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在上海怎么样(东北人初到上海有哪些不适应)

东北人在上海怎么样(东北人初到上海有哪些不适应)(1)

上海与东北,一个南方一个北方,生活习惯上自然存在许多差异,这里没有评判哪里好哪里不好的意思,只想分享一下东北人初到上海生活会有哪些不适应,以及两地之间的差异!

我本人就是东北人,来上海生活工作已经二十年了,初到上海确实感觉到有许多方面不适应,当时我迫使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你们。

东北人在上海怎么样(东北人初到上海有哪些不适应)(2)

一、气候差异

上海是临海城市,到了夏天高温时间长,38、39摄氏度的高温经常出现,闷热又潮湿,即使到了夜晚,温度也降不了多少,必须开空调才能入睡。

而在东北,夏天极端高温天气也就持续一周左右,空气比较干爽湿度不大,白天再炎热到了半夜也会凉爽下来。

相对于夏天,冬天的上海才是最不适应的。

上海冬天阴雨连绵,体感湿冷。

而东北的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室内由于有暖气的原因,却是温暖如春。

所以初到上海的东北人觉得冬天特别难熬!有些东北人甚至在家里安装了地暖。

而上海人冬天到东北也不适应。

我有个上海朋友到东北出差 ,由于房间里的暖气无法调节温度,空气过于干燥,连续流了几天鼻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得一点儿没错!

小贴士:

冬天可以购买欧式电热炉,实际上就是电暖气升级版,开启后几秒钟就热了。

与空调耗电量差不多,但比地暖便宜,无需安装。放在房间里暖烘烘的,与东北暖气有异曲同工之妙,还可以晾些内衣袜子 ,一个晚上就干了,热乎乎的。(纯分享 ,不是广告哟)

东北人在上海怎么样(东北人初到上海有哪些不适应)(3)

二、饮食文化差异

在饮食文化方面

东北的菜量较大,而上海讲究量少,菜样丰富。

问题来了

东北人在上海餐馆吃饭,感觉一道菜未吃几口就没有了,不尽兴。

而上海人在东北餐馆就餐,感觉两三道菜就饱了,想品尝更多却吃不下了。

在饮酒方面

东北以白酒、啤酒、红酒为主 ,对黄酒不感冒,喜欢干杯一饮而尽。

而上海人习惯喝黄酒,讲究慢酌细品。

回老家时,我给我老爸带了两瓶石库门,结果我老爸实在喝不惯,无奈只能用来做菜了,真是浪费!

小贴士:

上海各个地方口味的餐馆饭店都有,这点无需担心。

东北人在上海怎么样(东北人初到上海有哪些不适应)(4)

三、语言差异

上海人说话平翘舌、前鼻音后鼻音讲得差不多,而且语速较快。

我初到上海时,听不习惯,咋一听以为在说上海话,细细分辨才知道原来说的就是普通话。(这里指的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上海人)

而东北人说话更有意思,自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实际上东北土话与标准普通话傻傻分不清。

我当时每天跟着广播学上海话,每天同事还教我几句,不到一年我不但能听懂上海话,而且还能说上几句。

同时我的东北普通话也在改进,什么“隔路子”、“忽悠”、“扒瞎”基本也用别的词代替了。

小贴士:

姑娘:上海指老公的妹妹;东北指女儿

姥爷:上海叫外公

姥姥:上海叫外婆

菜花:上海叫花菜

馒头:上海叫淡馒头

肉包子:上海叫肉馒头

小笼包:上海也叫小笼包,不叫小笼肉馒头

东北人在上海怎么样(东北人初到上海有哪些不适应)(5)

四、穿着方面

东北的冬天下雪,但无需打伞,进屋前拍打掉身上的雪,衣服就不会湿掉,因此在东北我的大衣、羽绒服基本都是长款,长度到小腿。

上海的冬天经常下雨,一手撑伞,一手拽大衣特别不方便,因此穿的短一些会比较方便。

上海虽然属于南方,但冬天体感温度还是较低的,穿羽绒服还是需要的。

我刚到上海时,傻傻的只带了件大衣,冷的实在受不住了,才想着该买羽绒服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哪些对你们有用?

你们刚到上海时遇到了哪些状况?

可以在评论区讲讲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