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看风景的心情首发)

从西湖国宾馆东望,是从宋朝一直美到今天的苏堤。春日午后的斜阳里,它如一条碧玉,蜿蜒在粼粼的波光之上。

这算是“苏堤春晓”吗?如果严格按照字面来理解,“苏堤”没错,“春晓”就晚了点。

但翻开王水法先生的新书《看风景的心情:我与西湖“申遗”不期而遇》(以下简称《看风景的心情》),便不会再纠结于此,他这样看“西湖十景”中位列第一的“苏堤春晓”——

所谓的“春晓”,既不是春光灿烂,也不是暮春时节,而是春天刚刚开始的一个瞬间,以一瞬之美传达出一种劝人珍惜时间的告诫,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事实上,“春晓”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每个人都可依据自己的感官和心境去发现、去体悟,这就构成了一种由内而外的个人审美和集体创造,它所蕴藏的哲学内涵就远远超越了景致本身。

3月26日下午,就在这样的“苏堤春晓”里,《看风景的心情》在西湖国宾馆举行首发。

老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看风景的心情首发)(1)

“山外山,楼外楼,留下浪漫爱满湖,天上明珠,人间西湖,多少美丽传说,风流千古……”首发式开始之前,会场一直萦绕着这首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句的《人间西湖》,其词作者正是王水法。

【1】

2011年6月24日23点55分(北京时间),在巴黎,西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1334。

从那一刻到今天,12年间,作为西湖“申遗”参与者之一的王水法,一直想继续为西湖做的几件事,陆续成真。

写一首歌是其一,这首《人间西湖》是他与著名作曲家印青联袂创作,其中,歌词是他在西湖“申遗”成功后即兴而成;

写一部书是其二,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看风景的心情》展现了西湖“申遗”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共同编织在字里行间的,还有西湖的历史与写作者个人的过往。

12年前,国际古籍遗址理事会专职资深专家苏珊·丹尼尔对西湖的阐述加上专家的发言——共计15分钟的“西湖时间”已经烙入了王水法的记忆中,而这15分钟背后,有西湖“申遗”过程中的无数大事,也有无数小事,他以明亮清新的文字,将其写在了《看风景的心情》中。

老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看风景的心情首发)(2)

《看风景的心情》王水法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西湖“申遗”的“密码”到底是什么?王水法记下了为西湖而聚的专家、学者、考古人、劳动者等群体的一场场头脑风暴、实地探访、考古发掘、修复保护……而且,他还以对“西湖十景”的解读,无私地告知了读者“密码”存于何处——如同本文开头,他对“苏堤春晓”的阐释。

对围绕“申遗”而进行的西湖景观修复整治工程的回忆中,王水法写下很多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都曾路过湖畔居茶楼前的古钱塘门遗址,因为世界遗产特别强调“真实性”的原则,一些相关的考古勘探也在“申遗”之前按部就班地进行。2010年初,古老的钱塘门出现在大众面前。

在《看风景的心情》中,王水法说,时任杭州市考古所所长唐俊杰是一个“奇才”:“他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认定古钱塘门遗址就在湖畔居茶楼的右前方。”在周密的专家论证会之后,王水法带队去实地考察时却有些犯难了:那里除了房子就是大树,基本没有什么可供考古挖掘的地方。

他闷着头转了两圈,发现只有一块草坪还可以动工开挖,就指着那里说:“就从这里往下挖。”为了不影响游客,挖掘悄悄进行的,并限制在极小的区域且进行了简单的隔断。但就这么随手一指的那块草坪下,居然还真就发现了南宋钱塘门的门洞侧壁、门洞、城墙夯土等遗存。但它的开掘面积却只有约110平方米。

如今,这座记录着过去的城门,清晰立于今天,告诉我们,这座城与这片湖的关系。

老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看风景的心情首发)(3)

现场赠送新书

【2】

今天,居住在杭州人的,总会遇到外地友人的问询:怎样游览,才能领略到西湖特色?

