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杨玉环真实历史(历史真相唐朝兵变时)

李隆基杨玉环真实历史(历史真相唐朝兵变时)(1)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堪称大唐第一美女。唐玄宗自从得到杨贵妃之后。便被她的美色迷住了,导致荒淫怠政,"一人成仙,鸡犬升天",唐玄宗任用了杨国忠等奸臣治政,边镇的大将军都起了异心。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大将军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造反。叛军攻势如潮,很快就打进潼关,兵锋直逼都城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面对突如其来的造反,唐王朝中央政权乱成一团,唐玄宗惊慌失措。宰相杨国忠劝他出逃蜀地。于是,当晚,唐玄宗带着杨国忠、杨贵妃等人出逃了。一路上,由于缺衣少食,路途艰难,护驾的禁卫军将士心中都暗含着强烈的不满,行至马嵬驿时,这种情绪就面临着爆发。在将士们又饿又累的情况下,有人加以煽动,说"如今的局面全是奸相杨国忠造成的",于是,将士们哗变,一拥上前,将罪魁祸首的杨国忠乱刃分尸。这时候,将士们情绪激昂,纷纷向唐玄宗求告,要求他杀死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嵬驿兵变。

有人认为,杨贵妃可能是惨死于乱军之中。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被叛军困于长安,曾作《哀江头》一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等等。这些诗句都表明杨贵妃不是被勒死的,因为勒死不会有"血"。

有人说,杨贵妃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镒死于佛室"。唐代人李肇在《国史补》里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镒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下。

只是,一年后,唐玄宗派宦官改葬贵妃,结果去的人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从此民间流传出贵妃遗体失踪,贵妃可能没死的惊天奇闻。关于墓中的香囊,人们在查找史料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记载。在《旧唐书》里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里却只有:香囊犹在。也就是说只有香囊,而不见了贵妃的遗体。于是,人们便产生猜想:倘若叛乱的将士没有在杨贵妃死后去检验杨贵妃的遗体,那是否预示着1000多年前的马嵬驿上真的会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出现呢。贵妃的遗体为何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倘若她的肌肤已坏,去的宦官为何不改葬她呢,而只带回了她生前佩戴的香囊?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竟然声称她是杨贵妃的后裔。对于这个爆炸性新闻,人们感到无比的震惊。于是,1000多年来,人们纷纷猜测杨贵妃镒死是由其侍女代替的,而贵妃本人却乘机化装潜逃到了别的地方活了下来,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贵妃改葬,却发现找不到尸骨--"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就印证了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的事实。

于是,有学者便认为杨贵妃是逃亡到了日本:当时,在马嵬驿被镒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杨帆出海,漂至日本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总而言之,不管杨贵妃是真死还是假死,她的结局,都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悲剧,这个"羞花"的美女,这个近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享受人生上面的女人,这个和皇帝琴瑟和谐、鱼水交欢的女人,这个在当时和后世都留下一段爱情传奇的女人,事情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了,杨贵妃早已灰飞烟灭成了泥土无处可寻,就这样香消玉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