,鲜花芳香油含量达0.20%-0.45%,经提炼可调制香精、香料,可配制香水,香皂及高级化妆品。水仙香精是香型配调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水仙花清香隽永,还可以采用水仙鲜花窨茶,制成高档水仙花茶,水仙乌龙茶等,茶气隽香、味甘醇。

水仙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庆贺春节必备花卉之一,彰显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也充满了寒冬中的意趣。

让我们一起感受“凌波仙子”水仙之美,在年节忙碌之余可以抽空欣赏这样可爱的冬日之花,治愈疲惫的身心。

#你好,小寒##一起等春天##水仙#

凌波微步白袜生尘(凌波仙子生尘袜)(17)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 关注 点赞 评论,非常感谢!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里体味美好,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为原创,特此声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