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1)

挖掘英语主题视频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多维度“看”Apologize主题视频为例

禹海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成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英语课程标准将语言技能调整为五项,在原来“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看”的技能要求:语言技能中的“看”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需要获得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1]。

英语视频以生动、真实的语境将语言学习内容具象化,其高密度、大容量的特性改变了语言内容的呈现方式。视频中的背景,人物的言语、表情、动作、情感等要素,给学习者带来了强烈的视听觉刺激,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视频资源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多作为课堂导入、兴趣和背景认知激发、活动和练习巩固的辅助手段,将视频资源作为主体教学资源直接与课程目标结合起来分析运用的探索并不多见。本文以Apologize主题视频为例,尝试从英语课程目标的多个维度研讨视频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Apologize主题视频内容概要

Apologize主题视频时长为5分52秒。视频在同一主题下分为5个小场景,内容如下。

场景1:超市里,爸爸推着购物车,大女儿Lily在爸爸左侧边走边读书,小女儿Jane推着小购物车跟在爸爸后面。可能Jane觉得无聊,她用购物车撞了爸爸的脚后跟。爸爸提醒道:“Hey, ankles, please.”。爸爸正要与Jane进一步交流,却被一位大声打电话的女士给打断了。Jane走到Lily身边,打掉了Lily正在阅读的书。爸爸要求Jane向姐姐道歉,但Jane往地上一躺就开始耍赖,说自己不是故意的。经过爸爸的努力,Jane终于道歉了。

场景2:那位女士又出现了。她打着电话,走路时横冲直撞,把Jane撞到一边并扬长而去。Jane说那位女士应该向她道歉,爸爸前去交涉,但女士不以为然,一再表明自己不是故意的并拒绝道歉。Jane不依不饶,说自己都能道歉为什么她却不道歉。

场景3:为了给小女儿有个交代,爸爸找到超市管理人员,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说他正在教育小女儿,即使那位女士不是故意的,也要对他的小女儿说声“对不起”。

场景4:超市管理人员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决定帮助这位爸爸,遂找到那位女士并要求她向Jane道歉,但女士依然坚持说自己不是故意的,拒绝道歉。

场景5:超市管理人员报警求助。警察到来之后,那位女士态度更加恶劣,依然拒不道歉。在女士被警察带走之前,Jane用爸爸教自己的方法,最终让女士道歉。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2)

二、运用主题视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程标准对语言能力的定义是: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2]。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其在社会情境即真实的语用环境中,能否准确理解他人的说话意图并得体地表达个人意图。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将学生语言的学习与语境联系起来。视频Apologize涉及三大主题语境中的两个,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在人与自我主题语境方面,视频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我与他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处世之道。如Jane由不愿向姐姐道歉到道歉、坚持让那位女士向自己道歉、最后让那位女士道歉,再如超市管理人员在Jane的爸爸向自己求助后找到那位女士交涉、最后报警求助等。

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以语言学习为基础。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视频的播放次数,也可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将剧本台词打印出来供学生学习参考。在“看”或“读”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表述,并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完成指定的语言任务。本视频中的语言现象有撞人、意外与有意、打人、道歉等的表达。下面以撞人的表达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一)表达种类

学习内容:“How many ways are there in the video that express‘撞人’?”。

视频中有关撞人的表达共有5个:

(1)Hey, ankles, please.

(2)She hit me.

(3)You just walked into my little girl.

(4)But you just bumped into my little girl.

(5)OK, this woman, who's shopping here, just banged her leg right into my daughter.

活动形式如下:先安排个体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视频文本的方式寻找其中有关撞人的表达。个体活动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个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安排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轮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在听取他人发言时修正、完善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最后形成共识并指定小组发言人准备班级汇报。小组活动之后,教师可让各小组轮流汇报,也可抽选小组汇报,最终找出有关撞人的5个表达。

(二)表达效果

学习内容:“The five expressions mean the same thing, but they're different. Can you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同样是表示撞人,但这5个表达在人物、语义、对象、情绪等方面不尽相同。

(1)“Hey, ankles, please.”是爸爸说给小女儿Jane的话,只有3个词,没有使用较复杂的词汇和句式结构,因为只有使用符合少儿认知水平的语言和少儿进行语言沟通才能更加有效。

(2)“She hit me.”这一表达是小女儿Jane说的话,同样只有3个词。和其他同样意思的表达相比,这个表达也没有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结构,符合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语言系统与特点,是编剧高超文学艺术的反映,也是语言学习者应有的语言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培养语言能力。

(3)“You just walked into my little girl.”是爸爸第一次让那位女士给小女儿Jane说“对不起”时的话语。此时爸爸情绪比较平静,语气显得很温和。“walk into”是一个很中性的词语,只是对这个事件的简单陈述,没有人物情绪上的反应。

(4)“But you just bumped into my little girl.”是爸爸平心静气地劝说那位女士无果后说的话语。此时爸爸情绪有些激动,言辞也就激烈起来。很明显,“bump into”要比“walk into”语气重一些。

