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

你知道什么是Pagpag么?

Pagpag本意是指有钱人衣服或者地摊上掸落的灰尘,而现意则被引申为有钱人吃剩下的、能被穷人捡来果腹的“餐余垃圾”。

在这个世界上,就存在这样一群以Pagpag为生的人,他们每天守候在各大餐厅的垃圾桶或者郊区的垃圾场,在这里等待着新鲜的垃圾,在昏暗的灯光下,在遍布着苍蝇蛆虫垃圾中寻找他人吃剩的肉菜,有时候为了辨别食物是否能食用,他们还需要尝一尝,在我们眼中的恶心垃圾成为了他们心中果腹的美食。他们就是生活在菲律宾贫民窟的底层人民。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1)

上世纪60年代之前,菲律宾人均GDP仅次于日本,堪称亚洲第二富裕之国,是亚洲最西化,最亲美,英语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在90年代更是被誉为“亚洲四小虎”之一。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2)

而如今却沦为东南亚最贫穷国家之一,尤其是在其首都马尼拉,富人住着豪宅,吃着干净营养的美食,穷人则栖在水管墓地,靠着拾垃圾吃泔水为生,那么,菲律宾是怎样走到如今这般田地的?

殖民入侵,阶级化的产生

作为一个岛国,菲律宾也同多数的太平洋岛国一样,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同多数被列强殖民的国家那样,殖民者在掠夺伤害这个国家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生机,改变了其命运。

菲律宾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西部边缘,国土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约为29.9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5大岛国。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和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据了全国领土的 96%,而受岛屿狭小的土地面积和崎岖地形的限制,一众岛屿之间虽然相隔不远,但早期的菲律宾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一直都是分散而治,比如在公元约900年时吕宋岛的汤都王国。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3)

1390年,苏门答腊岛移民米南加保人来到了菲律宾群岛,他们在此建立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 但无论是汤都王国还是苏禄苏丹国,都因其在海上的特殊位置,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曾一度繁荣至极直到西方列强的侵入。

1521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探险家麦哲伦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对于正在疯狂侵占殖民地的西班牙而言,菲律宾显然不能放过。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4)

明时期,菲律宾群岛上的吕宋、苏禄、古麻刺浪三国

1565年,西班牙派遣了一名大将——米格尔·洛佩斯·黎牙实比前往菲律宾,今天菲律宾黎牙实比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为西班牙在宿务岛为中心建立了数个殖民点,又远征吕宋岛废黜了土王,确立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群岛大部分区域的管理,然后还兴建马尼拉城,使其成为跨太平洋贸易的西部枢纽。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5)

不仅如此,在宗教文化上,他还全面推行天主教,让耶稣、教皇等白人形象成为了菲律宾群岛土著的精神寄托,也让岛民有了一个共同的天主教徒身份认同。为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菲律宾殖民地,他还在当地实行与西班牙本土类似的赐封制度,对一些驻留在菲律宾且有军功的官兵,以及支持西班牙政府的乡绅,分配大量的土地,而无地的农民只能通过租赁土地进行生产活动去维持生存,形成了菲律宾最早的阶级分化。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6)

西班牙殖民时期在菲律宾修建的圣·奥古斯汀大教堂

在西班牙统治的300多年间,菲律宾人民虽遭受压迫,但整体上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发展,积累了一定财富。

随着美国的独立,西班牙的衰落,西班牙成为了美国抢夺殖民地的目标。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由于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与军事潜力,最终胜出。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7)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西战争爆发前,菲律宾就曾频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美西战争时,菲律宾就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美西战争初时,菲律宾人以为美国是来帮助自己的,但是随着美军长驱直入马尼拉并成立军事政府时,菲律宾人才反应过来,此时的菲律宾可以说是刚出虎口,便入狼窝。

随后,菲律宾人民又与新的殖民者美国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年的战争,可惜菲律宾人民还是没能逃过霸权国家的控制,又再一次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而为了缓和菲律宾人民的反动情绪,美国在菲律宾推行了所谓的“菲化政策”。

他们拉拢当地有声望的人士,并将其安排到菲律宾的各个主要职能部门,所涵盖的区域包括省、市、区、乡镇等。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掌控这个国家,美国在教育上坚持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设立公费留学制度,将一大批当地优秀人才送到美国本土接受教育,将亲美的思想植入脑海中。

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使得菲律宾形成了一个小而精的上层阶级,他们掌握了这个国家一大部分的财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主阶级”,菲律宾人民之间的阶级化越发明显。

