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定祭祀日可以上坟吗 上坟祭祀是家国大事
上坟祭祀,是家与国的大事。《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天地、祖先,与战争,是国家的两件大事。因此,在古代官员序列中,主掌太庙礼仪的官员通常都位列九卿之首。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祭祀之事,就是俗话说的“上坟”。除了正常的祭祀外,家有喜事,比如结婚、升学、或者升了大官,都去“上喜坟”,在坟头上压红纸。
一年中,会有多次上坟的日子。但是,不同的时节,上坟的内涵并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一般有这几个日子都要去上坟的: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以及除夕。
清明节上坟:通常会说是“扫墓”,一般做些添土、清草、植树等整饬的活儿。这个节日的上坟,主要表达对祖先的思念,感恩祖先。
清明节的来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晋国公子重耳被逼流亡,一路上受尽屈辱。那些跟随他的人,陆续各奔出路。最后只有少数几个,其中就有介子推。后来,重耳因长时间吃不到食物,晕了过去。介子推便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赏赐跟随他流亡的臣子,却把介子推给遗忘了。经有人提醒,晋文公心中羞愧,差人去请介子推,要赏赐封官。但是介子推一直不到。后来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就背着自己的母亲躲到绵山上去了。派人搜索未果,有人便出主意,三面烧山,留下一面,介子推就会见火下山逃生。然而山火烧了三天三夜,不见介子推出来。后来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柳树烧死了。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便将此绵山改名为介山,在此柳树处建立祠堂,此日全国禁烟火,只允许吃寒食,定为寒食节。后来又称清明节。
从这里可以知道,清明节就是我们中国的感恩节。因此,缅怀先烈都是在这个日子,就是在表达我们的感恩。
中元节上坟:中元节出自道家文化。共分三元:上元节为正月十五,闹花灯;中元节七月十五,地宫开门;下元节为十月十五,祭祀祖先。后来经过演化,逐渐将中元节演变成了俗话说的“鬼节”,并且要上坟。
在道家文化里,对“三元”还有另外的内涵: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难。而佛家文化也将“盂兰盆节”定在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上坟的源起:七月是收获的季节,一年的收成在七月收归家里,因此古人通过上坟这种祭祀方式,向祖先奉献秋季的收获、请祖先尝新的日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受了道家文化的浸润,认为这一天是地宫开门的日子,各路鬼魂纷纷出来。因此在此日上坟,给祖先送钱使用,能够接收到。由此就有了俗话说的“鬼节”。
因此,中元节上坟,就是送钱财的意思。
冬至节上坟: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先测定出来的。冬至这天,夜间时间最长,因此,古人们便说这天是阴气最重、阳气最弱的时候。从第二天起,阴气便日衰、阳气便日升。从冬至开始,就是“数九严寒”的日子,为九九中的一九第一天。
冬至祭祖,自古就有。南方人有祠堂,就会将族人聚于祠堂。北方多是上坟。古代的记载中,较早的见于东汉《四民月令》,说是要向玄冥和祖祢供奉粮食、牛羊之类。到了宋代,冬至祭祖的记载就多了起来。
在我看来,冬至祭祀上坟,还是为了与祖先形成感应。冬至阴气最重,先人的灵魂最活跃。这天祭祀,是要告诉先人,家庭和乐、家人安好、以及自己的成就、一年努力等等,让先人安心。
除夕上坟:春节是一年的大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不论平时在天南海北,这一天都要回家,聚在一起。不仅生者要团聚,逝者也要请回家,一起过年。因此,除夕这天上坟,就不是祭祀,而是“请祖先回家过年”,祭祀的礼节在家里进行。胶东这一带地区,到了初二晚上、或者初三早上要“送年”,就是请祖先回去的。然后,初三开始,外姓才可以互相拜年。
记得小时候,跟着哥哥们在除夕这天去上坟,烧了纸钱、放了鞭炮后,哥哥们会喊上一嗓子:回家过年啦。然后一路上我就不敢出声,怕先人怪罪。
如今又快过年了,又是除夕上坟的日子。便借此发挥,将关于上坟的有关理解写了出来。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