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

南京的制扇工匠原集中在城里,由于制扇业季节性强,为维持生计,工匠逐渐移到乡村,多集中在栖霞山石埠桥一带,农时种田,闲时制扇,如今栖霞地区仍流传着“吃了重阳酒,做扇不离手”的歌谣。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1)

金陵折扇

扇子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从北宋以来,社会流行折扇,折扇常用竹木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收则摺叠,用则撒开,合展自如,携带方便,更是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的必备之物。古代金陵文人荟萃,折扇需求量大,制扇业日益发达。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舒展自如、灵巧美观“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的折扇,下诏令宫内工匠“如式为之”,从此,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大量在世上流传,无论是宫廷、还是在民间,使用折扇已成习俗,至明成化年间,南京成为制扇业的中心之一,折扇制造颇为精制,一直影响到清代,前后达600年之久,至今南京秦淮河的南岸通济门一带,仍保留着“扇骨营”这一古老地名。金陵折扇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更迭,风雨的洗礼,化为一种民俗文化,是一种极具文雅气息的民间工艺品。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2)

金陵折扇研究所工作地点

如今金陵折扇研究所聚集着不到十位老手艺人,传承着金陵折扇制作工艺。

金陵折扇在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后,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品种也更加繁多。清代文人甘熙称其“摺磨光熟,纸料洁厚,远方来购,期价较高”。当时除用竹做扇骨,还发展到用红木、檀香、象牙等,折扇的身价更高。如今的扇骨一般来说依然是以竹为主,有白竹、方竹、老棕竹、湘妃竹、罗汉竹、樱桃竹等,“水磨骨玉折扇”有“金陵雅扇”之称。扇骨采用清白无斑点的冬季毛竹,经过劈、浸、晒、磨、烫等多道工序,加工成蜡黄玉润、丝纹纤细、光洁明亮的扇骨。后来,艺人们在继承旧时扇骨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镶嵌技术,可用于镶嵌的材料也很多,如象牙、兽骨、红木类、玳瑁、玉石、红珊瑚、金银、贝壳等。最初是简单的、单一的在檀香扇骨上嵌方形或圆形的骨片、象牙或牛骨,然后用雕刻拉花及造型工艺来变换形式,或用各种玉石、金属镶嵌,以形成山水花鸟、故事人物等不同图案。

金陵折扇的制作分为制骨、打磨、造型、制面四大类:

制骨的第一步是选料。金陵折扇的毛竹一般选用宜兴的毛竹,因为其密度相比于福建而言,密度更大,密度越大光度也越高,再者宜兴毛竹本身光滑、平整,这样才能达到“光如镜”的效果。

选好毛竹以后,要对毛竹进行加工处理,即脱边皮。用扇刀将竹片上的纤维轻轻去除,直到表面平滑为止。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3)

制骨

第二步,打磨。分为磨扇骨和磨扇芯,讲究自然、力度均匀。扇芯要磨到上薄下厚,扇骨则要厚度平均。打磨过后还要进行抛光,磨出光泽。

第三步,造型。首先用青钢刀手工削出所需造型的扇边后,在竹扇柄处绘出手拿扇柄位置的大致纹路,再沿着事先描好的纹路饰以雕刻,经过打磨提光使扇骨表面润泽光滑,白玉如石。在“光滑如镜,可鉴人”的扇骨上进行微雕,是金陵折扇的一绝,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不仅可以在扇骨上雕刻诗词歌赋,而且可以刻下《赤壁赋》的全文。

而后结实的捆谷决定了扇体,让扇子握感更为厚实。

随后,将扇钉安装至确认的扇眼。

晾扇骨的过程也是提升折扇品质的重要一步,在风干竹子纤维多余水分提升其韧性的同时,让扇柄触手生凉,温润清丽。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4)

扇骨

第四步,制面。金陵折扇的扇面颇为讲究。采用花纹清晰的棉料宣纸,上胶矾裱制而成,厚薄均匀、平正牢韧、久用不裂,配上书画后,令人爱不释手。考究一点的扇面,可上较具观赏性的云母片,还有讲究排场的,在扇面上撒上金箔。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5)

黑色金箔折扇

而后,根据标有精确刻度的样板进行切纸、裱面、阴干。

接下来的环节即为收皱,要求扇面平整、洁净。

穿扇是完成扇胚的最后一步。 前后数十道工序,使得每一把金陵折扇精致厚实,这些工序的每一步都是由折扇师傅纯手工制作,

很多师傅,一做,就是几十年。

除此之外,竹扇骨经水磨后再饰以精致细刻的雕花,更是精妙绝伦,其艺术价值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6)

