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圣教序能横着写吗(集王圣教序结构例举)
《集王圣教序》结构例举:重者变化之左右同形和上下同形
楷书中有一些字点画众多,结构繁杂,书写起来极不方便。行书遇到这种字往往可以用省略个别点画或改变原楷书某一基本形态(组成一个字的某个部件)的方法,简化其结构,以便书写。
例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几个字,“俯”字右旁的“付”省去了一撇、“雖”字左旁的“虫”省去了一点,“爲”字下四点代之以一横,“能”字和“臨”字的右旁以及“終”字的左旁,都以笔画简单的基本形态代替了原来笔画多而复杂的基本形态。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笔画,书写便当,而且字的神貌也大为改观。由于行书对楷书的这种“省变”不是一成不变的,行书对某一个楷书字的“省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而“省变”的程度也可以不同,于是在行书中,毎每一个字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形成了行书结构和体势的多样性。
偏旁部首的同形,一方面是偏旁部首字形的相同,同时,各个偏旁部首在点画、结构、布势上也要有所不同,有所变化,方不至于堕入呆板之病。
谈到同字的变化,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二十多个之字,字字不同,无论形和态势皆异。实际上,在书法中不变也是一种功夫,不变的优点在规范规矩,统一,缺点则是死板,缺少灵动之气韵。变化虽然生动活泼,但同样不能超过一定度,过了那个节点,就会使作品变得杂乱无序。所以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过犹不及。在《集王圣教序》中这种变化处理不但丰富,而且处理的极其巧妙,恰到好处,有度有节,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可见其技法之丰富和变化多姿。
同形的变化和同字的变化一样,在二王一脉书法中的变化手段上是极其丰富的。我这里选其几种以抛砖引玉。
1、左右同形
左右同行,顾名思义之左右结构有偏旁部首相同的形符,在并列出现的时候要有变化。如繁体字的"质"字的上部左右同为"斤"字 。其中的变化包含了点画形态方向的变化,也有形态的变化,空间分割的变化。如左右撇的粗细轻重变化,竖撇的变化更大,左化为点,右化为竖且左方右圆。横画左斜右平。竖,左为短竖,收笔呼右,右竖化撇引带下左。可谓形同而点画异形,但又能够和谐统一为一体,为什么呢?,我分析一下两个"斤"字的点画取势方向就可以发现,撇和竖向笔画的角度、方向几无二致。
"慧"字的上部也是左右相同的两个部首。整体看左有行书意右带草书形。故左第一笔起笔如楷。这个字的变化和"质"字不同,"质"点画近楷,而"慧"字的点画线条连带处理。异圈带横。但在方圆,粗细、迟疾上有种种不同变化于线条之内。
"劳"字也是上部左右同形。左右连带书写,左楷右行书意。点画用笔有轻重变化,左竖曲,右竖直且挺。注意点画起笔收笔的起转承合运笔如楷。虚实疏密方面,左疏右密。轻重变化不同。
"双"字上部左右皆为"住",在形态上的处理变化,最突出的是立人旁和"主"字间的粘连处理左部分的立人和主相互之间点画粘连,"主"部竖画偏右。右部"住"左右只有化横点和撇粘连。线条的刚柔曲直方面左右也不同,左立人直而刚,右立人曲而柔。右部横画起笔收笔形态极尽变化。
"兹"字下部同形。在字形上更接近草书。但左右减省连带处理上各异。左重右轻 ,左用笔方,右用笔近圆。右部"幺"横和点取平势,点和横向笔画融为一体,以意代之。
二、上下同形
"出"字由上下"山"字组成。上"山"的竖折横和和竖,取行书,下部近楷。用笔上有粗细、轻重、斜正、方圆之变化。竖上重下轻,垂直,居中。
繁体"飞"字由两个"飞"字形结构组成。结构处理有轻重缓急粗细等诸般变化。右部上下四点,上竖,下斜取势,均连带书写。
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与书法具有的变化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书法的变化美产生与存在,和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自然物有着千缕万丝的关系,这也是书法的自然美的源泉和标准的本体。
孙过庭《书谱》说:"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讲的就是书法中的变化问题,也是对经典书法的总结的结果。
概括起来说,点画的变化技巧主要有形、质和取势上的变化;结构的变化技巧主要体现在轻重、欹侧、伸缩、开合等。
也有人把这种变化技巧概括为大约以下十种:一、大小,二、粗细,三、宽紧,四、左右,五、浓淡,六、润枯,七、急涩,八、动静,九、真草,十、欹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