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写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两个疑惑)

​有人问:香菱学诗的时候,有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前言

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时候,讲了一通道理,然后香菱说出了这番话,这里面包含了两个问题,似乎林黛玉并没有作正面的回答。以至于这段话被很多人误解,甚至解释得南辕北辙。

我们先看看林黛玉说了些什么?

红楼梦为什么写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两个疑惑)(1)

一、黛玉给香菱说了些什么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红楼梦》

上面这段话被很多不喜欢作格律诗的现代人所引用,成了作格律诗不遵守格律的奇怪论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香菱下面的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香菱其实提到了两个疑惑: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红楼梦》

林黛玉接着解释道: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红楼梦》

林黛玉‘不以词害意’被很多人误解,有些学诗的人看完这三段话就看糊涂了。其实明白作诗的人知道,林黛玉教给香菱的就是格律诗的作法,但是林黛玉说不要拘泥于格律诗,还可以作不用格律的古体诗。

从后面林黛玉告诉香菱读书的顺序也能看出来:

《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读一百首......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根据林黛玉的推荐,五律选王维,七律选杜甫,七绝选李白。然后再学古体诗,可选择隋朝以前的诗人,如陶渊明、应瑒、谢灵运谢朓、阮籍、庾信、鲍照。

这种学诗的顺序并不一定适合现代人,为什么老街这样说呢?下面会解释一下。但是,我们先看看香菱提出的两个“疑惑”。

红楼梦为什么写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两个疑惑)(2)

二、 香菱的两个疑惑

细心的人会看到香菱的两个疑惑,似乎林黛玉没有解释。不多这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其实林黛玉在这两段话中已经说出了答案。

老街分开解释一下。

1、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红楼梦》

学习格律诗的人都会发现香菱遇到的问题,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感怀》,其对仗不仅仅是不工,而是根本就不对仗: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这种情况在早期的格律诗中有不少,格律诗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严格的格律诗作品。拿今天盛行的《唐诗三百首》来说,就收录了很多不合律的“格律诗”。最著名的就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很多诗并不是标准的格律诗(近体诗),甚至可以说不是格律诗,但是不可否定是好诗。 严羽的《沧浪诗话》卷二诗体篇中讲到近体诗的时候,说过: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沧浪诗话》

早期的格律诗中,这些半古半律、失对失替的作品,被严羽归为“古律”,后来越来越严格,即所谓的“今律”。历朝历代科举中的诗体,大多是严格的格律诗,作《黄鹤楼》、《夜泊牛渚怀古》这种诗基本是没有机会被录用的。

但是林黛玉说的这句话很容易被人误解: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红楼梦》

林黛玉并非否定格律诗,也不是鼓励香菱却做什么“古律”,而是说作诗尽可以不拘泥于格律诗,也可以作古体诗(非格律诗),林黛玉推荐的诗人中,这些人做的大多是都是古体诗( 其中庾信有近体诗作品):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红楼梦》

红楼梦为什么写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两个疑惑)(3)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香菱还有第二个疑惑:

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红楼梦》

香菱所说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是对于句式中平仄规则表示疑惑。格律诗有四种基础句式: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格律诗中有拗体、有变格,例如“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常见的律句之一,明显不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的说法。

而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可以救拗的拗体格律诗,也不符合这个说法。例如李商隐的五言律诗《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

高阁客竟去、肠断未忍扫,都是”中仄仄仄仄“句式。

这是拗句的句式,还属于格律诗的范畴。至于古体诗的句式就更多了,几乎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只要是好诗,又何必在乎什么格律诗还是古体诗呢?

杜甫的《望岳》,王勃的《滕王阁诗》,李白的《行路难》等等都是千古传唱的古体诗。当然可以说“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了。

红楼梦为什么写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两个疑惑)(4)

三、学诗先从哪里入手

从林黛玉的推荐来看,她建议香菱先看五律、再看七律、再看绝句。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对我们今天学诗的人有些难度,所以还是先从绝句学起更好。

绝句也可以先从古绝句开始,例如李白《静夜思》、贾岛《寻隐者不遇》、孟浩然《春晓》等等都是五言古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再学习近体绝句(格律诗),例如 王维《相思》等是五言律绝句(近体绝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五言和七言的律绝句熟悉以后,在练习五律、七律。通过这种方式熟悉格律的规则,然后再考虑提高诗歌的质量。

注:古人的五绝中古体和近体(格律诗)数量相当,但是七绝中近体诗占了绝大多数,七言古体绝句非常少。

红楼梦为什么写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两个疑惑)(5)

结束语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后交的作业来看,都是标准的七言律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这首诗从格律上没有问题(玩、烛都是入声字),既然格律明白了,于是林黛玉就提高了要求: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这就是学诗的正确过程过程,先打基础,再提高。

香菱虽然是一个文化较低的丫鬟,但毕竟和黛玉宝钗们厮混在一起,天天熏陶自然领悟快。但是现代人直接从七律入门难一些,可以先从绝句开始。

@老街味道

您相信江郎才尽吗 其实这是江淹给自己编织的一个谎话

必学基础 填词时的换韵、叶韵、叶平韵、叶仄韵是什么意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