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结尾冲桥是历史事实吗(刀子冲桥前拜的遗像是谁)
电影《八佰》中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爱国义士形象。
除了在四行仓库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南岸那位主动请缨,冲桥送电话线英勇牺牲的“刀子”,也狠狠地扎进了观众的心里,堪称第“801”位壮士。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刀子”下决心冲桥之后,他做了一系列非常有仪式感的举动。
先是郑重地同赌场老板蓉姐抱拳告别,之后还上香祭拜了一位男子的遗像,这才头也不回地慷慨赴死。
但遗像中的人是谁,电影却没有明确的交代,画面也是一闪而过,几乎看不清楚。
直到饰演“刀子”的演员李九霄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这个问题,从他的回答中我们才知晓这名男子的真实身份。
原来,遗像上的人正是蓉姐的儿子,也是一位战死沙场的军人。
蓉姐儿子的身份,对于“刀子”和蓉姐两个人物的刻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间接地揭开了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故事。
刀子的江湖义气和家国情怀
在电影中,“刀子”给人的印象是个地痞流氓,帮蓉姐看管赌场,带一股子狠劲儿,浑身透着草莽气质。
他所隶属的巴蜀商会,和“袍哥文化”一脉相承,讲究江湖义气,重情重义。
在民国时期上海“三等人”的分类里,“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而“刀子”,属于有本事有脾气的第二等。“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是他的处世之道。
一开始,他只顾着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北岸群众涌入租界的雨夜,他坚决拒绝“老葫芦”逃进租界;日本人释放毒气时,他赶紧关好赌场的大门,也把其他平民百姓拒之门外。
但在他心里,其实一直非常尊敬像蓉姐儿子那样为国捐躯的义士,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天,能够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所以,他才会在看到北岸战士们排队跳楼的壮举之后,在其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跑桥牺牲后,内心受到触动,最终决定挺身而出。
在临行前向蓉姐儿子的遗像祭拜,也说明了他甘愿赴死的决心。
像“刀子”这样的人并不会凭空转变,热血豪情就深埋在他的骨血之中,从江湖义气上升到民族情怀,就在一瞬间。
刀锋划破拇指,生死状上按下血手印,抱拳喊出名号,“刀子”飞奔上桥,奔跑之中中弹摔倒,再爬起来继续向前跑。
他成功地将电话线抛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蓉姐和刀子“情如母子”的关系
蓉姐儿子的遗像从侧面暗示着蓉姐和“刀子”之间的关系。
“刀子”当然是蓉姐的忠心下属和得力干将,看到混乱之中有人企图偷赌场的钱,他立马用刀指着,恶狠狠地逼人就范。
有“刀子”在,蓉姐大可以放心地将赌场交给他看管。
但在赌场老板和手下小弟的工作关系外,蓉姐和“刀子”之间,更有一种情如母子的意味在里面。
不难猜测,那个死去的儿子,应该是蓉姐唯一的儿子,而“刀子”正好和蓉姐儿子的年龄相仿。他陪伴在蓉姐身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失去儿子的伤痛。
蓉姐曾劝“刀子”不要做傻事,不忍心看到亲如儿子的“刀子”枉送了年轻的生命。
这番话,很可能她以前也跟准备上战场的亲生儿子说过,但他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在亲眼目睹“刀子”冲桥牺牲后,蓉姐侧过脸来,狠狠闭上眼,露出万分悲痛、惋惜的神情,正是因为她在心里早就把“刀子”当成了半个儿子。
蓉姐的尘封往事和她的态度转变
如果把蓉姐儿子的经历带入电影之中,也更能理解蓉姐这个角色的前后转变了。
蓉姐一开始表现出置身事外的冷漠,无论北岸的战斗如何激烈,她仍然安于房间之内,似乎与世隔绝。
实际上,她并非真的对北岸战事漠不关心,恰恰是因为战争夺走了儿子的性命,曾经的丧子之痛令她产生了对战争的恐惧和逃避心理,不愿意再看到战士们的牺牲。
可“刀子”还是不听她的劝阻,依然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倒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下。
蓉姐的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在悲痛之余,她内心的爱国热情也逐渐被点燃。
在北岸战士们陷入困境时,捐献国旗,鼓舞士气;在战士们冲桥受伤,急需吗啡的时候,劈开家中柜子,拿出两箱吗啡,赶忙送去支援。
如果能理解蓉姐儿子是牺牲的军人这一背景,蓉姐的这番转变也就显得更加合情合理,自然而不突兀。
可以说,蓉姐儿子的真实身份,对于“刀子”和蓉姐这两个人物的前后态度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背景铺垫。
但是很可惜,电影中似乎完全没有交代遗像中的人物到底是谁,画面也非常模糊,我甚至看不清楚,遗像上的人到底是不是穿着军装。
如果在之前能有点介绍,哪怕只是一句台词稍微提示下,也能更好地让观众理解剧情,了解这两个人物的内心想法。
不知道你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遗像中的人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