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道德经的三个境界(曾仕强详解道德经)

曾仕强教授 儒道易行

曾仕强道德经的三个境界(曾仕强详解道德经)(1)

我们读一本书,最喜欢讲一句话,叫做开宗明义。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此书讲的是什么内容?最主要的思想是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必须了解,老子著述之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现在有标点符号,那到底进步呢,还是退步?不知道。因为,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断句方式。一旦有了标点符号,就好像是标准化了,反而使得人的思维受到若干的限制。所以我们常常讲:语言和文字,对人类的交流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要忘了,语言文字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我们思维,会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非常大的限定作用,这就叫做一阴一阳之为道。可见我们中华文化,所有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易经》上面。老子就是专门替高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的。只有自身有很大的包容性,同时又看的很深远,很广大的人,才有办法听懂老子的话。

如果我们没有标点符号,思维可能就非常自由。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最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

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告诉我们,道之可说的那一部分,不是所谓的长恒不变之道。这样我们就了解到,道最起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不是常道,意即非常道。这非常清楚了。一部分是可道的非常道,一部分是不可道的常道。为什么常道不可道?因为常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人只有一个嘴巴,一个头脑,你怎么可能讲得那么周到?不可能。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一种倾向,你说出来的部分,我不谈;我专门在你还没有说到的部分,跟你对抗。意思就是说,你说东的时候,我就说西。你说西的时候,我就说东。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永远没完没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第二种标点方式:道可,道非,常道。意即在告诉我们: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只要有人说,这样可以;就有人说,这样不可以。这是常态,这个就叫做常道。常态,永远有正反两面。其实“正反”不如用现在词汇,叫做“正负”。数学里面,有正数就有负数。以前,没有正负这个概念,所以叫正反。其实,正反之“反”也不一定就是相反的意思。如果我们只把他看成相反,是很危险的。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小心。

第三种断句,也是一般最常用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才是高度的危险性。各位,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有一个雕塑,这个雕塑我们会放在这里。就是说,你要以老子当时的心情来体会讲解《道德经》,才可能知道这幅雕像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你看这只老虎,它是卧着的,但它的尾巴是翘起来的。这就叫做静中有动,它随时可以站起来的。老子在这边,他两个脚,膝盖是微微的弯着的。是不是他发抖?他一看老虎怕得发抖?如果他真的发抖,老虎马上知道,站起来二话不说,就把他吃掉了。可见他不能发抖。那不能发抖为什么腿弯弯的?因为老子深深懂得一个道理,不管跟谁讲话,你都要站在他的角度上,你才会安全。他现在要对老虎讲话,老虎也在“道可道非常道”呀,它也有它的一套。老虎代表什么?它就代表诸子百家。因为老子当初,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就是周朝。周朝的威势已经衰弱到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诸侯。如果周朝的控制力很强的话,谁也不敢各说各话。周朝的控制力板慢慢松散下来,衰微下来,大家就开始各说各话。

各说各话,我们今天叫做多元化。多元化有它的好处,但也是高度危险的。所以,老子开宗明义地讲了第一句话,非常严肃同时也是非常那危险的话,就叫:道可道,非常道。我们现在把这六个字用现代话来翻译一下,各位思考一下,是不是符合当时的状况。他说:你们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讲的都很有道理。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为一家之言呢?但是,我今天抱着一颗很诚恳的心冒犯大家,希望大家谅解。你们所说的,都是道,没有错。但是只是道的一小部分,大家没有办法把“道”完完整整地说清楚。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语言文字的限制。我现在只希望你们能懂得,我自己也永远不可能把真相都说清楚。我只能就自己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说出来。所以,我所说的,也只是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希望我们自己,都不要过分自我张狂,不要过分自我膨胀。也希望来学习的人,不要认为我的学说就是整全的道理。

老实讲,在当时的氛围里,诸子百家是斗来斗去的。你一个人,敢向诸子百家去挑战,那人家会问你,难道你讲的就是整全的道理吗?这就是这个雕塑里面所表现的当时的状况。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是同样的情形。那句话我们要反复放在脑海里面。我只有一个头脑,我只有一个嘴巴,何况我还有我的特殊立场,我怎么可能把所有道理都讲完呢?这是一种局限性。何况,因为我有了立场,我所讲的道理就有所偏向了。最要紧的,到底什么叫做真相?我们一直到现在还是无法了解。这就是“玄”。西方人也知道,把它叫做什么?叫做看不见的手,它永远是存在的,但你看不见它。所以,你不可能说真相就这样。老子自己也知道,一旦他开口讲话,将会面临重大的风险。因此,老子写下五千言就骑青牛而去了。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儒道易行,与您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