其实,王水法和西湖“申遗”团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不过,他们面对的是:设计一条怎样的路线,才能向专家呈现西湖的遗产价值?

2010年9月27日到29日,西湖“申遗”在前期的诸多努力之后,终于迎来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的世界遗产组织专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朴素贤教授的“现场验收”。

一条3天的考察路线被精心订制而出——

西湖博物馆、雷峰塔、湖滨、湖心亭、阮公墩、“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岳庙、苏堤、“花港观鱼”、断桥、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文澜阁、清行宫遗址、西泠印社、“平湖秋月”、六和塔、水质监测站、满觉陇马鞍(儿)山茶园、龙井品茶、抱朴道院、保俶塔、净慈寺、“双峰插云”、飞来峰造像、灵隐寺。

王水法说,他个人对于这条路线的设计非常满意:这一路走下来,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西湖十景”的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都涵盖其中,可以把西湖最美的景色,全都看个遍。

其实,除去没有向大众开放的区域,王水法写在书中的这条线路,同样适应于大众游览,只需按照自己的行程重新组合就可以。

那么,“考官”对西湖给出怎样分数?

老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看风景的心情首发)(4)

王水法现场发言

王水法在书中透露,2010年9月27日晚,朴素贤教授明确表明了她的态度:对考察情况表示满意。她还直言:像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应该像法国、意大利一样拥有更多世界遗产。

当然,西湖“申遗”过程中,也并非全然通畅,对王水法而言,“好事多磨”的波折也历历在目,更多细节,需要阅读者打开书页去发现和体味。

【3】

3月26日这天,很多人见证了《看风景的心情》首发,有文化界的大咖,有出版人,有王水法的友人,还有那些被他写在书中为西湖“申遗”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同时也是这本书的首批读者。

一本书,如何启发我们“看风景的心情”?不妨先看看他们的读后感——

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鲍洪俊的眼里,读完这本书会有更好的心情。因为,它可使人深刻感受到西湖在“申遗”之前展示的自然风景之美、人文风光之美,在成功“申遗”之后展现的中华文化之美,进而成为人类文明之美。在他看来,作者王水法是“申遗”实践者、组织者和记录者,更能充分、系统地呈现和总结西湖之美、杭州之美。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副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由这本书给出了看西湖的三个角度:一是看到西湖的“自然之美”,西湖是“环保先行的范本”;二是看到西湖的“人文之美”,西湖是“中华民族真正带来原生精神的文化样板”;三是看到西湖的“申遗艰辛”,回顾杭州西湖的“申遗”过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当西湖、“申遗”,以及一本书的出版被置于同一个语境,《看风景的心情》既为美丽的西湖增添了一滴“水”,又为浩瀚的书海填补了一个“缺”,更为下一步从事“申遗”工作的地方架起了一面“镜”。

老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看风景的心情首发)(5)

新书首发现场

闲暇时,王水法会一个人在西湖及其周边转一转。于是,就有了江洋畈这片淤泥场的华丽变身。

自1999年到2003年,西湖几次清淤挖上来的淤泥都堆在凤凰山下的江洋畈,那天,也是本着“防患于微”的想法,王水法到了江洋畈,当他看到高堆的淤泥可能会有安全隐患,同时又看到淤泥中天然生长的植物时,一个想法产生了,后来就有了江洋畈生态公园,它是一个以野态环境为基础而营造的园林景观。

王水法说,自己经常将鲁迅先生那句名言“篡改”了开玩笑:世界上本来有很多的路,走得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

因为王水法和他的同行者“要走自己的路”,把西湖疏浚的堆积淤泥改造成公园,成为西湖景区的一大创新特色——当年的太子湾公园如此,江洋畈又是如此。

而当王水法很自然地喊出那些自淤泥中生发的植物的名字:南川柳、接骨木、大叶柳……每一位手捧《看风景的心情》的读者,会感受到他对西湖的情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