随着人民的思想升华,独立自治的想法也愈发加深。

经济衰落,阶级矛盾的爆发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脱离美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由于前期殖民者留下丰厚遗产,使得其很快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可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菲律宾,依旧在菲律宾保留了军事基地和一定时期的驻军,并打算将菲律宾建设成为对抗红色政权的前沿基地。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8)

巴拉望岛上的美国空军基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5年11月,越南战争爆发。

战争虽是血腥残酷的,但却给菲律宾带来了无限商机。作为美国曾经的海外属地和当时的军事基地,菲律宾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美国在亚洲战场上的大后方,通过对美国的军事补给以及美国的一系列经济扶持,菲律宾的经济飞速攀升,很快成为了与日本、新加坡等国齐名的亚洲最富国之一。

然而经济得到增长的菲律宾并没想着去做些改变,依旧依赖着美国,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世界重归和平后,离开了美国这个大户的菲律宾,经济骤然停滞,工厂产品的产量大大下降。为了维持企业的经营,雇主不得不辞退大批的员工,而这些员工大多是从周边农村涌入到城市务工的平民阶层。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刚尝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甜头的人们,就突然间失业,从繁华的城市跌回了贫穷的农村,而财富依旧掌握在那些富人手中,这样巨大的落差,使得本来就积压已久的阶层矛盾急剧上升,人们开始不断举行游行,抗议,宣泄着他们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不满。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9)

随着抗议越来越剧烈,民怨沸腾,失业率攀升,贫困率攀升,菲律宾终于意识到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目标来到了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各国,东南亚各国抓住了这次机遇,成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承接地。而菲律宾以其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趁着东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小高峰,成为了东南亚的“四小虎”之一。

可惜好景不长,刚刚爬起来的菲律宾就遭遇了金融风暴,然后被砸得体无完肤,一跌再跌。

腐败与独裁,贫富差距愈演愈烈

如果说菲律宾是因为离开了美国的扶持与遭遇了金融风暴,才形成了如今贫富差距两极化的局面,那这就太片面了,一个国家向着哪个方面发展是与其当局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菲律宾就很不幸,在急需发展国民经济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极爱敛财的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10)

费迪南德·马科斯于1965年至1986年统治菲律宾,他因主张经济和社会改革而上台,

从政之初的马科斯,还是做出了不少利于菲律宾发展的政绩,比如降低了菲律宾的失业率,改善农村基础建设,还有推行了很多有利于民众的措施,虽然在政体上,他投机取巧,照搬美国民主的那一套,但也促进了西方贸易自由化对国内产业化,给菲律宾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

或许是因为他取得一些政绩,又或许是因为他尝到了身居高位,掌控大权的甜头,所以他变了,变得贪权。在连任两届菲律宾总统后,他死都不想下台,并且宣布《戒严令》,打击异己,不准游行、罢工,全国必须戒严,并且以国家安全为由随意逮捕、拘禁他人。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11)

后来马科斯直接修改了菲律宾法律,取消了总统只能连任两次的制度,彻底成为真正的大独裁者。而在他的独裁期间,敛财成为了他的新爱好,可能因为小时候太穷了,终于见到钱了,马科斯玩命地敛财,他一生贪污国家财产高达300亿美元,这笔钱在菲律宾那个地方可谓是非常庞大的。

这些钱来自于哪里呢?日本向菲律宾的战争赔款,国外对菲律宾的贷款援助,世界银行的贷款,以及民脂民膏,可以说菲律宾所有赚钱的资源包括烟草、石油、保险、赌场、航运、酒店、传媒都成了马科斯家族的私人财产。

所以有这样的当局者,菲律宾的经济怎么能发展起来?底层民众又怎能摆脱贫困?

现今,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底层人民的生活越发艰难,住墓地、吃垃圾、18块就能陪睡。以马尼拉贫民窟聚集最多的汤都区为例,这里生活着超过数十万的民众,他们以垃圾场为中心,将家安置在周围,大部分日常收入便是通过Pagpag的售卖。

菲律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贫民窟(从无到有的菲律宾)(12)

据统计,菲律宾贫民窟至少33%的孩子存在着发育不良或发育迟缓的状况,他们被局限于这片狭隘的天地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贫穷就与他们绑在了一起,而就在不远处的几英里外,便是马尼拉最繁忙的金融中心,然而于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远方,触摸不到的泡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