倪世金所长向外国友人展示金陵折扇

倪世金是金陵折扇研究所的所长,今年62岁,80年代初考入南京金陵扇厂,那年他22岁。他潜心学习制扇技艺,先从制骨入手,然后学习砂磨、制面……渐渐地,他成为一位制扇“高手”,从生产一线调到设计室,倪世金先生凭着对折扇的热爱,秉承着“最地道的手工打磨,方对得起‘工艺’二字”的理念,做折扇,一做就是一辈子。

2009年,栖霞区在原南京金陵制扇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金陵折扇工艺研究所,请来倪世金担任所长。凭着对“金陵折扇”的热爱和精通,倪世金与员工一起不分白天黑夜摸索打拼。在研究所挂牌仅仅3个月后,他们就打通了竹骨折扇生产工艺流程,第一批金陵玉骨扇成功面市。倪世金用传统的工艺、材料,坚持手工制作。从制作扇骨到扇面、雕刻、绘画,无一不是精工细作、精益求精。

除了坚守传统技艺之外、为了丰富金陵折扇的文化内涵,创新金陵折扇的种类,倪世金积极探索折扇与现代文化、南京文化等的有机融合,同时还尝试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比如“金陵折扇”与“金陵竹刻”、“金陵刻经”结合产生“雕刻扇”;与“金箔制作技艺”结合产生“金箔扇”;以及“雨花扇”、“剪纸扇”等系列产品。为了传承传统工艺,不让这门艺术没落,2008年金陵折扇被列入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6月,又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金陵折扇一直坚持手工制作,精益求精,比如扇边、扇签都特别光滑,扇签的薄度可以拉到1毫米,靠的就是制扇人累积一辈子的技艺和手法。

关于金陵折扇的销售情况,当前的市场情况是,个人消费者购买的份额在提高,社会团体购买的份额有所下降。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当前把金陵折扇作为礼品采购送人的现象已经很少见,金陵折扇的购买者主要以普通的市民消费者为主。这样一来,购买者基本上都是出于对这门艺术的热爱才来购买的,对于金陵折扇文化的弘扬,更有积极意义。

倪老先生的毕生愿望:“金陵折扇是咱们国家的瑰宝,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复原金陵折扇业。”

策划制作 | 薛翀

视频拍摄 |薛翀

剪辑制作 | 薛翀

技术支持 | 向贤财 赵炳钦

监制出品 | 姚国章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研课题(20ZD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研究》课题组

系列作品

「STEC非遗秀001」竹编心天地 精艺传后世:后塍竹编传承人陶永飞

「STEC非遗秀002」留青竹韵 百年芳华:留青竹刻传承人乔锦洪

「STEC非遗秀003」一笔千针 赏绣的魅力:沈绣博物馆馆长卜元专访

「STEC非遗秀004」纸鸢天上飞 哨口迎风吹:哨口风筝传承人冯太根

「STEC非遗秀005」偶韵绵长 舞出精彩:杖头木偶传承人戴荣华

「STEC非遗秀006」富春茶点 香溢四海 味闻天下

「STEC非遗秀007」民俗手艺 红纸丹心:扬州剪纸传承人赵红妹

「STEC非遗秀008」 布上青花——南通蓝印花布

「STEC非遗秀009」 泥韵悠长 泥吐芬芳——惠山泥人及其传承人

「STEC非遗秀010」盆景之韵 魅力非遗:扬派盆景传承人邢升清

「STEC非遗秀011」天下玉 扬州工——扬州玉雕及其传承人殷国香

「STEC非遗秀012」百戏之祖——魅力昆曲

「STEC非遗秀013」百年雕篆 刀刻经典——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STEC非遗秀014」南京剪纸——剪刀下的镂空艺术

「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 光如镜——金陵折扇

银丝莲花刺绣怎么获得(STEC非遗秀015白如玉光如镜)(7)

以“用爱和智慧赋能未来(Empering the Future with Love and Wisdom)”为使命,以“探索前沿(Exploring the Frontier)”“激荡思想(Activating theThought)”“凝练智慧(Condensing the Wisdom)”“启迪人生(Enlightening the Life)”“传递薪火(Passing theTorch)”和“担当使命(Undertaking the Mission)”为愿景,致力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构建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和“文化(Culture)”为内涵的创新型教学科研平台。

合作支持

江苏省通信学会

南京数字经济科技学会

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

运营出品

南京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