(5)“OK, this woman, who's shopping here, just banged her leg right into my daughter.”是爸爸向超市管理人员说的话。因为无论如何劝说,那位女士就是拒不道歉,但Jane不依不饶,爸爸只得向超市管理人员求助,期望通过超市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描述发生的事件时,爸爸很生气,用了语气更加激烈的“bang into”,而且还强调表明是“腿撞”。

活动形式如下:要求学生依据剧情比较5个表示“撞人”的说法并说出它们的差异。进行此项语言学习活动时,教师先安排个体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或阅读视频文本辨析5个有关撞人的语言现象,分析与推断这些语言现象间的逻辑关联。个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安排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轮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为什么那样思考等。学生听取同学发言时要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思考。每个小组就此语言学习活动形成共识,并指定小组发言人准备班级汇报。小组活动之后,教师可让各小组轮流汇报,也可抽选小组汇报,最终形成班级学生对撞人的5个表达区别的整体认知。

(三)拓展延伸

学习内容:“Are there any other expressions besides these five that mean ‘撞人’?”。

表示撞人的说法不只有上述5种,还有run into、knock into等。此项语言学习内容是基于视频相关语言本身的拓展与延伸,属于探究性学习内容。这对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活动形式如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完成。如果不具备在课堂上完成的条件,也可让学生课下借助网络或图书馆资源完成。个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安排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让学生分享与交流活动结果。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3)

三、运用主题视频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融入社会、融入世界是对未来公民的基本要求,而未来公民融入社会、融入世界的前提是对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尊重。学生是未来公民,他们不仅要有文化知识,还要有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2)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自尊、自强的品格;(3)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3]。

人际交往中,人们有时会因为言谈举止不当给他人带来困扰或伤害,此时道歉就成了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它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形成。可以说,道歉是一种文化,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道义行为。该视频的主题围绕道歉展开,是对道歉文化的诠释。Jane用手推车撞到爸爸的脚腕,故意把姐姐捧在手中的书打掉,都属于困扰他人的行为,理应向对方道歉,但她因为年幼还没有道歉的意识。爸爸经过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沟通,教会了她说“对不起”,她后来还要求并教会那位女士向她道歉,这些都是道歉文化意识培养的结果。

教师可就视频内容提出以下文化意识方面的几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交流,可以是个体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的结合。

(一)聚焦主题,感悟文化内涵

“What's the theme of the video? Is that what we call ‘culture’? Does the video support your statement? Why do you think so?”等问题聚焦视频内容主题,引领学生关注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化特别是道歉文化的内涵,发挥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文化理解,形成价值取向

某种程度上说,文化意识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不经意间表现出的并为社会认可的言语与行为。“Why does the father insist on an apology from the little girl? What does he do when Jane refuses to say sorry? Is it a good way for the father to beat the child when she won't listen to him? Why does the father insist on an apology from the lady? Is it OK for the father to come into conflict with the lady when she won't listen to him? What does he do when the lady refuses to say sorry to his daughter? Is he a good father? Why do you think so?”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并评价视频中的爸爸在道歉文化方面的行为及其原因、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笔者曾经在一次送教活动中让一位教师以本视频为教学内容上观摩课,并建议他提出“Is it a good way for the father to beat the child when she won't listen to him?”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看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思考。执教教师提问了几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说Jane不听话、把她打一顿迫使她道歉是个好主意,而是都认为应该像Jane的爸爸一样以极大的耐心说服、教育孩子。这节课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这些学生将来要成为人父、人母,相信他们也不会简单粗暴地对待不听话的孩子。

“What does the store manager do when the father turns to him for help? Do you think he does the right thing? Why do you think so?”等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引发学生思考该有怎样的行事原则以及尺度。面对Jane的爸爸的求助,超市管理人员没有袖手旁观,也没有和稀泥,他决定去找那位女士正面交涉。交涉无果后,他没有感情用事,而是理性地选择报警,让能解决问题的人来解决问题。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这一举动,爸爸对Jane的道歉文化教育也许会前功尽弃。

(三)行为评价,涵养文化意识

“Why does the lady refuse to apologize to Jane? Do you think the lady does the right thing? Why do you think so?”是在那位女士因为忙着打电话,走路时不小心撞到Jane并扬长而去,并没意识到给Jane造成困扰的背景下提出的。她理应向Jane道歉,这是社会对她的基本要求。爸爸和超市管理人员三番五次与她交涉没有结果,警察介入后她也拒不道歉且恶语相向,最终落得被警方带走的后果。以上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意识,能起到让学生引以为戒的作用。

公权力是维持社会秩序、维护文化价值的有力保障。视频中警方代表着公权力,公权力及时并有效地介入使得爸爸对Jane的道歉文化教育有了比较圆满的结果。现在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能会掌握公权力,他们能否很好地行使公权力主持正义、惩恶扬善,是本组问题(Why do the police arrest the lady? If you're a policeman/policewoman, will you do the same thing? Why or why not?)设计的意图所在。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4)

四、运用主题视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它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4]。

英语课程中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辨析语言和文化呈现的各种现象;(2)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3)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联;(4)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5]。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就本视频内容来讲,教师可提出以下思维品质方面的几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交流。这样的思考与交流可以是个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还可以是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的结合。

(一)分析与推断,寻找逻辑支撑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支撑。小女孩Jane用手推车撞到爸爸的脚后跟,爸爸扭头对她说:“Hey, ankles, please.”。爸爸的嗓门不高,但对于年幼的Jane来讲也是一种批评,她感受到了这一点并觉得委屈,心中生出些许不满。她不敢招惹爸爸,就把怨气撒到姐姐身上,因为她知道姐姐不会拿她怎么样。问题“Why does the little girl knock off the book her sister is reading?”需要学生注意细节观察,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前后情节关联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推断。

(二)概括与建构,丰富情感体验

人们普遍觉得向对方道歉会让自己没有面子,这就导致人们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不肯道歉。而真诚的道歉能维护被伤害方的尊严,也能有效修复与被伤害方的关系。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能跨出“道歉”这一步。本组问题(Why will the little girl and the lady not say sorry even when they're asked to do so? Do you think they're right? Why do you think so?)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建构、辨识、评价等行为思考如何理性看待并解决自身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道歉行为、学会做人。

“What happens when the other two shoppers appear in the video?”这个问题与思维品质目标要求不谋而合。当Jane躺在地上撒泼耍赖、拒不道歉时,一位男顾客给爸爸支招:“You gotta hit that kid, right in the mouth!”。紧接着出现一位女顾客:“Slap her, slap her hard in the face, and pull her hair!”。较短时长的视频中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简单粗暴的做法是为了反衬爸爸对待犯错孩子的行为。

(三)批判与创新,理性表达观点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Jane打掉姐姐手中的书是故意的,那位女士撞到Jane是无意的。“Both the little girl and the lady insist that it was an accident. Do you agree? Why? Why not?” 这组问题能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并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爸爸要求那位女士道歉是为了保证对小女儿的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而Jane要求那位女士道歉是为了证明爸爸对她的教育的正当性:“How come she doesn't have to say sorry, when I have to?”。“Why do the father and the little girl both insist on an apology from the lady? Do you think they're right to do that? Why? Why not?”这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并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5)

五、运用主题视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有无学习能力要看他们是否具有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否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否有效监控、管理、调控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6]。

信息时代,学习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的平台越来越多元,课堂不应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材也不应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资源,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保持对学习的好奇心,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力源泉。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决定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左右学习目标的达成。“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video? Why? Why not?”这组问题能了解学生如何评价这一语言学习内容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并有深度。

(二)激励思考,关注理解与表达

“What does the video try to tell us?”这一问题聚焦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本视频要求达成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通过看或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表达能力要靠说和写的方式来体现。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决于词汇量、对语言结构(词汇的组成形式)的认知、对语言结构在社会情境中意义的感知[7]。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监控学习效果与质量,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管理、调控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

(三)拓宽渠道,提升学习能力

“What's the language the father uses when he demands an apology from both his little girl and the lady? Are there any expressions that mean the same thing? Use the Internet to help you and share what you have found in class.”这组问题或语言任务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建构、辨识、创新等思维方式,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引导反思,促进自我发展

视频中的每个人物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小女孩Jane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知错能改;学以致用;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little girl?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father?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e manager?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lady?”这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评价剧中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处事结果,引导学生学习爸爸、Jane和超市管理人员做事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把他们值得学习的一面迁移到学生身上以促进其更好发展,也可让学生把那位女士当成一面镜子来审视自己。

(五)鼓励合作,发展核心素养

语言学习活动之后,学生对该视频内容已非常熟悉,这为他们接下来的小组表演(“Group work: Act out the vide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给出足够准备时间的前提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视频内容。表演内容可以依照视频,也可根据学习的语言与文化内容重新设定剧情与人物。教师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演展示,并评选出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此项活动倡导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内化并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还可将学生的表演场景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录制下来,上传到班级群或智慧教室网络平台,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进行师生、生生互评。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是教师对语篇的解读与处理。语篇的解读与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什么样的语篇;(2)选定的语篇侧重解决哪些问题;(3)依据语篇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要体现语篇承载的价值和意义;(4)依据语篇设置语言任务,语言任务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8]。

语篇教学是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短视频作为一种多模态语篇,有文本语篇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可作为教材文本语篇的有益补充。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从英语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探索了短视频教学的可能性。这种四维度分述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讨论与表述的方便,实际教学中这些维度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应根据所选视频的具体内容有所取舍和侧重。

此外,短视频内容的选择也极为重要,选材的基本原则是文质兼美,除了语言质量和难度外,视频内容折射出的价值观导向、内容信息的思维挑战性和文化含量等也是需要重视的选材角度。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6)

参考文献

[1][2][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5, 4, 6, 5, 6.

[6] 王文斌, 徐浩. 2016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年度报告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7][8] 禹海军.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与处理 [A]. 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第四辑 [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1: 186, 188.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年第8期)

小学英语主题(挖掘英语主题价值)(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